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埃安挺起腰杆子自研电池,中国车企“抄袭”比亚迪竟成主流?,欢迎阅读。
⬆️ 点击上方蓝字 "TMC 动力 " 关注我吧。
就在 12 月 12 日,拥有全球最高 6GWh 单线产能,广汽埃安旗下的因湃电池科技正式投产 P58 微晶超能电池,助力新能源汽车加速走进 700km 续航里程时代。
弹匣电池再次更新," 自研自产 + 战略合作 " 并行发展,在比亚迪刀片电池之后,埃安成为全球第三家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车企。
与丰田和本田多年合资合作之后,广汽集团依靠埃安一步步走向了合资和自主同步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中国车企的成功典范。
在汽车市场从销量竞争转向流量之争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代言人依旧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前者是电动汽车闭环生态的代表,而后者则是智能汽车遥遥领先的标杆。
如果说特斯拉所代表的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展现真正实力、车企之间的实力差距才能逐渐浮出水面,比亚迪的全栈自研生态正在成为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
不管是 " 三电系统 "、智能中控系统,还是自动驾驶系统,中国车企正在 " 抄袭 " 比亚迪,努力实现电动智能汽车的全栈自研生态,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比亚迪为传统车企转型和新能源车企展现了赢得成功的秘密——插电汽车和纯电汽车同步发展,用 " 自研 " 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埃安的发展像极了广汽集团的发展路径,前期通过对外合作积累了汽车制造和销售的经验,随后再赋能和加速自主产业的发展。
埃安在成立之初就率先发布了纯电专属平台,但三电系统依旧是由外部供应,包括供应电机的日本电产,供应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等头部零部件企业,后续还不断增加了苏州汇川、中航锂电和孚能等合作伙伴。
埃安累计销量即将突破 100 万辆之际,全栈自研生态正式浮出水面。
因湃电池科技正式投产 P58 新一代弹匣电池,未来将适配 AION、昊铂、传祺等车型,甚至与广丰和广本展开合作。
另一家自研生态工厂,锐湃动力科技很快也将正式投产新一代自研 " 夸克 " 驱动电机。
即将到来的 2024 年,埃安将实现从锂矿、" 三电 " 到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全闭环生态,它沿着比亚迪自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宽。
智能化技术是车企差异化竞争的主战场之一,但动力电池依旧是电动汽车能笑到最后的关键,也是车企的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动力电池的高价格占比和产能限制,被动力电池厂家掐住脖子的历史,都是车企不愿意再回忆的历史。
即便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当下,动力电池的价格和技术,依旧是车企赢得竞争的关键。
旷日持久的降价潮让车企开始无法承受,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让车企不敢掉以轻心。
曾经合资车企被吐槽是为跨国车企打工,而迟迟未能实现盈利的广大新能源车企,则像是为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零部件巨头打工,沦落为组装厂的身份。
要成功笑到最后,必然要在 " 三电 " 和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领網域掌握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硬體外购加軟體自研,还是直接巨资 " 买买买 ",自研都成为车企的唯一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研不是走自我封闭的老路,而是要借助自研的努力和成果挺起腰杆子,以赢得在零部件巨头面前的话语权,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即便是拥有 300 万辆年销量规模、自研自供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也逐步向外部供应,更别说其他规模体量的新能源车企,它们还不足以支撑全面自研所带来的成本和技术压力。
比亚迪借助自研 " 三电 " 技术和快速增长的销量,打消了全球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疑惑,宁德时代则成为各大主流车企的座上宾,一时风光无限。
如果说汽车智能技术是每一天都有新的突破和 OTA 更新,动力电池的变革将在 2024 年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期:是车企自研,也是超快充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落地和普及。
2024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许人人都是比亚迪的全栈自研,人人都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埃安自研电池正式量产,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又一个轉捩點。
在 2019 年向市场推出 AION S 的 4 年后,AION 系列车型将在 2024 年全面换代,昊铂品牌也将提速发展,埃安也将迎来一次与自我竞争的更新迭代。
全文结束!
如果觉得写得还行,点个赞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见或其他想法,发个评论一起交流。
由于公众号规则修改,还请给我加个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