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64岁杨丽萍“不雅照”曝光:一丝不挂,被嘲晚节不保...,欢迎阅读。
杨丽萍,大家公认的舞蹈艺术家。
她的孔雀舞可以说惊艳了一个时代。
但最近,她却因为舞蹈被大家骂上了热搜。
起因是一张舞台照。
这张照片是杨丽萍最新编排的舞剧《孔雀》中的一段。
男舞者造型尺度很大,全身只穿着一条肉色紧身打底裤,侧躺在女演员怀里,不仔细看会以为是全身赤裸。
剧照曝光后,引发了网友不小的讨论。
一部分网友对于男演员的造型提出异议,表示不解:
" 这样的艺术不雅!"
面对质疑,又有不少网友发起 " 反击 ":
" 是不是要给大卫穿衣服?"
还有网友直言不讳表示:
" 观赏这类艺术别戴有色眼镜。"
" 想太多的人才应该反思。"
面对争议,杨丽萍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也做出了回应:
" 那段舞蹈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难的,少了其他的装饰,需要演员用极致的身体、肢体语言来进行表演。"
而且回看争议产生的全过程后,会发现这是个" 误会 ":
网友晒出的舞台照片,是瞬间截图并放大后的效果,事实上那是灯光打在白纱上后造成的视觉错觉。
没多久,杨丽萍团队用以宣传孔雀舞的 " 雀之灵 " 短视频账号,发布了这段舞蹈的片段。
视频中,男舞者的身体上有白纱覆盖的,展现的是孔雀生离死别的场景,哀伤的神情和姿态很具有感染力。
可是一些网友依旧不买账:
" 故意让演员在舞台上穿得少,是不是为了炒作,是不是一种宣传噱头。"
看到这些,杨丽萍哭笑不得的说明了创作这段舞的过程:
" 男孔雀在春天有着稚嫩的羽毛,在夏天的时候羽翼丰满、长出了能开屏的尾巴,最终和女孔雀相爱。"
" 我们都是赤裸裸地来,也是赤裸裸地走,男孔雀在最后一刻把最美丽的羽毛奉献出去,以此让女孔雀获得自由。这段舞蹈,羽毛在天上飞,一根根羽毛都脱落,男孔雀还原到了生命初始的样子。"
其实了解杨丽萍的人都知道,她舞蹈的灵感几乎取自于" 大自然 "。
跟热爱有关,跟出生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1958 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县,是白族人的聚居地。
这里的人能歌善舞,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大家跳舞,没有固定的 " 模式 ",只是为了表达情绪。
干旱了要求雨,丰收了要唱歌。
奶奶从小告诉她,舞蹈是为了和神对话。
她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现在小孩的快乐是:打游戏,玩滑板,世界各地去旅游 ...
而杨丽萍小时候的快乐是:等孔雀开屏,看蝴蝶破茧,赏雨后彩虹 ...
蝴蝶翩翩起舞,她就跟着一起舞动。
孔雀抖动羽毛,她就跟着一起晃动身体。
就像是落入自然里的仙子,优雅又灵动。
她本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可家境贫寒,她不忍爷爷奶奶辛苦工作。
于是 13 岁那年,杨丽萍去西双版纳歌舞团面试了。
原因很简单,一个月有 30 块的工资。
团里老师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惊住了。
细长的手脚,乌黑的长发,灵动的眼神 ......所有优秀舞者应该具备的特质,她都有。
就这样,杨丽萍留了下来。
刚去团里的时候,她是独一无二的。
不会任何技巧,可跳起舞来,那么自然,那么流畅。
要知道许多舞者在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后,会变得 " 公式化 ",尽管动作标准,却少了灵魂。
所以老师想要保持住杨丽萍身上的" 自然感 "。
除了专业训练外,她可以尽情发挥。
就这样历经八年的磨砺,21 岁的杨丽萍已经成为西双版纳歌舞团的中坚力量。
那年,歌舞团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
剧里,她将孔雀的灵性展现地淋漓尽致,收获了不少掌声。
因此次年,杨丽萍便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在别人看来,她是年少成名,未来前途大好。
可万事顺遂,也意味着妥协。
她不能像之前那样自由舞蹈,而是要遵从歌舞团的规矩,统一排练整齐划一的表演。
可在她的世界里,舞蹈不是炫技,而是有生命力的情绪表达。
所以,她拒绝了团里的安排。
团里不让她单独练习,她就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排练室,直到天亮。
虽然功力了得,但一意孤行的杨丽萍,让团里的领导十分不满意。
甚至没带她参加全国舞蹈大赛。
她也赌了一口气:我要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那段时间,杨丽萍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最后竟一手解决了舞蹈、音乐、服装 ......
也完成了惊艳世界的《雀之灵》。
这支舞毫无意外的拿下一等奖,杨丽萍为此还收到了央视的邀请,登上春晚。
然后她在国内第 1 个举办个人舞蹈专场,后来又去国外巡演艺术交流。
全世界都为她的舞蹈疯狂。
在大家看来,她像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可是仙子也有七情六欲。
正值青春的她,也渴望有段唯美的爱情。
于是她和一名舞蹈演员相爱了,两人结婚以后才发现并不适合,便分了手。
10 年后,一名台商人刘淳晴,生意都不做了,每天跟着杨丽萍,看大大小小数几十场演出,最后杨丽萍也被打动。
恋爱 5 年后,两人顺理成章结婚。
可婚后一直没有孩子。
在公婆的催促下,她去医院检查了身体。
医生说:
" 体脂率太低了,要想生孩子,必须增肥。"
这句话就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杨丽萍不愿意妥协。
就这样,丈夫和她离了婚。
有人不理解,但她却说:
"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由他人定义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在有限时间内,让自己有价值并且幸福就好。"
从那之后,舞蹈就是她唯一的孩子。
别人跳舞废人,她跳舞废命。
为了保持身材,杨丽萍已经几十年没有吃过主食。
早餐,只喝盐水吃蜂蜜,来增加营养。
晚上容易发胖,所以她只吃两个小苹果和一片牛肉。
而且吃了饭之后,从来不会喝水。
" 人不管多瘦,吃了饭喝了水,胃就会鼓出来,不好看。"
如果碰到了第二天有演出的情况,杨丽萍当天的食量会减半或不吃,保证演出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除了饮食控制外,她对外形也十分在意。
杨丽萍曾说,跳孔雀舞的人是视手指甲如命的。
所以,尽管长指甲在生活中多有不便,但她依旧留了几十年。
据说每次的保养费用在"10 万 "左右。
也正是因为这些 " 奇葩 " 的习惯,杨丽萍才能在舞蹈届长红几十年。
大家喜欢她,除了专业好之外,还因为她不忘初心。
很多人不知道,2000 年,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她选择离开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家乡云南。
她想通过舞蹈让世界更多人知道这个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于是,她卖掉北京的房子,开始创作《云南映象》。
最开始这部舞剧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想,可是严谨的杨丽萍告诉自己,要做就做最好的。
所以,云南印象的演员、布景 ...... 开始变得越来越宏大。
没多久,资金就出现了问题。
为了完成这部巨作,一向 " 佛系 " 的杨丽萍开始到处接代言广告,甚至找剧组拍戏。
她接演的最经典的角色,便是在《射雕》中的梅超风。
在她和众人的努力下,这部涵盖了彝族、傣族、佤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原生、古朴的乡土歌舞,讲述了人类的生死、生活、繁衍,展现水火、日月、男女、阴阳等自然元素的大型生态歌舞剧,诞生了。
看过《云南映象》的人,都会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说实话,她完全可以在《云南映象》后退隐,也算是功成名就。
但是她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她说,只要我能跳,就要一直跳。
前段时间,64 岁的她在舞蹈训练中,腿部不慎骨折,又肿又疼。
本以为她能好好休息几天,没想到画面一转,她就在病房里做起了康复训练。
" 何必这么拼呢?"
这是评论里,最多的一句话。
可她却说:
" 人人都说杨丽萍很勤奋,很苦,可我从来没有这个感觉,因为舞蹈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天然的兴趣,并不是觉得我多辛苦,付出才有收获。"
原来我们以为的苦,却是她的快乐。
回看 " 孔雀公主 " 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
因为太过执著和专注,所以她的生活,许多人一直不能理解,可正如她说的:
"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这只骄傲的 " 孔雀 ",是特立独行的,是 " 不合群 " 的,但她却是幸福的。
因为这一辈子,她一直在做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就像那支被人嘲讽不雅的 " 孔雀舞 ",在她心里,只是还原了生命初始的样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