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国庆假期,我用KIMI更新小红书,白忙活,欢迎阅读。
作者 | 略大参考 小遥
编辑 | 原野
01 用 KIMI 做小红书,数据惨淡
国庆假期开始一周前,我开启了一场用 KIMI 做小红书的实验,想测试一下 AI 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是否真的达到一些博主宣称的可以直接拿来变现的程度。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軟體与平台,原因在于,生成图文是 AI 目前应用更广泛的场景,而在一众以图文为主的内容平台中,小红书的活跃用户更多,AI 效果体现会更加直接。KIMI 也推出了直接生成小红书文案的功能,还专门给自己贴了标签:
小红书爆款生成器。
为此我注册了一个新的小红书账号,并试图完全由 AI 来完善信息:网名、头像和个人简介都由 AI 生成。
AI 的 " 智障 " 很快暴露:KIMI 生成的网名和个人简介都明显不够了解小红书。
首先,KIMI 向我提供的十个网名,不仅没有真人用户取名时那种活泼的网感,其中还出现了 " 梦游 "" 墨鱼 " 这样简单且不大合适用来做名字的词语;其次,KIMI 生成的个人简介虽然看起来终于有了一丝小红书的味道,但将近 200 字的篇幅,远远超出了平台 100 字的限制。
为了形成对照,我邀请同事一起参与测试,她的小红书账号此前发过财经内容,有 109 个粉丝。
攻略一直是小红书上较为受欢迎的内容类型,国庆假期大家对这类内容的需求更加旺盛,于是,我的内容策略是:用 KIMI 生成相关攻略内容,每个小红书账号每天发布两到三条笔记。熟悉操作后,发布一条笔记使用的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效率是高的,效果是差的。
打开 KIMI 网页版,在左边一栏可以找到 " 小红书爆款生成器 " 的入口。它会在用户发出指令后给出包括 " 标题 "" 正文 "" 首图建议 "" 标签 " 四大模块的内容。
从多次测试结果来看,KIMI 对于小红书的理解就是,多多的 emoji 和分段。于是,从标题到正文,emoji 都成为文字前后必不可少的元素,标题部分的文字甚至每次都搭配两个 emoji。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在小红书上,一个 emoji 至少算作 2 个字元,这就导致了标题大多十分冗长,很多时候会超出字数限制,不得不自己做出修改。
与此同时,正文内容也需要在发布前仔细核对,其中很多信息虽然算不上存在事实性错误,但依然有信息陈旧、表述不够准确的问题。我发布的 AI 攻略里,一条爬长城的内容因为提到未开放区網域,被平台认定为推荐他人到禁止游玩地区游览,最终判为违规。
此外,一些细节的调整工作也无法省略。比如,手动去掉 AI 生成时的各种符号,打标签等等。
至于效果,显然跟爆款关系不大。
同事那个有粉丝基础的账号,不仅没有呈现出更好的数据——近 20 条笔记的浏览量均不超过两位数,其中仅有四条笔记获得一个互动,甚至,可能是因为与之前发布的内容差异性较大,2 位粉丝取消了关注。
AI 生成的新账号看起来要热闹一些,大部分笔记的浏览量能达到三位数,但互动数仅为浏览量的 10%,在共发布了 30 条笔记后,账号获得了 120 个赞与收藏,可以说是无功无过。
而最重要的数据,粉丝数量则只有 2 人。虽然这两个人看上去都是真人用户,但那主页关注处的巨额数字让人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更像是想以关注他人方式获得互关从而起号的自媒体新手。
整体来说,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我用两个账号发布了 46 条笔记,最终涨粉 2 人、掉粉 2 人,相当于白忙活。
至少,用 KIMI 做小红书爆款变现的梦,在我这里是彻底碎了。
02 AI 做爆款,任重道远
经常刷小红书的朋友们都知道,一条笔记能否吸引别人点进去,关键在于标题和首图。这两部分想要做得出色,需要的不止技巧,还有网感。——这是一种微妙的感觉,需要长期泡在网上,熟悉热梗以及话题走向。网络上流行过关于网感的测试和训练,但 " 刷题 " 得出的模式化网感,就像过于塑料感的医美,很容易引发反感。
更根本地说,小红书爆款的关键在于两个点:美感、价值感。
目前来看,KIMI 产生的内容并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不断生成小红书文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 AI 的规律:它们生成的内容,更像是在一个不变框架下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必然会出现重复。当给出的关键词相似时,这个现象便更加明显。
相比真人,AI 生成的攻略显得十分笼统。就拿现在出行攻略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拍照打卡点来说,真人博主的攻略已经卷到了哪棵树下、几点钟的光线、该面朝哪里的 " 颗粒度 ",AI 却表现出了一种松弛感,用 " 夜晚 "" 桥上 " 一类废话文学草草交卷。
最重要的是,AI 生成的攻略很容易过时。提到北京美食,连 144 小时过境的外国游客都知道要找小巷子里的苍蝇馆子了,AI 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全聚德烤鸭、老北京炸酱面和护国寺小吃。
这些不足,让 AI 攻略能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大大降低。
当然,现在小红书上依然活跃着不少 AI 图文账号。典型代表便是小红书上涌现的许多 " 奶奶 " 账号,即以一个 AI 生成的老奶奶的形象作为配图,用相应口吻发布对年轻女性的劝告和人生感悟,主打为年轻人带来精神抚慰。其中,带有 " 人间清醒 " 的名字出现频率极高,一些账号的粉丝能突破 10 万。这类账号,一部分选择以接商单发广告、橱窗带货等方式直接变现,更多的则是通过在小红书建立群聊为私網域引流,售卖 AI 教程、提供付费陪伴服务。
从内容上,这些 AI 账号高度迎合网友情绪,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支持。比如有着 15.5 万粉丝的账号 " 人间清醒柒奶奶 ",其点赞量最高的笔记标题为 " 和奶奶聊完,乳腺都畅通了 ",内容则是拒绝自我情绪内耗的一系列对话:
" 奶奶,有人说我自私 "" 因为他没有占到你的便宜 "
" 有人说我态度有问题 "" 你占理,他在挑毛病 "。
……
评论区里,网友关注的点还是内容,而非账号是否由 AI 生成。至于这些文案来源,很多账号分享运营笔记时都提到,需要自己在社交平台收集,少数由 AI 生成。
当我尝试用 KIMI 生成一段 " 人间清醒 " 语录时,得到的结果却是心灵鸡汤若干:" 真正的友情,是在你失落时给你鼓励,在你成功时为你鼓掌。"" 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
虽然也可以拿来作为小红书文案,但这些文字能调动的情绪,显然不如上文中的语录强烈,成为爆款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此外,在 AI 生成爆款内容之前,一些网友已经开始旗帜鲜明地发起抵制。比如微博账号 " 赛博十块鉴定所 " 已经拥有 39 万粉丝,2033.2 万转评赞。其中不少抵制人提到,AI 生成的图片因为细节问题导致看起来很诡异,容易带来恐怖谷效应。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 人味儿 " 始终是维系活力的最重要因素。但很显然,AI 内容的增加会对它起到削弱作用。这是一道新的平衡题。
03 工具属性
虽然当下 AI 很难做出爆款,但利用 AI 进行创作已经成为趋势。
微软与领英共同发布的《2024 年工作趋势指数年度报告》显示,2024 年的前 6 个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率几乎翻了一倍,全球 75% 的知识型工作者都在使用它,其中创意相关职业的会员比例占据前三名。
关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好处,90% 的用户提到了节省时间,85% 的用户提到了可以让他们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84% 的用户提到了让他们更具创造力,83% 的用户提到了帮助他们更享受工作。
对于自媒体从业者来说,这样的体会可能更深。在 AI 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比较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 B 站和抖音分别拥有 11.7 万、40.5 万粉丝的博主 "AI 疯人院 " 今年年初因 AI 生成的动画短片《西游记 · 猴王问世》一炮而红,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段不到 4 分钟的 2D 动画短片,自己利用 AI 只花费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如果纯靠人工制作,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制作过程中,他会根据自己想要的画面、镜头构思不同的描述词,让 AI 据此生成不同的图片,再从中挑选出符合自己预期的,最终,他在 2000 多张图中选取了 70 多张进行动画制作,再将脚本进行 AI 配音。
在小红书,AI 生成内容很难成为大爆款,但它依然能成为不错的工具。
"AI 生成的内容,比我自己写的好多了 ",玉石商人李凡向我热烈夸赞了 KIMI。他在小红书上开了一家和田玉店铺,每月成交额在 1 万元以上。他的运营模式就是给商品拍好图,用 KIMI 配好文字,几分钟搞定一篇更新。这样,可以以最低成本保持活跃度,接住搜索带来的自然流量。
李凡表示,他不是靠内容获取流量,再进行电商变现,而是通过 AI 更新笔记,吃 " 搜索 " 带来的红利。在这个模式之下,AI 生成的内容质量不是最重要的。
截至目前,小红书等平台对 AI 内容的态度比较中立。用于社区管理的官方账号 " 薯管家 " 在今年 2 月发布通知称:平台对于 AI 创造内容的主张是,重视、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其在社区内健康发展,提倡用户主动声明 AI 技术创作内容,禁止利用 AI 虚拟人设、进行低成本创作的行为。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小红书似乎在对未明确标识的 AI 创作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限流。
从我自己的操作来看,发布 AI 生成笔记时,我并没有被系统提示需要标注,也没有主动声明,最终结果是,图片看起来有着明显 AI 痕迹的笔记相较于使用真实图片的笔记浏览量更低。此外,这些笔记很少被推荐到用户的主页:根据小红书的创作者中心数据,我发布的大部分笔记 90% 左右的观众来自搜索,只有 5% 左右的观众来自首页推荐。
不过,平均下来,这些 AI 笔记的单条浏览量在 450 以上,与一个正常真人用户的流量差别不大。
这就意味着,在没有违反社区规范的情况下,AI 创作的内容虽然并不会被推荐机制选中成为爆款,但也不会被 " 冷藏 "。
对于以广告抽成、直播打赏、知识付费等作为主要变现途径的自媒体账号来说,这有些鸡肋。但对于以电商为主要变现模式的小红书创作者而言,AI 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价值,算是不错的工具。也就是说,AI 适合卖 " 货 ",还不适合卖 " 人 "。
至少到现在,对于 KIMI 而言,小红书爆款生成器,显然还只是个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