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陆奇不创业这一年:不做“OpenAI”,但想投出“OpenAI”,欢迎阅读。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受访者
2019 年 3 月,山姆 · 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 YC(YCombinator)春季路演的 " 毕业典礼 " 上大声宣布:" 我要离开 YC,去一家伟大的公司!"
现在我们知道,这家伟大的公司就是 OpenAI。
作为跟山姆 · 阿尔特曼有着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陆奇选择了另一条路:做创业者背后的投资者。4 年前的 12 月,陆奇宣布成立新品牌奇绩创坛,带领原 YC 中国团队独立运营。奇绩创坛孵化和投资思路沿用了全球创业加速器的模式,专注于早期创业投资。
今年初,大模型引发了科技行业的 " 山呼海啸 ",王小川、李开复、王慧文等人纷纷表示下场创业,作为昔日 " 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高管 ",陆奇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走到台前的人?
直到今年 4 月,陆奇对外界演示了他的 " 大模型世界观 ",并以布道者的身份,向奇绩创坛的学员们描述了时代拐点和大模型对每个人的影响,结束后,他仍未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样,投身创业。
这位最有可能打造另一个 OpenAI 的人为什么不创业?"Qi(陆奇)想专注在奇绩的(投资)事业上。" 奇绩内部如此回应。
一位奇绩学员告诉《中国企业家》:" 到了当下的人生阶段,我感觉他可能处于更愿意成就别人的状态里。"
6 月,陆奇在硅谷演讲时,公布了奇绩创坛过去 3 年的成绩——共投资了 258 个创业项目,其中 136 个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业公司,25 个处于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相关领網域。今年奇绩创坛的两场路演中,AI 相关项目更是占据了大头。
其中会出现像 OpenAI 一样具有 " 划时代 " 意义的公司吗?
在一位接受过奇绩创坛早期投资的创业者看来,陆奇特别有情怀、有远见,而且极其勤奋,是一位真正有硅谷风格的投资人," 他基本只投技术驱动的企业,这种企业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2023 年,全力追赶大模型
尽管没有亲自下场创业,但陆奇今年对于 AI 及大语言模型的跟进,前所未有地坚决。
从已公开的数据来看,奇绩创坛是国内目前投资 AI 和大模型赛道最为 " 激进 " 的机构之一。
11 月 24 日下午,奇绩创坛的 2023 年秋季路演日开始前,现场数十位穿着奇绩标志性蓝色文化衫的工作人员,穿梭在人群间维护秩序。到场团队或个人拿到身份牌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流。
据奇绩创坛官方统计,这次的路演日上,一共有 67 家公司参加了路演,其中 51 个属于人工智能领網域,分别与大模型和 Agent(自主理解、规划决策、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体)有关。而在今年春季路演日上,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相关项目更是多达 82 个,超过了总项目数的 1/2。
来源:奇绩创坛官方网站
今年一整年,陆奇和奇绩创坛团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挖掘新的 AI 项目、帮助团队成长上。
为了支持这些新的大模型赛道的创业者,奇绩创坛今年举动颇多,包括陆奇本人、奇绩团队以及奇绩生态的创业者们进行私下或公开分享。仅最近一个多月,奇绩创坛针对大模型多模态及 Agent 应用等相关话题,就展开了 4 场公开线上论坛,共请了十多位奇绩投资的创业者进行分享。
11 月 6 日 OpenAI 的 DevDay 过后,陆奇还很快做了一个非公开分享,谈论了自己的判断、认知,以及对于技术起源的追溯和底层逻辑的研究。
除不定期分享外,陆奇还让团队的实习生去搜集整理信息做 " 大模型日报 ",一方面进行自我和团队内部学习和信息更新,另一方面也共享给奇绩生态的所有创业者。这一动作从大模型出来以后,一直在坚持。
奇绩不仅在加快孵化新的 AI 或大模型项目,原有的项目,也有部分团队在进行大模型 + 的 " 改造 "。
今年 6 月份拿到奇绩创坛 Pre-A 轮融资的句子互动,业务主要聚焦企业客户在 IM 生态中的营销转化场景,利用对话式 RPA 技术解决获客、转化和复购问题,提升私網域运营效率。
句子互动创始人、CEO 李佳芮表示,2019 年,因为 AI 技术不够成熟,虽然句子在此之前做过很多年 Chatbot,但是为了防止公司成为一家 AI 外包公司,公司曾经做过一次转型,从智能化(AI)降级到自动化(RPA)。今年年初 ChatGPT 问世后,他们重新做了战略更新,从自动化更新到智能化,将 AI 重新接入,与微软云及各大国产大模型厂商合作,结合大模型打造对话式营销云,重塑了智能对话业务模块,并引入 Agent 让系统作出决策和营销动作。AI 的加入,加快了公司与大客户签单的效率,目前句子互动已实现了盈亏平衡。
期间,李佳芮一直跟陆奇保持着沟通交流,并得到了很多建议。AVAR 创始人、CEO 胡雅婷也表示,奇绩的分享非常多,尤其在大模型拐点来临之际,陆奇给到很多中肯的建议。
尽管奇绩创坛今年在 AI 领網域的投入非常 " 激进 ",但在部分外界人士看来,曾经在微软领导小冰项目、在百度提出 All in AI 的陆奇,在这一次大模型创业热潮中隐身于后,似乎意味着某种 " 退缩 "。
有曾接近陆奇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 我感觉 Qi 在前几年有些不太看好或者说不太相信 AI 了,至少从他的动作来看,奇绩前几期投的 AI 项目相对较少,直到 ChatGPT 出来后,他今年才开始大量投。但参考 OpenAI 的发展路径,大模型真正早期的布局至少要在 2016~2018 年期间开始,我觉得现在入场太慢了。"
2018 年,李佳芮第一次与陆奇见面时,后者跟她分享过自己早期对 AI 的心态," 因为小冰的出现,他觉得自己当年(对 AI)过分乐观了 "。
尽管陆奇没有做大模型的创业项目,但在李佳芮看来,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做大模型," 我认为他支持更多大模型领網域的年轻创业,对社会的价值更高 ","Qi 非常坚信 AI 一定是未来,他对技术的演进非常坚定 "。
" 创业导师 "
在奇绩生态的一众创业者心里,陆奇扮演着近似于 " 导师 " 的角色。
渡鸦科技创始人、CEO 吕骋更是称陆奇为 " 人生导师 "。他跟陆奇有着很深的渊源。渡鸦科技曾是 YC W15 唯一的中国团队,2017 年,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后,吕骋携团队加盟百度,直接向彼时任职百度集团总裁、COO 的陆奇汇报。2019 年 2 月,吕骋带着新项目 rct studio 参加了 YC Demoday 的路演,并当场拿到了千万美元的 TS。
吕骋认为,陆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师," 他很少干涉你 "。
在筹备 rct studio 项目时,吕骋曾询问陆奇是选择 to B 还是 to C," 他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他会说短期内 to B 有哪些机会。但他越说 to B 的好处,我就越觉得 to B 这个事我不想做,这是很好的一个思维过程,他会帮我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
随着奇绩路演项目的不断扩展,陆奇作为 " 创业导师 " 的能力也不断凸显,针对不同的团队或创始人,他往往会给出不同的建议或帮助。
在胡雅婷看来,当他们面临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时," 他通常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
" 比如当我们在一些战略发展上,面临 AB 两个方向选择时,一部分投资人可能跟我们分析 AB 两个方向的优势,我们要根据想达成的目标去选择 A 或 B。但 Qi 会直接跟我们分析,我们更适合哪个,或者说我们想达成某一结果,就必须选这个方向。" 在胡雅婷看来,陆奇的解答带来的启发更大。
胡雅婷目前和团队在做的虚拟内容生成赛道,通过 3D 程式化框架、AI 生成、XR 互動技术,在过去两年里已经积累了众多年轻人喜欢的虚拟人 IP、数字时尚品牌、数字潮玩等产品。
今年,在面临大模型的冲击时,她和团队曾在消费、技术等多个发展方向上产生犹豫,在跟陆奇沟通后,她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复。
在展开这次对话前,胡雅婷几乎抱着陆奇一定会让自己做技术或平台化的预设去的," 大家都觉得 Qi 非常推崇大模型,而且奇绩的投资更偏向技术,我们都认为他对消费品没什么感觉 "。但陆奇给到的建议却是:" 如果你们的优势是技术结合艺术,那就非常适合做消费。"
在奇绩创业营里,陆奇最常提问的问题是," 你们最长的长板是什么?" 胡雅婷仔细思考自己团队的长板——艺术 + 技术,如果单纯拼技术,他们确实卷不过大厂。最终,他们决定选择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消费赛道。
于是,在陆奇的建议下,胡雅婷一方面基于团队在艺术、数字人 IP 等领網域的原有优势,保持高端定位;另一方面,依托大模型和 AI 技术搭建自己的工具及平台,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个性化设计,最后依托全彩 3D 打印供应链,生产并销售实体潮玩等消费品。
汲取大模型等 AI 技术知识外,陆奇也一直没放下对于产业的研究。
句子互动今年再度在 IM 营销业务中加入 AI 时,陆奇跟李佳芮讨论,语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潜认知空间,是人和物理世界最宽最重要的桥梁。根本意义上,它更多是一个泛化和思考工具,沟通只是一个副产品。尤其是 GPT 出现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种能让企业和用户千人千面、富有温度地进行沟通的能力,但大模型让这成为现实,这也是所有企业追求的。因此在营销中,李佳芮团队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可以重塑很多业务流。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佳芮才逐渐理解,到底什么是重塑业务。" 大模型出现后,大家都在喊要重塑业务,但只有真正深耕其中开始去做,才能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
今年,号称跟不上大模型更新节奏的陆奇,依然保持着 " 拼命 " 的工作节奏。一位奇绩前实习生告诉《中国企业家》,陆奇每天早上 6 点就会起床,常常忙到夜里 12 点还在开会。" 他的精力非常旺盛,我们都很佩服他。"
理想主义
奇绩生态中的创业者大部分是 90 后、95 后,甚至还有一些 00 后。
跟其他基金投资的创业者画像相比,奇绩的被投项目有些不同。这让陆奇和奇绩创坛在国内投资环境里,显得有些 " 格格不入 "。
来源:受访者
在接近陆奇的人看来,陆奇是在赌年轻人就是未来," 跟 YC 的理念非常相似 "。
YC 培养人的理念是,它不会教人如何成功,但它会告诉创业者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在 YC,只要他们觉得一位创业者可以做这件事,就会给他机会让他尝试,失败就失败,失败的教训会被分享给 YC 所有人。我觉得这种方式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有其公益属性在里面。" 一位前 YC 学员告诉《中国企业家》," 我觉得 Qi 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为了把最新一代或者最年轻的思想聚拢在身边,奇绩创坛招揽了一群非常年轻的实习生,包括他们外面的 fellow 也都非常年轻。
陆奇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确实 " 无与伦比 "。
今年 5 月,《新范式新时代新机会》演讲北京场举办时,中关村展示会议中心的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很多甚至是周边的大学生。即使是站着,他们也都全神贯注地听完了全场,不少人展现了对 AIGC 的极大关注和创业热情。到了互动环节,有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向陆奇提问:在大模型的冲击下,该如何进行学习。
" 奇绩的定位有点类似于创业大学,因为很多年轻人需要创业导师的引导。" 李佳芮说。
不过,在李佳芮看来,陆奇虽然非常支持年轻人,但并不是 " 无腦 " 支持。
一位奇绩前实习生也表示,他们在今年创业时之所以放弃报名奇绩创业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整个流程非常困难。奇绩每年都有大量项目报名排队,这期间要进行为期 3~4 个月的项目筛选。" 如果运气好过了初选,我们跟陆奇博士正式对话只有 15 分钟。不仅过程很累,而且我们的项目很大概率拿不到(奇绩的)投资。"
" 奇绩的录取率是非常低的,Qi 做的事简单概括,就是选到一批最优秀的年轻人。" 李佳芮认为,这需要非常强大的识人能力。
在 YC 中国工作期间,陆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最想建立新一代的创业体系。" 我很担心我们过分注重商业效果,忽略了每一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对社会影响力非常之大。我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是,YC 中国和 YC 美国可以成为新一代的创业体系,我们所选择的每一个创业者,不光打造好产品,建立伟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都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带来很多正面影响。"
直到现在,陆奇想做中国版 YC 的理想似乎并没有改变,他也不排斥外界将他与 YC 继续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百度百科人物介绍一栏,如今依然写着:现任 YC 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YC 全球研究院院长。
李佳芮也认为,尽管现在很多基金都想做中国的 YC,或者号称自己是中国的 YC,但她觉得目前只有奇绩的打法才是真的 YC 系统性打法。
"YC 有一套非常强的 bookface 系统,里面有大量的 knowledge base,但只有 YC 创始人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基金公司真的有账号进去过,但是 Qi 之前是 YC 的 partner,他是完整用过整套系统的人。此外,YC 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各方持续交流的论坛,目前还没有公司或基金能做出这样的东西,现在奇绩也在学习,但其他人甚至没有去学习的机会。" 李佳芮说。
在这波 AIGC 创业浪潮下,完全以投资人身份参与的陆奇,能靠理想主义制胜,打造出中国的 " 大模型 "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