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64歲楊麗萍“不雅照”曝光:一絲不挂,被嘲晚節不保...,歡迎閱讀。
楊麗萍,大家公認的舞蹈藝術家。
她的孔雀舞可以說驚豔了一個時代。
但最近,她卻因為舞蹈被大家罵上了熱搜。
起因是一張舞台照。
這張照片是楊麗萍最新編排的舞劇《孔雀》中的一段。
男舞者造型尺度很大,全身只穿着一條肉色緊身打底褲,側躺在女演員懷裡,不仔細看會以為是全身赤裸。
劇照曝光後,引發了網友不小的讨論。
一部分網友對于男演員的造型提出異議,表示不解:
" 這樣的藝術不雅!"
面對質疑,又有不少網友發起 " 反擊 ":
" 是不是要給大衛穿衣服?"
還有網友直言不諱表示:
" 觀賞這類藝術别戴有色眼鏡。"
" 想太多的人才應該反思。"
面對争議,楊麗萍在近期接受采訪時也做出了回應:
" 那段舞蹈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難的,少了其他的裝飾,需要演員用極致的身體、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
而且回看争議產生的全過程後,會發現這是個" 誤會 ":
網友曬出的舞台照片,是瞬間截圖并放大後的效果,事實上那是燈光打在白紗上後造成的視覺錯覺。
沒多久,楊麗萍團隊用以宣傳孔雀舞的 " 雀之靈 " 短視頻賬号,發布了這段舞蹈的片段。
視頻中,男舞者的身體上有白紗覆蓋的,展現的是孔雀生離死别的場景,哀傷的神情和姿态很具有感染力。
可是一些網友依舊不買賬:
" 故意讓演員在舞台上穿得少,是不是為了炒作,是不是一種宣傳噱頭。"
看到這些,楊麗萍哭笑不得的說明了創作這段舞的過程:
" 男孔雀在春天有着稚嫩的羽毛,在夏天的時候羽翼豐滿、長出了能開屏的尾巴,最終和女孔雀相愛。"
" 我們都是赤裸裸地來,也是赤裸裸地走,男孔雀在最後一刻把最美麗的羽毛奉獻出去,以此讓女孔雀獲得自由。這段舞蹈,羽毛在天上飛,一根根羽毛都脫落,男孔雀還原到了生命初始的樣子。"
其實了解楊麗萍的人都知道,她舞蹈的靈感幾乎取自于" 大自然 "。
跟熱愛有關,跟出生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
1958 年,楊麗萍出生在雲南洱源縣,是白族人的聚居地。
這裡的人能歌善舞,過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大家跳舞,沒有固定的 " 模式 ",只是為了表達情緒。
幹旱了要求雨,豐收了要唱歌。
奶奶從小告訴她,舞蹈是為了和神對話。
她把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心裡。
現在小孩的快樂是:打遊戲,玩滑板,世界各地去旅遊 ...
而楊麗萍小時候的快樂是:等孔雀開屏,看蝴蝶破繭,賞雨後彩虹 ...
蝴蝶翩翩起舞,她就跟着一起舞動。
孔雀抖動羽毛,她就跟着一起晃動身體。
就像是落入自然裡的仙子,優雅又靈動。
她本可以這樣無憂無慮的度過一生,可家境貧寒,她不忍爺爺奶奶辛苦工作。
于是 13 歲那年,楊麗萍去西雙版納歌舞團面試了。
原因很簡單,一個月有 30 塊的工資。
團裡老師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驚住了。
細長的手腳,烏黑的長發,靈動的眼神 ......所有優秀舞者應該具備的特質,她都有。
就這樣,楊麗萍留了下來。
剛去團裡的時候,她是獨一無二的。
不會任何技巧,可跳起舞來,那麼自然,那麼流暢。
要知道許多舞者在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後,會變得 " 公式化 ",盡管動作标準,卻少了靈魂。
所以老師想要保持住楊麗萍身上的" 自然感 "。
除了專業訓練外,她可以盡情發揮。
就這樣歷經八年的磨砺,21 歲的楊麗萍已經成為西雙版納歌舞團的中堅力量。
那年,歌舞團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
劇裡,她将孔雀的靈性展現地淋漓盡致,收獲了不少掌聲。
因此次年,楊麗萍便被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
在别人看來,她是年少成名,未來前途大好。
可萬事順遂,也意味着妥協。
她不能像之前那樣自由舞蹈,而是要遵從歌舞團的規矩,統一排練整齊劃一的表演。
可在她的世界裡,舞蹈不是炫技,而是有生命力的情緒表達。
所以,她拒絕了團裡的安排。
團裡不讓她單獨練習,她就等夜深人靜的時候,來到排練室,直到天亮。
雖然功力了得,但一意孤行的楊麗萍,讓團裡的領導十分不滿意。
甚至沒帶她參加全國舞蹈大賽。
她也賭了一口氣:我要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來。
那段時間,楊麗萍可以用廢寝忘食來形容。
最後竟一手解決了舞蹈、音樂、服裝 ......
也完成了驚豔世界的《雀之靈》。
這支舞毫無意外的拿下一等獎,楊麗萍為此還收到了央視的邀請,登上春晚。
然後她在國内第 1 個舉辦個人舞蹈專場,後來又去國外巡演藝術交流。
全世界都為她的舞蹈瘋狂。
在大家看來,她像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可是仙子也有七情六欲。
正值青春的她,也渴望有段唯美的愛情。
于是她和一名舞蹈演員相愛了,兩人結婚以後才發現并不适合,便分了手。
10 年後,一名台商人劉淳晴,生意都不做了,每天跟着楊麗萍,看大大小小數幾十場演出,最後楊麗萍也被打動。
戀愛 5 年後,兩人順理成章結婚。
可婚後一直沒有孩子。
在公婆的催促下,她去醫院檢查了身體。
醫生說:
" 體脂率太低了,要想生孩子,必須增肥。"
這句話就意味着,她要放棄自己熱愛的舞蹈,楊麗萍不願意妥協。
就這樣,丈夫和她離了婚。
有人不理解,但她卻說:
" 一個人的一生,不是由他人定義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活法。在有限時間内,讓自己有價值并且幸福就好。"
從那之後,舞蹈就是她唯一的孩子。
别人跳舞廢人,她跳舞廢命。
為了保持身材,楊麗萍已經幾十年沒有吃過主食。
早餐,只喝鹽水吃蜂蜜,來增加營養。
晚上容易發胖,所以她只吃兩個小蘋果和一片牛肉。
而且吃了飯之後,從來不會喝水。
" 人不管多瘦,吃了飯喝了水,胃就會鼓出來,不好看。"
如果碰到了第二天有演出的情況,楊麗萍當天的食量會減半或不吃,保證演出達到最完美的狀态。
除了飲食控制外,她對外形也十分在意。
楊麗萍曾說,跳孔雀舞的人是視手指甲如命的。
所以,盡管長指甲在生活中多有不便,但她依舊留了幾十年。
據說每次的保養費用在"10 萬 "左右。
也正是因為這些 " 奇葩 " 的習慣,楊麗萍才能在舞蹈屆長紅幾十年。
大家喜歡她,除了專業好之外,還因為她不忘初心。
很多人不知道,2000 年,在她如日中天的時候,她選擇離開中央民族歌舞團,回到家鄉雲南。
她想通過舞蹈讓世界更多人知道這個鳥語花香,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于是,她賣掉北京的房子,開始創作《雲南映象》。
最開始這部舞劇只是一個小小的創想,可是嚴謹的楊麗萍告訴自己,要做就做最好的。
所以,雲南印象的演員、布景 ...... 開始變得越來越宏大。
沒多久,資金就出現了問題。
為了完成這部巨作,一向 " 佛系 " 的楊麗萍開始到處接代言廣告,甚至找劇組拍戲。
她接演的最經典的角色,便是在《射雕》中的梅超風。
在她和眾人的努力下,這部涵蓋了彝族、傣族、佤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原生、古樸的鄉土歌舞,講述了人類的生死、生活、繁衍,展現水火、日月、男女、陰陽等自然元素的大型生态歌舞劇,誕生了。
看過《雲南映象》的人,都會用震撼二字來形容。
說實話,她完全可以在《雲南映象》後退隐,也算是功成名就。
但是她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她說,只要我能跳,就要一直跳。
前段時間,64 歲的她在舞蹈訓練中,腿部不慎骨折,又腫又疼。
本以為她能好好休息幾天,沒想到畫面一轉,她就在病房裡做起了康復訓練。
" 何必這麼拼呢?"
這是評論裡,最多的一句話。
可她卻說:
" 人人都說楊麗萍很勤奮,很苦,可我從來沒有這個感覺,因為舞蹈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天然的興趣,并不是覺得我多辛苦,付出才有收獲。"
原來我們以為的苦,卻是她的快樂。
回看 " 孔雀公主 " 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
因為太過執著和專注,所以她的生活,許多人一直不能理解,可正如她說的:
"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
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這只驕傲的 " 孔雀 ",是特立獨行的,是 " 不合群 " 的,但她卻是幸福的。
因為這一輩子,她一直在做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就像那支被人嘲諷不雅的 " 孔雀舞 ",在她心裡,只是還原了生命初始的樣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