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國三大雲廠商的業績裡,透露出哪些信号?,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矽基研究室,作者 | 山核桃
美國三大科技公司亞馬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微軟在近期已公布了 2023 年度業績報告,随之引發關注的是三家公司的雲業務數據。
2023 年,對北美雲廠商而言是「冷熱交織」的一年。
「冷」的一面是雲業務是吞金獸。只有通過產品和業務迭代,提振需求,才能保持增長,形成規模效應,均攤基礎設施部署的成本。同時,還需要保證利潤,以應對新一輪的技術創新。但實際上,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全球 IT 支出疲軟,反映在雲廠商身上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通過人員優化和謹慎的資本支出等待需求回暖。
「熱」的一面則是生成式 AI 所帶來的可能性。從 2023 年下半年起,AI 大模型雲市場需求回暖,特别在 2023 年第四季度,亞馬遜 AWS、谷歌雲和微軟智能雲的營收增速都顯著回升。同時,AI 拉動雲廠商整體資本開支重回增長,微軟、谷歌管理層也表示,2024 年資本支出将保持增加。
「矽基研究室」結合三大雲廠商在過去一年的戰略動作與業績表現,得出以下趨勢研判:
1、北美雲廠商營收增速抬升背後,除了 AI 加速外部需求回暖外,降本也是因素之一。
2、三大雲廠商中,目前吃到最大 AI 紅利的是微軟。
3、2024 年,在資本開支加大下,雲廠商間的競争将進一步白熱化。
AI 拉動需求,但降本增效是核心主線
2023 年,從基本面看,三大雲廠商在營收和利潤端的表現各有各自的亮點。
三大雲廠商中,微軟智能雲營收增幅最明顯,利潤率表現最佳。
微軟智能雲包括 Azure、Windows Server、SQL Server、Visual Studio、GitHub 和企業服務等板塊,2023 年微軟智能雲總營收達到了 96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6%。谷歌雲總營收為 330.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9%;亞馬遜 AWS 總營收為 90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4%。
部門億美元,圖源:矽基研究室制圖
但分季度來看,微軟智能雲的營收增速回升更為明顯。從 2023 年 Q2 開始,微軟智能雲的營收增速從 15% 爬升到 20%。谷歌雲營收增速則明顯放緩,從 28% 下滑至 25%。AWS 也是一樣,與 Q2 相比,增速環比略提升到約 13%。
利潤方面,2023 年谷歌雲終于結束了虧損,營業利潤率為 5.2%;AWS 營業利潤率則為 27.2%,相比 2022 年的 28.7% 下滑 1.5%。而微軟智能雲營業利潤率為 46.7%,較 2022 年的 42% 提升了 4.7%。
北美三大雲廠商營收增速回升,利潤優化,有兩大核心原因。
驅動高增長的第一個原因是 AI 拉動雲需求回暖。 微軟管理層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微軟雲平台 Azure 本季度增長率有 6 個百分點歸功于 AI,是第一季度 3 個百分點的兩倍。
對雲廠商而言,AI 和雲融合的利好有二,一是生成式 AI 的發展本就依賴底層雲計算能力的支撐與更新,二者是聯動關系。 區别于傳統 IT 架構,雲計算的核心本質在于實現底層 IT 資源調用的可獲得性、靈活性與可靠性,實現成本與效率的更新,在大模型時代,上述優勢被進一步放大。
二是雲廠商也可以利用 AI 更好地賣雲。 模型服務是擴容自身雲產品線,優化行業解決方案,建立差異化優勢的切入口,雲廠商在 laaS、PaaS、SaaS 層都可以圍繞 AI 做更新,探索新商業模式。
驅動高利潤的原因則是雲廠商對内的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一是集團内部的成本管控,通過裁員控費所帶來的利潤改善。
二是優化雲業務自身的成本結構,在伺服器硬體成本和研發成本上做優化。比如,在過去幾年裡,谷歌、亞馬遜等都通過延長硬體設備的使用壽命,以降低折舊成本。例如谷歌将伺服器和網絡設備的使用壽命分别從 4 年和 5 年延長至 6 年,從而在 2023 年節省了 39 億美元,并使當年的淨利潤增加了 30 億美元。除此以外,區别于依靠規模效應的 laaS,借助 AI,轉向标準化、更高附加值的 PaaS 和 SaaS 生态,例如微軟雲的實踐。
總的來說,海外雲巨頭業績回暖與 AI 熱有關,但 AI 并沒有起到決定性因素,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雲巨頭們降本增效的持續動作,因為短期内雲需求的回暖還需要時間。
Gartner 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3 年,全球 IT 總支出從 4.1 萬億美元爬升至 4.7 萬億美元,2023 年的總體 IT 支出增長率為 3.3%,相比疫情之後的較高增速,已明顯降溫。Gartner 在報告中指出:"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首席信息官們對變化感到厭倦。"
2023 年總體 IT 支出增長率為 3.3%,圖源:Gartner
微軟吃盡紅利,谷歌步步追趕
在美國三大雲巨頭中,微軟表現無疑最亮眼,微軟管理層也是唯一一個财報電話會中明确提出大模型對雲業務有拉動作用。
對大模型态度不同的背後,是微軟智能雲、谷歌雲、AWS 三大雲廠商在過去一年路徑的分化,微軟也憑借着在這一浪潮中的先發優勢搶占雲市場的份額。據機構 Synergy Research 的跟蹤,微軟的全球市場份額強勁上升。在包括 IaaS、PaaS 與托管私有雲服務的市場中,盡管 AWS 依舊占據霸主地位,但微軟劃出了一條看得見的增長曲線,去年第四季度,微軟的市場份額已達到 23%。
微軟雲借 AI 全球市場份額強勁上升 圖源:Synergy Research
三大雲廠商中,微軟率先用 AI 反哺雲業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之所以「意料之外」是因為,在三大雲廠商中,論市場份額和規模效應,無人撼動 AWS 在 laaS 的霸主地位。論 AI 技術,谷歌有歷史基因與人才團隊。
但所謂的「情理之中」,是因為如果從結果倒推原因,微軟取得目前暫時性的領先,一是源自戰略的笃定,反映在賭對了 OpenAI 等 AI 初創企業等逆周期投資上。二則是源自快速對内部雲產品的「AI 化」與微軟在 laaS、PaaS 和 SaaS 層的「水桶型」布局形成協同。
一是逆周期投資上。微軟一方面較早押注了 OpenAI,同時區别于同行在資本開支上的謹慎态度,微軟較早圍繞雲和 AI 基礎設施,加大布局力度。雲廠商資本開支的的主要驅動力主要是在 AI 領網域看到的機會,包括 TPU、GPU、新數據中心等。三大雲巨頭中,微軟的動作最快,其次是谷歌,最後是 AWS。分季度看,2023 年 Q1 至 Q4,微軟資本開支從 78 億元上升至 115 億美元,屢創季度新高。
二是借力 OpenAI,完成雲產品的 AI 化和自身其他業務的協同。一方面是将大模型能力融入雲應用中直接提供給用戶,将 Copilot 幾乎融入了每一個重要產品和服務之中,同時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戶進行商業化嘗試。同時,在底層,通過自研新品、構建超算集群等,為模型提供支持。總之,從硬體到模型再到上遊應用,微軟構建了一套「雲 + 軟體」的閉環 AI 生态。
而微軟做對了什麼,也就意味着谷歌和亞馬遜失去了什麼。
谷歌方面,除了時間的先發優勢外,源自内部業務尚未形成協同效應。微軟智能雲占微軟總營收的四成,已成為重要的第二曲線,但谷歌雲占谷歌整體營收僅為 11%,體量相對較小,谷歌近六成收入來自搜索引擎,這意味着谷歌需要用廣告收入來為雲業務輸血。而亞馬遜在技術上并不具備優勢,因此早期在應用與模型的融合上稍顯遲滞。
當然,雲廠商間都在步步追趕。根據業績會的指引,進入 2024 年,三大雲廠商均表示 2024 年資本支出将保持增加。而無論是谷歌正在加大力度推出的對标 GPT-4 的 Gemini Ultra,還是亞馬遜大筆投資 Anthropic......種種動作間,2024 年,注定是雲廠商間的競争熱化的一年。
參考資料:
1、财經十一人:《美國三大雲廠商 2023 年業績出爐,微軟吃盡大模型紅利》
2、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北美雲廠商 Capex 預期積極 打開光模塊板塊估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