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恒大清盘对境内保交楼产生影响有限,资深人士详解:“坏孩子”问题无需放大到行业,欢迎阅读。
财联社 1 月 30 日讯(记者 闫军)1 月 29 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向中国恒大发出清盘令后,港股中国恒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盘中停牌,当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确认了这一清盘结果。
1 月 30 日,港股恒大汽车、恒大物业复牌,恒大汽车以逾 12% 跌幅开盘,恒大物业也一度涨逾 8%。
根据香港高院消息,中国恒大债务重组方案毫无进展,亦未能按法庭要求给出具体的重组方案,公司资不抵债,清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无疑牵动着业主、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心。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国恒大此次在香港清盘后,公司所持资产变现后,将依法按债权顺位分配资产、偿还公司债务,境内购房者依法享有优先权利,保交楼和境内债权影响有限。此外,个别企业的 " 坏孩子 " 问题无需被放大到行业,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及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
清盘是资产变现,境内购房者依法享有优先权利
对于中国恒大被清盘的影响,一位法律人士指出,清盘令在法律程式上的意义和对市场心理上的冲击,要远大于实际上对恒大集团境内业务和风险化解产生的影响。
" 中国恒大被清盘不等于恒大集团境内主体破产。" 这位法律人士指出,境外清盘令针对的只是中国恒大 , 恒大集团香港上市公司主体之一。从法律上讲,清盘是一种将公司所持资产变现后,依法按债权顺位分配资产、偿还公司债务的法律程式,清盘人将进行资产和债务梳理,并将资产变现后用于清偿债务。
根据相关程式,下一步,法院委任的清盘人对被清盘的主体实施接管后,公司现任董事权利终止,但这一系列程式一般只针对中国恒大及其直接持有的资产。
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是保交楼问题,上述人士指出,购房者是依法拥有法定优先权利的。
根据 2023 年 4 月 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的司法解释,在相应条件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其房屋交付请求权和价款返还请求权,均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也就是说购房者在风险化解、债务清偿中有优先权利顺位是有坚实法律依据的。
该法律人士表示,中国恒大作为恒大集团的境外上市主体之一,与其境内外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即使境外主体被清盘,在一段时间内,恒大集团在境内的主要业务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务实地说,此次清盘对境内保交楼产生的影响将很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清盘令颁布后,公司在香港的诉讼程式中止,也可因此避免由部分其他境外债权人发起的诉讼及其结果影响到整个恒大集团的债务风险化解。总的来讲,只要后续依法依规推进债务风险的化解,保交楼是有法律保障的。
根据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恒大集团主要业务都在境内,根据目前信息综合来看,涉及恒大的保交楼项目推进进展总体都算平稳,恒大房屋交付量已经接近三分之二左右,个别项目可能会有些困难,但相信在各方的推动下,房屋交付问题最终还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
" 坏孩子 " 的问题无需放大到行业
对于恒大被清盘也引发了一些市场误读,比如把恒大长期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甚至犯罪所导致风险大量积累的问题,混淆成房企的普遍问题,甚至试图把恒大出险扭曲成是对民营企业纾困不支持。
一位资深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些错误观点在论据和论证上都存在明显硬伤。市场和舆论应该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在呵护企业发展、维护容错创新空间的基础上,把守法经营的 " 好孩子 " 和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 " 坏孩子 " 区别开来。我们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及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更不能对 " 坏孩子 " 野蛮发育、霸凌欺负 " 好孩子 " 的情况任之由之。
该人士也指出,恒大的问题是 " 坏孩子 " 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公正心、平常心、客观心看待企业涉嫌违法违规和这次恒大集团境外主体被颁令清盘的情况。
一方面,踩了法律红线了,挑战法律公平正义底线的,不管是公司经营蒸蒸日上还是清盘破产,没有例外,更没有 " 大而不能倒 "。对于中国恒大,即使有部分债权人甘冒风险推动重组成功,恐怕也不是这家公司逃脱境内外法律责任的 " 免死金牌 ",一样会被依法追责;另一方面,这次被香港法院颁令清盘的是境外上市主体之一,在比较成熟的香港市场被清盘,总的来说是恒大集团长期大肆扩张、积累风险甚至违法违规所要面临的必然结果之一,符合市场惯例,也在预料之中。
恒大的问题确实严重,但市场不必过分焦虑。在去年 11 月 27 日,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支持民营经济 25 条举措,有力体现了不管在理念、制度还是执行层面,都在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司法机关、监管部门和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对破坏市场公平公正、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企业和个人的惩治机制," 两手抓 " 来维护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