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选一款车展示中国力量,最好的代表为什么是它?,欢迎阅读。
文|萝吉
不知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 含华量 " 成为了评价汽车的一个重要标准,一款产品包含华为技术的多少、以及华为参与产品开发的深度,成了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硬性指标。
这样的背景下,一款综合实力平平的产品,如果有了华为技术的加持,也很容易获得流量。而如果一款车型的设计、性能、续航等各方面都做到行业顶尖,同时得到华为全方位的深度支撑的话,基本就可以称之为世界级的产品。
刚刚在德国慕尼黑完成全球首秀的阿维塔 12,就是这样一款车型。
阿维塔 12,中国电动技术之集大成者?
最初得知阿维塔 12 要在慕尼黑首发,我是有点不爽的:不管体量、质量还是潜力,中国都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新能源市场,开辟欧美市场没问题,有必要把首发也放在国外吗?
但紧接着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国内高度内卷的当下,也是时候加强对外市场的扩张了,而如果选一台车型作为代表,去向外国友人和友商们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最新成果,谁最合适?
想来想去,能在智能车机、智能驾驶、设计品质和电池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做到国内顶尖的产品,深度集合了华为、长安、宁德时代各家所长的阿维塔 12,似乎确实是不二之选。尤其是深度了解了这款新车之后,我就更加坚定了这个结论。
" 含华量 " 是极重要的一个原因,现在提到 " 不造车 " 的华为,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问界,但论 " 含华量 " 指标的话,问界其实根本排不到前面。在 M5、M7 两款车中,华为投入的主要是电机和车机,以及浅层面的外观、内饰的设计,而考虑到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几乎被遗忘的极狐阿尔法 S," 含华量 " 甚至都要更高。
一个月前曝光的 Luxeed,以 " 首款搭载鸿蒙车机 4.0 车型 " 的称号,迅速成为新的焦点,华为已经明确它成为华为智选车的全新品牌,虽然目前公布的信息很少,但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华为的车机、智能驾驶、音响等等技术,都将搭载在这款车上。
我们知道 Luxeed 背后的另一个主角是奇瑞,但是和问界不同的是,Luxeed 采用的是真正的纯电平台,并且很可能会是首款真正由华为主导外观、内饰设计的产品。
相比之下,有长安、宁德时代、华为三家背景的阿维塔 12,和华为的关系似乎不及 Luxeed 亲近,但华为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在阿维塔 12 上毫无保留,并且由 Luxeed 拔得名义头筹的鸿蒙车机 4.0,其实也是在阿维塔 12 上真正首度和大家见面。全状态的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大概率也会首先由阿维塔 12 完成实际的展示。
极高的 " 含华量 ",是阿维塔 12 的重要标签,但远非它的全部亮点,在这款车上,我们能看到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对 " 强强强联合 " 的最佳诠释。
了解阿维塔 12,会让你忘掉阿维塔 11
自去年 8 月份至今,阿维塔 11 上市不过一年时间,这让我们很容易把阿维塔 12 看作阿维塔 11 的轿车版本,两款车型为同代产品,只是车身类别不同而已。
而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突然意识到,两款车型在宏观和细节层面的差别都非常大,完全不像一年之间出现的产品,以至于我回头再看阿维塔 11,突然有了种数年不见的陌生感。
外观:更极端的外表下,是难得的克制
" 和阿维塔 11 的外观一脉相承 ",是我们看到阿维塔 12 时的第一印象,但是细看下来,我们会发现阿维塔 12 的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1、更激进;2、更克制。
首先是激进层面,阿维塔采用的这种极度个性化和未来感的设计,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的同时、也让不了解的路人很难猜出它的价格定位,即便是停在百万级豪车中间,也不会显得违和。和阿维塔 11 相比,阿维塔 12 的这个特质,要更强烈。
在新法规施行后,阿维塔 11 未能采用的电子外后视镜,终于出现在了阿维塔 12 的量产版上,这对外观冲击力的提升是很显著的。
除此之外,在阿维塔 11 上已经被大大压制的尾窗,在阿维塔 12 上终于被彻底 " 取缔 ",圆润的尾部浑然一体,将阿维塔这套设计语言的魅力,彻底展现了出来。
这两点改变,是展现阿维塔 12 激进设计的地方,而在细节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设计师的克制。
首先是对激光雷达的处理,阿维塔 12 配备了 3 颗激光雷达,分布于车头和两侧翼子板上,但它们的存在感都非常低,分别隐藏在了进气格栅中间、和翼子板的深色装饰件中。对比一些新势力品牌,阿维塔 12 并不希望人们注意到这项高含金量的科技配置。
另一个极易被忽视的设计,是位于风挡下方的 HALO 屏,它能以图案、字样、动画等形式同外界交流,类似一块超长尺寸的显示屏,这种功能我们在高合等品牌上早已见过,但和其它品牌努力强调该配置的做法不同,阿维塔却极力削弱它的存在感。
表面看离经叛道,细节上却隐藏锋芒,这种处处克制的风格,反而让阿维塔 12 多了一层难以言表的高级感。
内饰:全面创新的背后,是设计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阿维塔 11 的外观曾备受争议,但内饰收获一片好评,如果阿维塔 12 把前者的内饰照搬过来,大家并不会有什么意见,但阿维塔的设计师似乎没有创作瓶颈,且完全不想摸鱼,为阿维塔 12 又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内饰,以至于遮住 logo,我们几乎看不出它和阿维塔 11 源自一个品牌。
阿维塔 11 标志性的 "Vortex 情感涡流 " 被完全放弃,在中控大屏的后面,阿维塔 12 改换了一块几乎横跨中控台的细长型螢幕,这种布局的背后,是整个座舱人机互動方式的改变。
方向盘改为八边形扁平设计,方便驾驶员从方向盘上方观察仪表信息,副驾取消了专门的娱乐屏,这是阿维塔 12 的内饰在宏观布局上的改变。
细节方面,涉及到用车各个环节的局部,大量采用了改变常规习惯的创新设计,背后处处透露着一个重点——设计第一优先。
车窗控制键、车门拉手、车门下方的储物槽,都会影响车门造型的简洁感,所以在阿维塔 12 上,我们一眼都找不到它们的存在。不过,这些功能都没有被砍掉,而是巧妙地转移、或隐藏了起来。
车窗控制键,放在了中控屏下方的 6 个实体按键中;
车门采用电动开闭,按钮隐藏在了车门扶手的内侧;
储物槽不可或缺,但被隐藏在了车门扶手的下方,通过按键打开盖子,就是一块能放下几瓶矿泉水的储物空间。
后排车窗的控制,就不能放在中控屏下边了,设计师们就把它做成了一个细条,和后门的氛围灯带融为一体,视觉上依然被 " 藏 " 了起来。
出于设计完整性的考虑,尾窗和实体外后视镜被取消,但是车内的流媒体后视镜 + 电子后视镜影像,更好地完成了传统后视镜的任务。
不可否认,阿维塔 12 是一款设计导向的产品,但是和成本导向的特斯拉不同,阿维塔 12 的功能、实用性确实被改变了,但是并没有被妥协,它改变了使用习惯,但并没有牺牲我们的实际体验。
当然,这还是相对较浅层的方面,在更关键的空间和舒适性上,阿维塔 12 是否为了设计而妥协呢?
舒适:别人踩过的坑,被强大的技术基础给填平
在高端纯电动领網域,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为了审美、性能或特立独行的个性,而牺牲掉空间、舒适和实用性的案例。阿维塔 11 也出现过这个问题,那么设计更激进的阿维塔 12,又是怎样处理的?
尺寸方面,阿维塔 12 是一台标准的中大型车,我们熟悉的蔚来 ET7、极氪 001、智己 L7、零跑 C01、哪吒 S 等等车型,都是这个级别,阿维塔 12 的个头,在里面基本处于中间状态。但是有一个参数——车身高度,阿维塔 12 只有 1460mm,远低于蔚来 ET7、极氪 001 等车型。
受限于电池组的存在,轿车类的电动汽车,往往需要拉高车身来获得足够的垂直空间,所以同级别的电动轿车,往往要比燃油车高不少。而阿维塔 12 却反其道而行,甚至比同级别的奔驰 E 级还要低 20mm。简单来看,这无疑又是对流畅线条而做的妥协,内部的空间肯定惨不忍睹,实际上呢?
实际上,阿维塔 12 后排的腿部空间,远远超过了同级别的大多数电动轿车 / 旅行车 / 猎装车,真正达到了中大型车应有的水准。同时更关键的头部空间,即便是 1.8 米以上的高身材,也不会出现顶头问题。
做到这两点,阿维塔 12 在空间利用率上的表现,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背后除了主导设计的长安的功劳外,我们也能隐约看到更紧凑、更纤薄的三电系统,在核心技术层面的加持。
除此之外,阿维塔 12 还 " 顺手 " 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另一个痼疾,就是后排乘客的坐姿问题。阿维塔 12 的后排地台没有做到纯平,而是有一个由前到后略微下降的斜坡,这就为后排乘客放脚 " 偷 " 出了一部分空间,解决了小板凳坐姿的问题。
表面看这是设计师的功劳,实际上真正的功臣,是阿维塔品牌三巨头中的宁德时代,它为新车专门设计了异形电池组,而普通电池供应的合作关系,无疑享受不到这种定制服务。
硬实力:充电、车机与智驾,无死角的顶尖
来到最核心的硬技术,目前只进行了静态展示的阿维塔 12,还无法进行实际体验,但这恰恰是最不用担心、也最无需多言的地方,因为我们能想到的各个层面,它都几乎得到了行业最顶尖的支持。
长安汽车(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创建)最新的 CHN 电动技术平台,配合宁德时代最新的电池技术,具备 800V 的高压结构。华为最新的鸿蒙 4.0 车机系统,以及有三颗激光雷达加持的满配华为 ADS 2.0 智能驾驶系统,都是当前智能化层面的标杆。
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再配合长安汽车在设计、功能、舒适、实用性层面的总体平衡和把控,我们不能说阿维塔 12 在所有地方都是最优秀的,但是综合下来,它确实是最能代表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产品。
总结
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的几年,除了产品的百花齐放外,也出现了不同车企在发展路线上的分歧。
产品应该侧重个性、性能还是实用?车机应该采用外包合作,还是牢牢把 " 灵魂 " 控制在自己手中?电池、电控核心技术,是不是需要自主研发?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应该作为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
这一系列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答案,但是阿维塔 12 的出现,确实展示出了 " 强强强联合 " 模式的不俗成果。对于阿维塔来说,阿维塔 12 或许会是一台真正能走量的关键产品,而它更深远的意义,是它作为一个合作模式的成功范本,可能会把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向一个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