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为新能源车自燃“说好话”,这位院士遭“网暴”,欢迎阅读。
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演讲中称,新能源汽车起火率不仅现在已经比燃油车更低。他援引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称:"2023 年第一季度自燃的车辆,燃油车 18360 辆,新能源车 640 辆 ",从概率上看," 燃油车是万分之 0.58,新能源车是万分之 0.44,下一步还会继续降低…… "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本身自燃率更低,另一方面社会的宽容度也不够。
这段话在网上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大概分为燃油车派以及纯电车派。但是理智网友很快就发现,欧阳明高所引用的数据虽然没有问题,但是算法以及数据的表述出现了问题。
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针对这个新闻就点评说,感觉不是这样的,因为 " 基数不一样,年限不一样,起火原因不一样,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
在国家消防救援局的官网上可以查到,这一数据并不是 2023 年一季度,而是 2022 年一季度的数据。当季 " 各类交通工具 " 自燃 1.9 万起,其中 3777 辆为电动自行车。燃油车自燃数量就应该是 14583 辆。有专业人士推算出,2022 年第一季新能源车自燃率大约万分之 2.8,燃油车自燃率大概为万分之 2。很明显与欧阳明高所推算的概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并且从这个推算也能明显看出,新能源车的自燃率是高于燃油车。
新能源车自燃原因更多更复杂
燃油车自燃的原因,多半源于汽车的老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汽车配件会逐渐老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很容易引发自燃。例如,汽车的油路系统,包括油管、油嘴等部件,若老化、破裂或松动,可能会导致燃油泄漏。在高温环境下,泄漏的燃油极易引发自燃。此外,车辆电线老化或接驳不当,也可能导致短路或产生火花,从而引发自燃。发动机内部的油泥堆积过多,在高温下同样可能引发自燃。
除了上述原因,漏电也是一个可能导致燃油车自燃的重要因素。例如,点火线圈的绝缘层老化、裂损,会导致高压电漏电,进而引发温度升高,最终引燃泄漏的汽油。另外,搭铁和接触电阻过大也可能导致自燃。当线路接点不实,局部电阻过大时,会产生热能,使导线接点发热,从而引发可燃材料起火。
值得注意的是,燃油车自燃多发生在行驶过程中。这主要是因为行驶中的车辆更容易发生碰撞,碰撞产生的火星或其他明火可能引燃泄漏的燃油。同时,燃油车自燃的前提是必须有燃油泄露并与空气混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场景下,电动车自燃的概率大致相同。此外,电动汽车起火后难以扑灭,因为电池中存在氧化剂和大量能量。而燃油车火灾则相对容易扑灭,因为燃油车起火往往发生在车头部分的发动机,油箱位于车身中后部,爆燃可能性较小。而电动汽车的电池位于车身底部,一旦起火,驾乘人员会立即受到波及,即使将车辆扔进水中也无法扑灭火焰。
因此,从这些点来看,意味着电动车火灾风险点相比燃油车更多,从而推断出自燃的概率也更高。
尽管新能源汽车具有许多优点,但自燃问题仍然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从自燃的事件也不难看出,新能源防火安全的核心是电池安全。电池是电动车自燃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企业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改进,降低电池自燃的风险。
不要好心办坏事
尽管这位权威人士致力于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但在数据算法方面出现的错误确实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这种错误不仅可能对新能源车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和不公平的待遇。
数据算法是新能源车领網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新能源车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无论是电池续航里程的预测、充电设施的规划,还是市场需求的预测,都需要依靠准确的数据和算法来做出决策。如果数据算法出现错误,那么这些决策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甚至误导消费者。
其次,对于消费者而言,数据算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和体验。例如,如果一辆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被错误地高估,那么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然断电的尴尬情况,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出行计划,还可能对他们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此外,如果充电设施的规划基于错误的数据,那么消费者可能会发现他们无法方便地使用新能源车,这无疑会打击他们对新能源车的信心和接受度。
因此,权威人士在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数据算法的准确性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应该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和验证机制,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UV 大咖》立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