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達晨,一戰開募80億,歡迎閱讀。
又見達晨。
投資界 6 月 2 日消息,達晨财智今天宣布最新一期綜合基金創程基金的首關——總規模 80 億元,首關金額超 50 億,歷史投資人復投率超 6 成。至此,這家崛起于深圳的本土創投執掌超 400 億元。
明天,達晨将迎來 23 歲生日。這家本土創投拓荒者,歷來為圈内熟知的是内部的鐵三角組合——劉晝、肖冰、邵紅霞。一路走來,達晨在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軍工等領網域布局超 730 家企業,至今 138 家公司順利 IPO。過去三年,達晨共有 48 家企業挂牌上市,向 LP 返現超過百億元。
" 時代的鍾擺來到了長期扎根本土的人民币基金這裡。" 達晨财智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劉晝感嘆。此時此刻,中國創投站在歷史交匯的十字路口,而達晨團隊,悄然締造了一個人民币基金崛起樣本。
本土創投一筆震撼募資
" 與其說募資很難,倒不如說募資很‘繁’ "。邵紅霞坦言,随着資金來源改變,整個創投市場正在發生着深刻變化,簡單追求财務回報的資金越來越少了。
每一次募資,達晨都視為一次内部體檢。
邵紅霞回憶,達晨最新這期基金從 2022 年年中開始。IR 團隊先從各個維度梳理達晨的數據,同時與所有行業線的主管合夥人深入溝通、提煉差異化,接着摸透 LP 的述求、資金情況、投資方向等基本情況,梳理出一份最全 LP 地圖。
這一次,市場上主流的人民币 LP 群體都出現在達晨身後。
首先,達晨團隊及其控股股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電廣傳媒繼續高比例出資新一期基金;其次,國資 LP 占比進一步提升,頭部金融機構加大投入,市場化母基金持續加碼,上市公司及產業資本繼續投下信任票。此外,達晨連續三年(2020-2022)以高分獲評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險資 VC/PE 白名單 A 類機構,多家知名保險機構加入到創程基金 LP 矩陣。
這幾個月跑下來,邵紅霞目睹募資市場不少印象深刻的變化。
"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國資成為資金市場的絕對主力,超高淨值 LP 群體信心受挫,出手謹慎。" 在邵紅霞的接觸中,個人 LP 群體的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客觀上也致使達晨新基金減少了這部分資金來源。
回想 2021 年,達晨首次與招商銀行合作,通過私人銀行渠道募集 10 億元,彼時份額 " 秒空 "。但這次雙方合作規模下降,周期也更長了。至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機構的渠道,整體出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似乎降至冰點。
與此同時,國資 LP 肉眼可見地多起來了。縱觀達晨歷史,此前兩支基金的國資 LP 比例均維持在 30% 左右,這次國資 LP 占比進一步增加,無疑是國内人民币募資市場的一縷寫照。
具體來看,新基金背後出現了多地國資的身影,包括江西、浙江、福建、湖南、雲南等地的省級金融出資平台。而跟國資 LP 打交道往往需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向推動,所以身為董事長的劉晝今年出差多了許多,有時甚至一天跑一個城市。
不同以往,投資線團隊也更為密集地參與到了募資工作中。這一點,主管投資業務的肖冰深有感觸——随着 LP 機構化,LP 對于投資專業程度更為嚴苛," 不能只是粗線條地介紹一下策略,而是要聊到特别細分的技術方向、產業觀察 "。當然,直面 LP 也能更加感受到身為一個 GP 的壓力,認真花好每一分錢。
為 LP 賺錢是第一位
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代表的國資 LP 必然繞不開返投的話題。正如眼下,返投和招商擺到了所有 VC/PE 的面前。
對此,邵紅霞用了三個詞總結自己的感受:理解、尊重、落實。大多國資 LP 承擔着培育地方產業的重任,如果你有意尋求合作,那就要理解對方的訴求,尊重對方的具體情況,當然最關鍵的是切切實實完成返投落地指标。
今年初,達晨内部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名字是 "生态與產業賦能辦公室"。這是一個由 5 人組成的團隊,目前已有 4 人到崗,由熟悉市場與產業的合夥人、副總裁傅忠紅帶隊,而部門職責很明确:協助已投企業推動生态合作及產業落地、幫助政府 LP 招商引資,完成基金返投、產業落地要求。
這時候,達晨 730 多個已投項目成為重要資源。團隊根據項目所在的細分行業,梳理出產業圖譜,通過產業尋找突破口,大大減少了返投壓力。不久前,達晨組織了一批醫療被投企業與北京大興區對接交流,最後有兩家企業達成了落地合作意向。
" 我們擁有龐大的已投企業資源,這個寶藏尚未開掘,如果安排專業人員跟進,完成招商引資就是多方共赢、自然而然的事。盡心去做,也沒有那麼難 ",劉晝表示。
不過,新的問題又浮現出來:如何平衡财務回報與產業落地的矛盾?如何保障其他市場化 LP 的利益?這也是所有投資機構正在面臨的問題。
" 達晨内部有一條底線:永遠把為 LP 賺錢擺在第一位。"邵紅霞分享實際接觸的體會,其實無論是國資 LP 還是市場化 LP,資產增值都是核心訴求。即便是國資 LP,也是需要在資產增值基礎上實現其他產業訴求,所以大家的目标本質上并沒有分歧。
" 達晨骨子裡面就從來沒有思考過,讓產業引導把賺錢稀釋了。" 劉晝一直在思考,被投企業也有不少產業落地需求,比如達晨多年投資的優勢賽道智能制造,裡面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往往有着需要建設生產基地的實際需求,對廠地、用電、稅收、用工、原材料等方面都尋求最優組合,達晨作為兩邊都了解和信任的專業投資機構,如果能夠把企業需求的解決與地方政府資金的訴求匹配上,那麼返投和招商落地就能帶來多赢效應。這一點,達晨團隊正在積極探索實踐。
相較返投,DPI 帶來的壓力可能更大一些。最近一些投資人反饋,受到 DPI 的壓力,不得不将更多資金配置到 Pre-IPO 輪。對此肖冰坦言,此次達晨新基金邊募邊投,也将一半資金配置到後期輪次,預計今年将有 10 家左右申報 IPO,争取在四年内就有 DPI。" 面對當下客觀環境,投資人需要作出更多适應性調整。"
人民币基金打法,變了
" 過去幾年,我有一個特别強烈的感受,就是個人的命運、投資機構的命運,亦或是創投行業的命運,前所未有地和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肖冰言語之中,正是達晨投資策略的縮影。
在他的判斷中,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這類大安全領網域的產業,将會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一二級市場的主旋律。因此,達晨内部定下投資基調,将安全領網域相關提到關鍵位置,形成" 科技 + 安全 "的投資布局。
随之而來的是在投資部門做起 " 加減法 "。一方面,新材料、新能源、軍工、信創等重點賽道被進一步細分,增加人手布局;另一方面,戰略收縮消費團隊。
科技賽道日益細分,投資門檻也越來越高。過去一年,從互聯網、消費等賽道轉型而來的投資人不在少數,然而他們都面臨一個共同難題,看不懂。
因此,達晨在團隊下功夫。肖冰提到一點:現在招聘投資人員時,細分領網域裡的科班出身已經被列為必要選項。" 專業的人看專業的項目。我們不去賭一個外行人是否能投出好項目,而是要追求系統性的成功。" 為此,達晨配合重點布局的行業,優先去找從相對應的最強學校專業以及產業裡出來的人。
在達晨的投資打法裡," ⾏業線引領投資、區網域線覆蓋項⽬ " 一直為人津津樂道。23 年歷程,達晨已經投出一個 " 生态朋友圈 "。團隊将 730 多家被投企業劃分到各個賽道,沿着這些企業來發掘項目,這便是達晨的" 準產業化投資 " 模式。
來自東莞的利揚芯片便是一個典型例子。2017 年前後,達晨兩次投資了利揚芯片。因為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集成電路、芯片成品的測試,于是循着利揚芯片的客戶線索,達晨在幾個測試結果優秀的客戶中再次找到了投資标的:晶存科技、中微半導體(688380)和佰維存儲(688525)。
而在區網域上,針對硬科技項目分散的特點,達晨在全國 21 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投資網絡。團隊長期在當地深耕,才能挖掘到真正的水下項目。這也是仍以深耕一線城市和飛行模式為主的投資機構較為欠缺的一面。
至于估值,肖冰和團隊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判斷邏輯,即要賺 " 企業成長 + 二級市場 " 的錢。2018 年,達晨 6000 萬人民币領投了中望軟體,成為這家 CAD/CAM 軟體龍頭第一次融資的領投方,2019 年,達晨又追加了一輪對中望的投資。就在中望無人問津、投資人來了也看不懂的時候,達晨對中望的首輪融資就給了 10 億的估值,以企業當時的收入體量來看,是非常高的估值水平。但達晨團隊笃定工業軟體在中國市場的稀缺性,一直堅信中望是一家百億市值起步的公司,相信它将在二級市場帶來不錯的溢價表現,于是将份額全部拿下。
2021 年 3 月,中望軟體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以當日收盤價計算,市值超 250 億元,達晨賬面回報超過 20 倍。
這樣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談到退出路徑,肖冰直言,目前只考慮在 A 股 IPO 退出。過去一年,港股流動性擺在眼前,赴美 IPO 依然靜悄悄,随着注冊制施行,A 股 IPO 是退出最合适的選擇。為此,達晨資管部門将不定期分享改成定期,為一級市場投資團隊分析二級市場的發展情況和行業洞察。透過二級市場視角觀察一級市場,這也許是以後 VC/PE 都必備的一門常修課。
适者生存
轉眼間,劉晝、肖冰、邵紅霞三位已經共事 20 餘年,親歷了中國本土創投浮沉變遷。
"警惕團隊斷層" 這是達晨一眾核心高管心頭一直保持的緊張感。放眼望去,同一批成長起來的創投機構,不同程度面臨着團隊年齡斷層,投資團隊年齡過大等尴尬問題。創業不易,守業更難,新生代成員能否拿穩接力棒,是一家投資機構保持生命力的關鍵。
為此,達晨要求每個創一代合夥人選擇一位接班人進行培養,以此持續培育内部的核心力量。達晨今年繼續對中層幹部及業務骨幹進行提拔,其中中層幹部提拔超 6 人,業務骨幹提拔超過 15 人,以保持着核心團隊年齡層的豐富度。與此同時,今年春季招聘,達晨從 5000 多份簡歷中層層篩選,最終 28 位新員工入職,為團隊輸送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内部不斷進行優化,同樣實行 " 适者生存 ",最終目标是鍛煉出一支極具戰鬥力的隊伍。
目睹這幾年變幻,劉晝判斷,中國創投行業已真正進入 " 募資 - 投資 - 上市 " 的内循環時代,人民币基金成為主流。過去,美元基金是中國創投舞台上最耀眼的一群人,憑借着 " 募投兩端在外 " 締造了不少經典互聯網回報案例。如今,純美元基金幾近式微,本土化成為僅剩不多的選擇。
如何調整姿勢,正在拷問着每一個置身其中的投資人。
最近,一級市場刹車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整體投資數量依然出現腰斬。達晨在投資端并沒有刻意放緩腳步,依舊活躍。邵紅霞說,VC 是一個長周期的行業,專業投資人有時就像個莊稼漢,有豐年,有欠年,風調雨順要去插秧,狂風暴雨也得去播種,才有可能逆周期投資,順周期收獲。
創投這個行業有着亘古不變的道理:适者生存。當大環境變化時,适者生存的重要性就更為凸顯,作為投資機構唯有積極适應變化,不要讓過去的成績變成了改變的包袱。
時至今日," 出清 " 正在席卷創投圈。中基協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注銷數量創歷史新高,高達 1170 家,是當期新登記數量的 9.6 倍,已經接近 2022 年全年注銷的機構數量。用肖冰的話來說," 行業正在回歸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狀态 "。
他引用了一句詩,大意是——在安靜的時候,美好的事物才會出現。做投資亦是如此。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楊文靜 劉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6/514829.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