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Kimi、阿里、资本大佬,联手玩了个高端局,欢迎阅读。
上线 200 万字 " 长文本 " 功能,从阿里手中融资近 8 亿美元(其中部分或折算成了算力),Kimi 及其背后的月之暗面,如一条鲶鱼剧烈地在资本市场掀起狂风巨浪。风光背后," 长文本 " 的护城河有多深?在阿里光环之下,月之暗面能做到独善其身吗?
作者 | 董温淑
编辑 | 李 原
运营 | 刘 珊
当下国内大模型领網域风头最劲的明星,当属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月之暗面 ")旗下的智能对话助手 Kimi。
凭借 " 长文本 " 功能,短短一个月时间里,Kimi 便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各方视野,在资本市场掀起了狂风巨浪;并让百度、360 等巨头紧急筑起防火墙。
今年 2 月,刚刚创立一年的月之暗面拿下了一笔超大额融资:以 15 亿美元的投前估值,撬动了 8 亿美元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阿里。交易完成后,月之暗面投后估值约 2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80 亿元),成为现今国内大模型赛场上估值最高的独角兽。
这笔 " 豪华 " 的融资,引发了各方猜测。据市场消息,月之暗面一次性向阿里出让了 40% 的股份。不过,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独立性的担心。
据「市界」从某 VC 资深合伙人处了解,Kimi 与阿里的此次 " 联姻 ",是由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在新加坡牵头促成的。
" 阿里的 8 亿美元并非全是现金。据我了解,实际出资金额不到 6 亿,其中部分将以阿里云提供的算力结算。" 该合伙人表示。
值得玩味的是,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 3 月在接受《腾讯科技》访问时,曾大谈 "AI 无用论 ";有投资圈人士称,金沙江也间接参投了月之暗面。「市界」就此向月之暗面公司求证,对方回应称:" 月之暗面与阿里的合作不存在第三方‘撮合’的情况。金沙江未参投月之暗面。"
这宗疑团重重的 " 高端局 ",注定只属于金字塔尖的玩家。供职于一家腰部投资机构的投资人 Lee,向「市界」感叹月之暗面投资阵容之豪华:" 不用问,我们这种小机构投不进去的。"
另一位 VC 资深人士则对「市界」表示,月之暗面的高估值与 AI 赛道的退出难度 " 劝退 " 了不少机构。此次月之暗面之所以火速 " 作价 " 引进阿里,一方面因为阿里投资团队一直积极在 AI 市场上寻找标的。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月之暗面风光背后对资金渴求的急迫。
不过 Kimi 也在向各方证明自己 " 物超所值 " 的潜力。
3 月 21 日,Kimi 一度冲进 App Store 免费版应用第 5 名,超越了微信;其小程式、App、网页版均因超出承载能力而宕机。据统计,2024 年 3 月,Kimi 智能助手月访问量达 1218 万次,仅次于百度文心一言,超越了阿里通义千问、字节旗下豆包。
在二级市场,它也一度复现了 ChatGPT" 带货能力 " 的势头,引发了一众 "Kimi 概念股 " 狂飙猛涨。其中华策影视、掌阅科技、中广天择、海天瑞声等多家企业,多次出现涨停。
这场大模型盛宴,有人坐在餐桌上,也会有人在菜单上。而月之暗面正在竭力让自己的位次向前一些。
Kimi 这条鲶鱼
2023 年 2 月,清华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双重学霸,连续创业者、知名 AI 科学家杨植麟,带领旗下的豪华创业团队,创办了月之暗面;而 Kimi 正是杨植麟的英文名。
从创业之初,这家公司便因创始人光环而备受关注。而长文本,则是月之暗面很早就确立的技术方向——月之暗面("Moonshot")公众号的第一篇推文,发布于 2023 年 10 月 10 日,标题就叫《欢迎与 Moonshot AI 共同开启 Loooooooooong LLM 时代》。
回头望去," 长文本 " 的成功绝不单单是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一场大模型围绕应用与算力的信仰之战。
3 月 18 日,月之暗面宣布 Kimi 可支持的无损上下文长度由 20 万汉字增至 200 万汉字,并开启 " 内测 "。在此之前,国内大模型所支持的上下文对话視窗最大为 10 万字量级。
这意味着什么?本质上,Kimi 想解决大模型的记忆能力问题:在一场对话中,大模型能够记忆、理解的文本长度越长,用户描述就能更加趋近准确。大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给出优质反馈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潜在的应用场景就越广泛。
生物相关专业在读研究生林栩向「市界」表示:3 月下旬,他经过同学的推荐开始尝试用 Kimi 阅读英文文献,后来甚至让 Kimi 协助自己整理和填充论文提纲等,效果惊人:" 粗略估计能节省我 50% 的时间精力吧 "。
而 AI 从业者 Amanda 早在去年 10 月 Kimi 小范围内测时,就成为了首批种子用户,她对 Kimi 的走红早有心理预期。她分享道:我愿意在任何场合大肆赞扬 Kimi 好用且实用。
无数个林栩和 Amanda 的深度使用和自发传播,让 Kimi 的系统流量持续高增。
Kimi 的长文本背后,也意味着对于技术和算力的强大挑战。
AI 研究者洛林向「市界」举了个例子:" 如果我想让大模型写个长篇小说,它支持的上下文容量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我要把积累的大量素材、人物框架、故事逻辑等全都输入进去,还要根据想法的完善不断调整输入……创作这整本书的工作,都只能在一个对话視窗里完成,对模型是巨大考验。"
正因于此,杨植麟在接受访问时,不吝将长文本的重要性描绘为 " 登月第一步 "、" 新的计算机内存 "、" 新计算范式的基础 "。
而 Kimi 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的事实也在印证着他的说法。据 Similarweb 调研,2024 年 3 月份,Kimi 智能助手的月访问量达 1218 万次,仅次于百度的文心一言,超越了阿里的通义千问,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
▲(2024 年 3 月国产大模型月活情况。图源 /Similarweb)
而且不论是移动端还是网页端,Kimi 都有不俗表现:点点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2 月 Kimi 移动端与豆包的月活差距不断缩小,并在 3 月份将豆包甩在了后头。而 Similarweb 显示,3 月 Kimi 的网页端月活超千万,较 2 月又实现了 3 倍增长。
3 月 22 日上午 9 点半起,Kimi 更因过量访问而多次宕机。月之暗面为此紧急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进行了 5 次系统扩容、设计一套 SaaS 流量优先级策略。
某种程度上,Kimi 的巨大流量涌入不仅超出了月之暗面的预期,更如同一条 " 鲶鱼 " 搅动了整个大模型市场,让巨头们也深感危机。
月之暗面宣布 Kimi 率先开放 200 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能力后的一个星期,百度、360 等企业纷纷效仿,甚至开启了一轮上下文能力 " 比拼赛 "。
3 月 22 日,阿里巴巴宣布通义千问达到了 1000 万字长文本处理规模。同日,百度文心一言也宣布将在 4 月版本更新时开放 200 万至 500 万字的长文本处理能力。3 月 23 日,360 表示 360 智腦正在进行 500 万字长文本处理功能的内测。
压力之下,据 "AI 光年 "4 月 10 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为区别文心一言大模型在技术、To C 产品、To B 市场的定位,百度内部高管正讨论,是否需要为文心一言更换新的品牌标识。对此,百度公关人士回应「市界」,其对上述传言的真实性并不了解,不作回应。
" 长文本 " 是个碎钞机
以一己之力,Kimi 为整个国产大模型市场完成了一次 " 长文本 " 的用户教育。这背后既有技术实力领先的因素,雄厚的资本储备与营销投放亦功不可没。
杨植麟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表示,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他便奔跑在争分夺秒的 " 找钱 " 之中。" 我们 2023 年 2 月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如果 delay(延迟)到 4 月,基本没机会了……在美国有一个晚上,我做了精确的计算。算完觉得至少要在几个月内拿到 1 亿美元。"
某种程度上,国内大模型的生死角逐,犹如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
据知微数据调研显示,在 200 万字长文本功能更新之前,月之暗面的企业传播重点更多聚焦于技术愿景传播;在那之后," 种草 " 投放便成了月之暗面的重中之重。而在抖音、小红书、B 站等渠道,围绕 "Kimi 智能助手 " "Kimi AI"" 文案一键搞定 " 等关键词搜索,都能看到大量 Kimi 投放的手笔。
基于 Kimi 主打的文献阅读、财报梳理等 " 长文本 " 使用场景,其官方宣传语也强调长文本的总结效果优势,诸如 " 檔案,拖进来;网址,发出来 "" 别焦虑,Kimi 帮你整理资料 "" 每一次,都集中全力 "。
▲(图源 /Kimi 网页端)
月之暗面敢于撒下大手笔,撬动起巨大的流量盘,无疑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支持。
据新浪科技报道,目前 Kimi 投放广告的获客单人成本约在 10 元,如果算上拉新后用户问答互动产生的算力成本,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 12-13 元。如果按照第三方平台显示,近一个月来日均下载量为 17805 次,Kimi 每天的获客成本需要至少 20 万元。
Amanda 曾经从事过 AI 算力相关工作,她对「市界」表示:" 早在 2023 年 2 月份,我便获知有创业者正在组建团队,需要几千张 A100 卡(英伟达生产的一款旗舰 GPU)。" 事后看来,这一指向正是月之暗面。
金钱与算力,是这场权力游戏中必备的资源。为了留在牌桌上,月之暗面不得不加快融资密度。
2023 年 6 月,月之暗面公布了超 2 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一年后的 2024 年 2 月,市场传出消息,月之暗面完成了 10 亿美元的新融资。除老股东跟投外,新增投资方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等,公司估值达到约 25 亿美元。随后,该笔融资金额被修正为 8 亿美元,参股股东也仅剩下了阿里与砺思资本。
据市场消息称,8 亿美元中的约 7.9 亿美元均来自阿里,为此月之暗面出让了 40% 的股权——也正是阿里的重金入场,抬高了公司估值,让小红书、美团等企业最终没有选择加入投资阵营。
而阿里能 " 拿下 " 月之暗面的底气,除了资金,还有阿里云算力作为筹码。前述 VC 合伙人对「市界」表示,结合 2 月这轮融资的股权稀释,杨植麟创始团队持股很可能已小于 50%。据其了解,阿里实际出资金额不足 6 亿,其中部分或折算成了云计算算力。
能接受这一看似苛刻的条款,除了月之暗面对于弹药的渴求,背后也离不开关键人士的 " 撮合 "。
上述投资人告诉「市界」,曾成功挖掘出小红书项目的著名投资人、金沙江主管合伙人张予彤是此次交易的关键人物。此前,同为清华校友的张予彤与杨植麟早有渊源,曾投资过他在月之暗面创业前的项目 " 循环智能 "。
将视线拉向更久以前,帮助促成月之暗面的融资,或也可看作朱啸虎对阿里的 " 投桃报李 "。过去十几年间,在朱啸虎投资的饿了么、ofo、滴滴等交易中,市场上屡有传闻,阿里曾数次收购朱啸虎手中老股。
虽然对于月之暗面,朱啸虎的公开态度似乎不够积极。近期在接受访问时,朱啸虎直言:" 他(杨植麟)做科研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他怎么商业化。" 朱啸虎表示自己更信仰的是 " 能马上商业化 " 的 AIGC 应用。但从最终入局的结果来看,Kimi、阿里与朱啸虎仍旧达成了 " 三赢 " 局面。
另据 " 暗涌 Waves" 援引月之暗面投资人说法:" 月之暗面在谈判中,已经把一些苛刻条款逐一谈掉了 ",具体包括 " 做了 AB 股处理,使得团队保有绝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 等。
远景与暗礁
凭借充沛的资金流与算力储备,月之暗面暂时走通了 " 烧钱换量 " 的 To C 拓客模式。而接下来,如何探索付费模式才是决胜的关键。
今年,月之暗面工程副总裁许欣然对媒体表示:Kimi 智能助手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开启付费模式。3 月 27 日下午,一位学者发现 Kimi 智能助手开始設定使用门槛,需要用户给微信好友,来换取 80 条 /3 小时的使用量。
这一逻辑并不难理解,互联网的 " 规模效应 " 在大模型市场很难实现。新增用户越多、用户的输入 / 输出请求越频繁,都要求着更大的算力成本投入。月之暗面也势必要在不计成本地培养用户习惯之后,探寻自我造血。
当下,To B 正成为月之暗面的下一个发力方向。3 月底,数字人企业、A 股上市公司天娱数科旗下的 " 智境云创 ",接入了 Kimi 大模型。
相关人士告诉「市界」,公司从去年底就已注意到 Kimi。由于长文本处理能力出色,Kimi 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大篇幅的内容;其次,Kimi 注重沉浸式对话体验,善于扮演虚拟角色,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实际体验下来,智境云创发现 Kimi 的响应速度也相对较快,在公司对比时超越了同类产品。
" 这在游戏、娱乐、教育等(数字人经典应用)场景下特别吸引人 ",他讲道。
而 Kimi 的企业 API 服务也在 4 月上线,留学行业 AI 产品创业者小鱼告诉「市界」,Kimi 的 To B API 服务已从 4 月 9 日开始公测。而小鱼之所以选择月之暗面,是综合考量了性能、收费等因素:" 调试下来,仅有通义和 Kimi 能满足我们对产品的要求。国产大模型有的英文输出效果远不及预期,我认为 Kimi 的 To B 服务平台和通道都已经搭建完成,收费也比 OpenAI 的 GPT-4 便宜。"
据「市界」统计,目前在各大国产模型中,讯飞星火大模型、Kimi、腾讯混元的收费排在第一梯队,每 1000 个 token 收费分别为 0.015 元、0.012 元、0.01 元;通义千问、文心一言每 1000 个 token 收费均为 0.008 元;智谱收费为每 1000 个 token 收费 0.005 元——这也是与 OpenAI GPT-3.5 最为接近的定价(OpenAI 对输入 / 输出定价有所区别,折算下来价格约等于 ¥ 0.004/1000token)。
而 GPT-4 API 的定价,则为每 1000 个 Token 的输入端收费约 0.2 元(0.03 美元),输出端收费约 0.4 元(0.06 美元)。相比之下,在千行百业对优质大模型的渴求背景下,Kimi 的定价仍极具竞争力。
▲(各大模型定价情况 / 受访者供图)
不过,虽然 Kimi 正在 To B、To C 两个市场中齐头并进,但快速巩固、修筑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也同样紧迫。
除了百度、阿里、360 等巨头已加速兵临城下,AI 研究者洛林向「市界」分享,从技术角度解决大模型的记忆问题,并非 " 长文本 " 一种思路。其他解决方案如 RAG(检索增强生成),至今还未与长文本有明确的高下之分。
压力之下,月之暗面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团队,招兵买马。
今年 3 月初,杨植麟曾对媒体透露公司规模为约 80 人。而据 3 月末市场流传的一份调研纪要显示,团队规模已扩充到了 100-200 人——其中技术(算法专家、系统专家、数据工程团队等)人员加起来 120 人左右,其余为 Kimi App 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团队)、To B 商业化团队。
据多位员工告诉「市界」,如今整个公司卯足了劲," 大模型公司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难免 996,但我们办公氛围很好。" 此外他还透露,杨植麟的工位与研发部普通员工安排在一起,公司文化亦鼓励直接沟通。
同时,「市界」也在多个渠道看到了月之暗面的内推链接,其中产品增长方向的岗位一度投递火热。
在一个月之暗面的内推群中,「市界」观察到群人数在不到一星期内,便快速增长到了近 500 人。其中不少人都期待获得产品增长的实习机会,甚至由于收到的简历过多,发布相关内推链接的员工为此想出了快速筛选的方式:让投递者分享一条 Kimi 推广的自来水帖,由其评估质量,如果过关,再转递给 HR。
这样的文化,或许正是杨植麟所梦想的," 一个为 AGI 而搭建的组织 " 的雏形。但同样如他在访谈中所说:AGI 事业如同开车向 " 绵延而未知的雪山 " 前进。行至如今,还没有谁能断定,究竟哪种模式,才能真正从市场中杀出来。
参考资料:
暗涌 Waves:《中国大模型融资暗战:罗曼蒂克的快速消亡》
腾讯科技:《月之暗面杨植麟复盘大模型创业这一年:向延绵而未知的雪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