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美国三大云厂商的业绩里,透露出哪些信号?,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硅基研究室,作者 | 山核桃
美国三大科技公司亚马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微软在近期已公布了 2023 年度业绩报告,随之引发关注的是三家公司的云业务数据。
2023 年,对北美云厂商而言是「冷热交织」的一年。
「冷」的一面是云业务是吞金兽。只有通过产品和业务迭代,提振需求,才能保持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均摊基础设施部署的成本。同时,还需要保证利润,以应对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但实际上,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球 IT 支出疲软,反映在云厂商身上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通过人员优化和谨慎的资本支出等待需求回暖。
「热」的一面则是生成式 AI 所带来的可能性。从 2023 年下半年起,AI 大模型云市场需求回暖,特别在 2023 年第四季度,亚马逊 AWS、谷歌云和微软智能云的营收增速都显著回升。同时,AI 拉动云厂商整体资本开支重回增长,微软、谷歌管理层也表示,2024 年资本支出将保持增加。
「硅基研究室」结合三大云厂商在过去一年的战略动作与业绩表现,得出以下趋势研判:
1、北美云厂商营收增速抬升背后,除了 AI 加速外部需求回暖外,降本也是因素之一。
2、三大云厂商中,目前吃到最大 AI 红利的是微软。
3、2024 年,在资本开支加大下,云厂商间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
AI 拉动需求,但降本增效是核心主线
2023 年,从基本面看,三大云厂商在营收和利润端的表现各有各自的亮点。
三大云厂商中,微软智能云营收增幅最明显,利润率表现最佳。
微软智能云包括 Azure、Windows Server、SQL Server、Visual Studio、GitHub 和企业服务等板块,2023 年微软智能云总营收达到了 96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6%。谷歌云总营收为 3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9%;亚马逊 AWS 总营收为 90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
部門亿美元,图源:硅基研究室制图
但分季度来看,微软智能云的营收增速回升更为明显。从 2023 年 Q2 开始,微软智能云的营收增速从 15% 爬升到 20%。谷歌云营收增速则明显放缓,从 28% 下滑至 25%。AWS 也是一样,与 Q2 相比,增速环比略提升到约 13%。
利润方面,2023 年谷歌云终于结束了亏损,营业利润率为 5.2%;AWS 营业利润率则为 27.2%,相比 2022 年的 28.7% 下滑 1.5%。而微软智能云营业利润率为 46.7%,较 2022 年的 42% 提升了 4.7%。
北美三大云厂商营收增速回升,利润优化,有两大核心原因。
驱动高增长的第一个原因是 AI 拉动云需求回暖。 微软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微软云平台 Azure 本季度增长率有 6 个百分点归功于 AI,是第一季度 3 个百分点的两倍。
对云厂商而言,AI 和云融合的利好有二,一是生成式 AI 的发展本就依赖底层云计算能力的支撑与更新,二者是联动关系。 区别于传统 IT 架构,云计算的核心本质在于实现底层 IT 资源调用的可获得性、灵活性与可靠性,实现成本与效率的更新,在大模型时代,上述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二是云厂商也可以利用 AI 更好地卖云。 模型服务是扩容自身云产品线,优化行业解决方案,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切入口,云厂商在 laaS、PaaS、SaaS 层都可以围绕 AI 做更新,探索新商业模式。
驱动高利润的原因则是云厂商对内的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一是集团内部的成本管控,通过裁员控费所带来的利润改善。
二是优化云业务自身的成本结构,在伺服器硬體成本和研发成本上做优化。比如,在过去几年里,谷歌、亚马逊等都通过延长硬體设备的使用寿命,以降低折旧成本。例如谷歌将伺服器和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分别从 4 年和 5 年延长至 6 年,从而在 2023 年节省了 39 亿美元,并使当年的净利润增加了 30 亿美元。除此以外,区别于依靠规模效应的 laaS,借助 AI,转向标准化、更高附加值的 PaaS 和 SaaS 生态,例如微软云的实践。
总的来说,海外云巨头业绩回暖与 AI 热有关,但 AI 并没有起到决定性因素,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云巨头们降本增效的持续动作,因为短期内云需求的回暖还需要时间。
Gartner 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全球 IT 总支出从 4.1 万亿美元爬升至 4.7 万亿美元,2023 年的总体 IT 支出增长率为 3.3%,相比疫情之后的较高增速,已明显降温。Gartner 在报告中指出:"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首席信息官们对变化感到厌倦。"
2023 年总体 IT 支出增长率为 3.3%,图源:Gartner
微软吃尽红利,谷歌步步追赶
在美国三大云巨头中,微软表现无疑最亮眼,微软管理层也是唯一一个财报电话会中明确提出大模型对云业务有拉动作用。
对大模型态度不同的背后,是微软智能云、谷歌云、AWS 三大云厂商在过去一年路径的分化,微软也凭借着在这一浪潮中的先发优势抢占云市场的份额。据机构 Synergy Research 的跟踪,微软的全球市场份额强劲上升。在包括 IaaS、PaaS 与托管私有云服务的市场中,尽管 AWS 依旧占据霸主地位,但微软划出了一条看得见的增长曲线,去年第四季度,微软的市场份额已达到 23%。
微软云借 AI 全球市场份额强劲上升 图源:Synergy Research
三大云厂商中,微软率先用 AI 反哺云业务,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之所以「意料之外」是因为,在三大云厂商中,论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无人撼动 AWS 在 laaS 的霸主地位。论 AI 技术,谷歌有历史基因与人才团队。
但所谓的「情理之中」,是因为如果从结果倒推原因,微软取得目前暂时性的领先,一是源自战略的笃定,反映在赌对了 OpenAI 等 AI 初创企业等逆周期投资上。二则是源自快速对内部云产品的「AI 化」与微软在 laaS、PaaS 和 SaaS 层的「水桶型」布局形成协同。
一是逆周期投资上。微软一方面较早押注了 OpenAI,同时区别于同行在资本开支上的谨慎态度,微软较早围绕云和 AI 基础设施,加大布局力度。云厂商资本开支的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是在 AI 领網域看到的机会,包括 TPU、GPU、新数据中心等。三大云巨头中,微软的动作最快,其次是谷歌,最后是 AWS。分季度看,2023 年 Q1 至 Q4,微软资本开支从 78 亿元上升至 115 亿美元,屡创季度新高。
二是借力 OpenAI,完成云产品的 AI 化和自身其他业务的协同。一方面是将大模型能力融入云应用中直接提供给用户,将 Copilot 几乎融入了每一个重要产品和服务之中,同时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进行商业化尝试。同时,在底层,通过自研新品、构建超算集群等,为模型提供支持。总之,从硬體到模型再到上游应用,微软构建了一套「云 + 軟體」的闭环 AI 生态。
而微软做对了什么,也就意味着谷歌和亚马逊失去了什么。
谷歌方面,除了时间的先发优势外,源自内部业务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微软智能云占微软总营收的四成,已成为重要的第二曲线,但谷歌云占谷歌整体营收仅为 11%,体量相对较小,谷歌近六成收入来自搜索引擎,这意味着谷歌需要用广告收入来为云业务输血。而亚马逊在技术上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早期在应用与模型的融合上稍显迟滞。
当然,云厂商间都在步步追赶。根据业绩会的指引,进入 2024 年,三大云厂商均表示 2024 年资本支出将保持增加。而无论是谷歌正在加大力度推出的对标 GPT-4 的 Gemini Ultra,还是亚马逊大笔投资 Anthropic......种种动作间,2024 年,注定是云厂商间的竞争热化的一年。
参考资料:
1、财经十一人:《美国三大云厂商 2023 年业绩出炉,微软吃尽大模型红利》
2、中信证券:《中信证券:北美云厂商 Capex 预期积极 打开光模块板块估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