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我们究竟在期待比亚迪什么?,欢迎阅读。
文|乔伊
七月初,当我坐在腾势 N7 发布会的现场中时,一个朋友突然凑上来问:" 你说比亚迪的这些技术,真的很先进吗?"
显然,这个疑问普遍存在于迪粉之外的,几乎所有想要购买比亚迪、对比亚迪感兴趣,或者只是在外围冷眼旁观的人之中。
其实说穿了,当更多的人开始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就表明比亚迪已经成功了。因为,如果再往回倒 20 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在讨论的范围内。毕竟,当时的比亚迪,或者和比亚迪一样的自主品牌们,所需要摆脱的形象,不仅仅是技术的落后,还有品牌力的不足,以及造车工艺的粗糙。
不过,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认为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原来那些老牌的自主品牌们会处在下风了。比如,如今的自主品牌敢毫无顾忌地冲进原来合资品牌产品的价格区间内去,真正开启直球对决的对攻模式。当然,如马自达这样的合资品牌,也已经完全放下身段,冲进十万元以内的市场中去,去求一线生机。
因而,先不论技术领先不领先,至少在市场环境,以及人们对于品牌等级划分的维度来看。目前已经完全不存在品牌鸿沟这种问题了。所以,当比亚迪开始推出仰望这样的,直接上百万的售价的品牌之后,并没有人觉得比亚迪疯了。
这种整体市场格局的变化,也反应在了现实的销量之中。根据比亚迪的产销快报,在刚刚过去的 6 月中,比亚迪一共卖出了 25.3 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达到了 25.17 万辆。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存在于单一月份中的爆发式销量增长。事实上,在 2023 年的上半年,比亚迪已经累计销售出 125.56 万辆汽车产品。
要知道,动辄上百万,曾经是多少合资车企,倾力所追求的全年销量。如今,比亚迪轻松突破这样的销量瓶颈,所展示出来的,首先就是品牌完全的立住了。而支撑品牌的,首先就是技术。
先进很重要的,自己的更重要
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比亚迪的技术真的很先进吗?
如果说在以往,这样的认可只存在于迪粉的世界中。那么如今,这样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则可能能够更多地普及到普通的用户、潜在用户,乃至路人之间。
这其中,果断的品牌战略路线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要知道,即便放眼在全球范围内,比亚迪都是第一个明确宣布,放弃纯燃油车的汽车企业。而其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首先是非常明确的、不可逆的汽车能源形式的进化及改变的浪潮。还有,就是在电池方面的独特优势。
显然在更早的时候,比亚迪就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电子产品电池供应商之一了。而如今,如果要说到电池概念玩得最溜的,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显然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在几乎所有老造车、新造车在最重要的电池领網域,需要和宁德时代合作的时间点内,比亚迪除了能够自己提供质量过硬,甚至领先的电池产品,甚至还能为其他的品牌供货。
比如,最近终于确定了自身未来发展整体战略的丰田,就也与比亚迪进行了合作,推出了采用他们三电技术的产品,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丰田所强调的是,严格按照自身对产品的需求来进行检测与定制。但对于比亚迪来说,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才是真正有能力被选择,有能力为其他品牌进行定制的原因。
所以,比亚迪的技术优势突然就出现了,也就是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如今汽车圈最时髦的话来讲,比亚迪做的就是全栈自研。因而,三电是核心,是基础,但绝不是比亚迪全栈自研的全部。
你以为我又要说云辇?其实我们最近已经有不少内容聊过它,所以不如我们聊聊其他的。
就在最近的,腾势 N7 的发布会上,比亚迪的副总裁杨冬生,就专门为这款新车站台,并推出了属于比亚迪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
从整体的功能上来说,这套 " 天神之眼 " 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之处,智能辅助的功能并没有另辟蹊径,整体技术水平也都维持在 L2 级别之内。但,这套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仍然是一套完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技术。
按照杨冬生的说法," 该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硬體由比亚迪全栈自研,是全球首款完全由整车厂自己设计开发、自己生产的车载计算平台;軟體方面,该系统搭载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 BOS 比亚迪作業系統’ "。
这样做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何处?
首先是,整体的制造权捏在了自己的手中,尽可能少的受到来自供应商,可能的影响与限制,可以保证产品的有序生产。更重要的是," 天神之眼 " 是在全球首个提出整车级融合感知平台,由整车物理直接传感与軟體算法间接传感融合叠加。
简单来说,在以往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制造过程中,因为各个部件的控制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所以协调配合成为了一个问题,从而催生出了一个专门负责这一项工作的 " 網域融合 " 的软、硬體领網域。而在比亚迪的自研逻辑之下,这样的问题出现的概率就相对更低了。
因为軟體、硬體都是全栈自研,所以所有的设计与适配,都是为了每一个零部件之间的更丝滑的协调。简而言之," 網域融合 " 在设计制造之初,就已经解决了。
现在,最初的问题,似乎看起来已经有了答案。
首先,在技术层面,有最稳定的核心三电技术,然后依托这些技术,开始打造目前应用层面最先进的三电技术。而其核心点在于,这些技术尽可能地通过自研的方式来生产,从而将自己的命脉掌握在手中,并有了向外部企业供货的能力。
这,是带着技术标签的比亚迪,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更多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但这些依然不是全部的原因。
快速、精准,还有更大潜力
如何让用户尽可能高效地购买到自身的产品,其实是摆在每一家汽车品牌面前最核心的问题。毕竟,没有销量,不论谈什么都是徒劳的,技术也一样。因而,我们能发现在汽车产业走向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之后,随之而变化并不止于汽车的形态,更重要的变化,其实来源于汽车销售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走向衰落,汽车厂家们一直都在做的,是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更为轻量化、轻负载、不囤货的经销商模式,甚至是线上销售模式。而比亚迪,则采用了更为丰富的渠道建设方案,来进行汽车的销售。
因而,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比亚迪除了保留传统的授权经销商模式之外,还拓展出了直营模式,由厂家直接经营的模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两条体系在实际运营层面,有很多方面并不存在差异。比如,在产品的资源方面,产品的价格以及用户享受的折扣方面,以及售后的服务标准都是一致的。因而,对于用户而言,在绝大多数的体验方面,这两类经销店并不会带来不同。但对于比亚迪品牌而言,这样的经销商拓展模式,则带来了非常高效的经销商网络铺展速度。
最近两年,比亚迪通过这一模式,快速地扩展了自身品牌的经销商门店。目前,其总数已突破了 2593 家,其中王朝网络达到了 59%、海洋网络则达到了 41%。
而在网络的布局比例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的占比分别为 14%、24%、19%、19%、24%,这种相对更均衡,且仍有侧重的整体经销网络布局,可以看出比亚迪对于自己的产品的目标市场,整体定位,閱聽人人群的分析,是有明确的认知与战略打法的。
优先将更入门级的产品覆盖到需求量更广阔的市场,以博取销量。同时,通过技术的全栈自研,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赢得口碑,从而在比亚迪品牌布局更少的一线城市、超一线城市、以豪华定位的品牌敲开市场。
比如,在今年末,走中高端品牌定位的腾势,就计划拓展出超过 300 家门店,覆盖超过 100 多个城市,并与比亚迪品牌形成互补。最终,通过构建完善的经销商销售网络和完善的各等级产品布局,实现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从限购城市到非限购城市,从年轻潮流到奢华的全领網域覆盖。
如果说,在这个新能源转型时代,谁真真正正抓住了机遇,实现了产品的全面突破,品牌力的全面突破,那么比亚迪,一定是其中最有成效的品牌之一了。
当然,为什么半年都卖了一百二十多万辆了之后,我依然看好它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因为,仍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比亚迪并没有完全开发。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汽车以 311.1 万辆的出口总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出口国。而其中,比亚迪的出口数量仅仅达到 5.59 万辆,显然对于比亚迪来说,这个数据属于基本没有开发。
而到了今年的上半年,比亚迪的出口量已经达到 7.43 万辆,超越了去年的全年。显然,对于这一个子版块的运作工作,也已经开始走上了加速的快车道。
结语
对于比亚迪来说,我们究竟要期待它些什么?
首先,它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一个依靠自研核心技术,实现自身,甚至带动中国汽车品牌实现了质的飞跃的,重要的中国汽车集团了。
其次,依靠高端品牌的成功塑造及市场销量的逐步上升,比亚迪向上突破的道路同样正在走通。
再次,比亚迪通过灵活的经销网络铺设策略,能够快速实现让更多人与比亚迪同行的重要目标。
而最后,当他们真正开始在中国市场确立了自己地位之后,也许我们最应该期待的是,看着它真正进入到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去,真正为中国汽车品牌,赢得属于自己的姓名。
想想,都还挺令人振奋的,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