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27省份半年报:长三角挑大梁,中部“吊车尾”,东北踩油门?,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3 年是中国经济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的关键一年。上半年,全国 GDP 同比增速恢复到 5.5% 的水平,走出了 " 含金量比较高 " 的速度。
截至目前,除安徽、陕西、新疆及西藏外,27 个省份的期中答卷已经出炉。
整体来看,共有 15 个省份 GDP 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以 9.7% 的增速位列第一,江苏则以 3556.2 亿元的增量居首。
分区網域来看,东中西部省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板块特征——长三角挑起大梁,中部省份增速垫底,西部资源省份依靠能源优势増势可观,东北地区部分延续一季度的回暖走势。
经济数据的表象之下,既有短期之 " 形 ",也暗藏长期之 " 势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进入下半年,更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长三角挑大梁
以 5.5% 的全国水平为基准,已公布上半年数据省份中,有 12 个省份 GDP 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3 个省份高于全国水平,北京、四川与全国持平。
东部 10 个省份中(按国家统计局划分口径,下同),广东(5.0%)、福建(3.8%)和天津(4.8%)GDP 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都挑起了大梁。
由于去年疫情影响导致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上海以 9.7% 的增速遥遥领先众省份,包括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7.2%、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 23.5%、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 11.4% 等分项数据,也表现得格外亮眼。
年初,为了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上海制定了 " 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 " 行动方案,也定下 "5.5% 以上 " 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上半年的成绩单,展现出其明显恢复态势。
紧随其后的海南亦是类似的逻辑,在去年上半年增速为 1.6% 的基础上,今年海上半年海南增速录得 8.6%,在已公布数据省份中排名第二。
江苏、山东、浙江三个经济大省的 GDP 增速均在 6% 以上,分别是 6.6%、6.2% 和 6.8%。三地的经济总量位次也非常稳定,依旧排位第二、第三与第四。
值得关注的是 " 老二 " 江苏,与 " 老大 " 广东的经济总量都首次突破 6 万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江苏 GDP 增量为 3556.16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的绝对增量更多,增速也更快,缩小了与广东的差距。
针对广东低于全国同期 0.5 个百分点的增速,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解释:
" 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是,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向型特征明显的广东首当其冲,风口浪尖的承压剧增。与此同时,受全球市场影响,消费电子行业增速趋缓,燃油车市场持续低迷,石化行业整体走弱,钢材、陶瓷等建材需求不足 …… 广东多个支柱及优势产业进入行业调整期,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杨新洪提到," 在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基础上,广东 GDP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更大的增加值,也意味着要保持 GDP 稳步增长,广东更要付出加倍努力 "。
再看京津冀地区,今年上半年,河北和北京经济总量首次突破 2 万亿元。增速方面,河北持续发力,以 6.1% 的经济增速领跑京津冀,北京与全国 5.5% 的速度持平,天津的增速则只有 4.8%。
今年上半年,天津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 16.0%。分产业看,主要是服務業投资下降 26.8%;分领網域看,主要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46.7%。
天津对于今年的经济预期已经比较 " 保守 ",把全年增速定在 "4% 左右 ",是唯二低于全国 "5% 左右 " 目标的省份之一;另一个是北京,其全年目标定在 "4.5% 以上 "。
北京的经济增速则主要受工业影响,具体而言就是疫苗生产。据北京统计局披露,今年一季度,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7.4%,剔除疫苗因素则上涨 1.8%;今年上半年,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剔除疫苗因素,则是增长 4.6%。
对比两次统计数据,疫苗下滑带来的影响,已逐渐释放。另一个信号是,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从 4 月份开始转正,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由此可以预期,北京整体经济走势将回归日常。
中部增速垫底
再看中部地区,除安徽外,中部五个省份已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从增速来看,只有湖北高出全国 0.1 个百分点,山西(4.7%)、河南(3.8%)、湖南(3.6%)、江西(2.4%)都比全国水平低。放到全国来看,这个板块的增速可以说是 " 吊车尾 "。
2022 年一路高光的江西,给 2023 年的增长增添了难度。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江西 GDP 增速骤然下降,同比增速只有 1.2%,排在 31 个省份最后一名。到了今年上半年,GDP 同比增长 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3.1 个百分点,又暂时位列倒数第一。
近年来一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新兴工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强省迈进的江西,去年为什么快、今年为什么慢,其实都与工业息息相关。
今年一季度,江西第二产业是负增长,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8%,十大重点行业呈现 " 五增五降 ",而且 " 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及需求不足导致部分行业不景气影响,工业增速出现回落 "。
到了今年上半年,江西十大重点行业从 " 五增五降 " 恢复为 " 七增三减 ",规上工业增加值从 " 下降 2.8%" 回升至 " 增长 2.9%",但全省三产结构(4.7:43.8:51.5)进一步向三产倾斜,二产较去年同期 " 回落 1.7 个百分点 ",三产首次占比过半。
而且,今年 6 月,江西工业经济 " 仍面临动力不强、需求不足以及部分地区、行业下行压力较大等问题 "。下一阶段," 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 成为重点。
和江西类似,湖南也是去年风光、今年谷底。去年全年,湖南 4.5% 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今年上半年,湖南 3.6% 的增速暂时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仅高于广西和江西。
7 月 3 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会议指出,要 " 做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认真分析透当前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分析透历年历史欠账给我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透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并且要 " 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做好统计工作,确保当期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经济运行趋势和态势 "。
升降分化明显
12 个 GDP 增速低于全国的省份,3 个在东部地区,4 个在中部地区,还有 4 个在西部地区,1 个在东北地区。不过,后两个板块省份的成绩,有好有次、分化明显。
西部地区 12 个省份中,陕西、新疆、西藏还未公布具体数据。看 GDP 增量,四川相比去年上半年增加 1724 亿元,这一数据在全国能排到第七名,其余 8 个省份的 GDP 增量都在千亿元以下。看 GDP 增速,云南(5.1%)、重庆(4.6%)、贵州(4.4%)、广西(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 水电大省 " 云南曾遭遇缺水危机。作为全省发电主力的水电,上半年发电量下降 23.6%。从用电端看,其工业用电量也下降 1.6%,主要影响的是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不过,云南的工业也有亮点。近两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成了云南烟草、电力、有色之外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电子行业增加值对云南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 78.1%,是贡献最大的行业。
重庆则吃了电子行业的亏。上半年重庆的支柱行业中,汽摩、材料为全市工业经济作出近九成的贡献,而第一大产业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3.9%,拉低规上工业增速 0.7 个百分点。分产品看,计算机整机产量同比下降 18.7%,显示器下降 10.6%。
较高的 GDP 增速,同样出现在西部这个板块,内蒙古(7.3%)、甘肃(6.8%)、青海(6.8%)、宁夏(6.5%)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四个省份有个明显共同点:能源工业——内蒙古的煤和风电,甘肃的有色金属,青海的太阳能与锂,宁夏的煤和硅。强劲的工业为整体经济增速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汪传敬介绍,上半年 " 煤炭产能持续释放,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 2 位,日均产量稳定在 300 万吨以上;电力生产持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保持全国首位,上半年累计外送电量达到 1388.1 亿千瓦时,日均外送电量再创新高 "。
甘肃也实现了工业较快增长,有色、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电气机械、烟草等重点行业对经济 " 拉动有力 "。
青海有 41.5% 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多晶硅同比增长 4.4 倍,单晶硅增长 1.8 倍,太阳能电池增长 1 倍,化学纤维增长 1.4 倍,碳酸锂增长 48.9%。
东北三省表现不一。辽宁和吉林延续今年一季度的回暖势头,吉林上半年 GDP 增速为 7.7%,辽宁为 5.6%。两省消费市场复苏比较明显,社消零增速分别为 9.1%(辽宁)和 15.6%(吉林),在已公布省份中排名靠前。
黑龙江是东北的 " 例外 ",上半年增速只有 4.7%,不仅比全国少了 0.8 个百分点,比它一季度的增速也减少 0.4 个百分点。从三产数据来看,黑龙江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 0.1%。
三地的增速走势出现分野,但不容忽视的是东北地区 " 投资 " 这驾马车已经有了变化。央企领投的 5000 亿大单,涵盖工业、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網域;宝马集团宣布在辽宁追加 100 亿元投资 …… 过去是 " 投资不过山海关 ",现在有了 " 山海关不住 " 的迹象,国家队、市场力量正在加码东北。
过去十年,这个地区的增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今意识到 " 退无可退 " 的东北,也开始了绝地反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