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越来越有钱了?今年30万以上汽车已卖了超百万辆!每7个买车人就有1人买高端车,BBA还是大赢家,欢迎阅读。
" 我是来置换的,现在开的是天籁轿车,已经开了好几年了,还不错。但是去年孩子出生了,全家出行有点挤,考虑换一辆空间更大、等級更高的车,目前在看蔚来 ES6、理想 L7、宝马 X3。" 一名来自上海市的购车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名下有沪牌指标,因此不用为牌照烦恼,燃油车和电动车可以随心选择。
另一位在高合展车前看车的男性消费者告诉记者:" 我们在选第一辆车,预算在 35 万左右,倾向纯电车型,看了一圈下来还是国产品牌更有吸引力。这辆高合很炫酷,但是太贵了,超出预算太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如上述两位消费者相同,随着国内汽车消费更新日益凸显,越来越多消费者选购 30 万元以上的车型。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 5 个月,30 万元以上车型累计零售销量为 104.6 万辆,同比增速为 35.1%。作为对比,30 万元以下车型累计销量为 658.7 万辆,同比增速只有 0.5%。
随着高端车型销量增速迅猛,30 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场份额也在明显扩大。数据显示,30 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场份额在 2020 年仅有 9.5%,而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就增长至 13.9%。也就是说,每 7 个购车人中就有一人选择购买 30 万元以上的汽车。
换购需求拉动高端市场增长
"30 万以上市场增长较快主要是换购需求较强,同时收入分化明显,高端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带来的高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增长较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 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过去几年,中国消费者再购车时的更新愿望强烈,从而推动了中高价位段车辆市占率的逐年攀升。中国车市自 2017 年起经历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但自 2020 年迄今,由于之前连续三年销量下跌造成的 " 低基数 ",叠加 2022 年实行的购置税优惠政策,车市得以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恢复性增长。
在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同时,较高价位车型的市占率也获得提升。10~20 万元车型的市占率从 2020 年的 45%,提升至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47%;20 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占率则从 2020 年的 25%,提升至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28%。
目前,中国消费者 " 车辆更新 " 的愿望依旧强烈。根据 2023 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调研,以目前的主力价格段 10 万 ~15 万元为例,现有车辆价格在此区间的车主中,有超过一半 (54%)的受访者表示会在下次购车时考虑更高价格的车型;在现有车辆价格为 15 万 ~20 万元的车主中,也有接近一半(47%)的车主表示再购时会更新新车的价格区间。
" 未来,30 万以上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因为换购和消费更新还是主要趋势,消费收入的分化现象也比较明显。此外,大家庭的出现,对大型车的需要也相对较多,所以对六座、七座车型,高端车型,都带来巨大的拉动效果。" 崔东树表示。
BBA 地位难以撼动
在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浪潮中,特斯拉、蔚来、理想汽车等新造车品牌占据先发优势,在高端新能源车市中领先传统豪华品牌。不过,从整体高端细分车市来看,传统豪华品牌三剑客 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 1~6 月,梅赛德斯 - 奔驰向中国客户累计交付超过 37.72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6%;宝马集团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共交付 39.26 万辆 BMW 和 MINI 品牌汽车,同比增长 3.7%。其中,BMW 纯电动车型销量达 4.49 万辆,同比增长 283%。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3 月份,高端轿车(起售价为 30 万元以上)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前六名还是被 BBA 包揽。奔驰 E 级、奥迪 A6L、宝马 3 系分别位列前三,其中奔驰 E 级、奥迪 A6L 累计销量均超过 4 万辆。而新势力中卖得最好的蔚来 ET5 累计销量为 1.87 万辆,位列第七名,差距较为明显。前十名中,奥迪 A6L、奔驰 C 级、沃尔沃 S90、捷豹 XFL 累计销量均呈现增长趋势。
1~3 月高端 SUV(起售价为 30 万元以上)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宝马 X3、奔驰 GLC、奥迪 Q5L 位列前三,前十名中有 5 款车型为 BBA 产品。此外,奔驰 GLB、沃尔沃 XC60 累计销量均呈现增长趋势。而国产品牌中,有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这三款车型进入榜单。
此外,从盈利能力来看,BBA 仍然具有强劲的优势。根据三家车企的 2022 年财报,奔驰 2022 年营收 1500 亿欧元,增幅高达 12%;宝马集团 2022 年总营收同比增长 28.2%,达到 1426 亿欧元;奥迪 2022 年营收收入同比增长 16.4%,达到 618 亿欧元。作为对比,国内的多数造车新势力还处于亏损之中,难以与之形成抗衡。
江浙沪成高端新能源 " 主战场 "
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高端市场的主导权已经掌握在中国品牌手中。根据懂车帝销量排行榜,今年 6 月,3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熱賣车型前十名中,有 8 款是中国品牌车型。
" 高端新能源市场中主要是自主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原因是合资品牌或外资品牌在高端电动化方面积累不足,基础相对是落后状态,同时智能化方面水土不服,带来的体验相对较差。" 崔东树说。
"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30 万元以上的市场,合资中高级车和 BBA 豪华品牌车型基本上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在这一市场区间,几乎没有话语权。而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以及近几年来中国品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網域的快速崛起,诸如蔚来这样的中国高端品牌,已经在 30 万元以上的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完善的服务体系、创新的用户社区建设等获得引领优势。"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蔚来、智己、极氪等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方面了解到,江浙沪地区是其销量来源的主阵地。
今年 1~5 月,蔚来在成交均价 30 万元以上高端纯电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55.8%。而江浙沪是蔚来销量的核心贡献区網域,今年前 5 月,江浙沪地区在蔚来的全国总销量占比高达 55%。在江浙沪地区成交均价 30 万元以上的高端纯电市场中,蔚来的占有率达到了 64.5%。
智己 LS7 从今年 3 月交付至今,累计销售 7737 辆,累计锁单 1.07 万辆,平均订单金额为 35.6 万元。用户分析数据表明,LS7 主要吸引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以及川渝等一、二线市场的年轻豪华车主。LS7 用户群体中,有近 7 成用户来自于传统豪华品牌。
" 智己 LS7 具有的创新体验,如 " 零重力座椅 "、" 全视野新驾舱 " 等,更容易赢得以增换购需求为主的年轻豪华车主的心智。此外,一、二线城市中更为健全的充电补能网络,为用户选择纯电车型提供了更好的补能便利性。" 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极氪品牌 6 月共交付新车 1.06 万辆,同比增长 147%,环比增长 22.4%。其中,极氪 001 为主要销量来源,平均订单金额为 33.6 万元。今年上半年,极氪品牌交付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川等区網域。
" 江浙沪及一、二线市场的汽车消费,已经全面进入增换购市场,这一区網域的用户,是高端消费理念和科技创新接受度比较高的一群人,所以他们对于产品价值的心理认知,不再固化在‘品牌‘这一方面,更加注重品质、多元化、环保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同时显示出了更强的‘国货’自信,主流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更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上述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旧品牌格局变化加速
在电动化浪潮下,传统外资车企的品牌光环正逐渐褪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及中国品牌的认可日益增强。
麦肯锡针对中国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认知调查显示,传统德系品牌仍然 " 霸榜 ";与此同时,部分电动汽车新势力品牌正跻身豪华品牌认知榜的前列,且在榜单上的位次迅速攀升。例如,某美系电动汽车品牌提升了 10 个位次,并在最新的豪华品牌榜单中排名第 7;某中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品牌则提升了 17 个位次,并在最新的豪华品牌榜单中排名第 9。
图片来源:《2023 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在 3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智能电动汽车对 BBA 的传统燃油车的替代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而在这一市场区间,目前海外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互動等领網域,都并没有形成绝对壁垒,甚至落后于中国本土品牌。" 品牌光环 " 已经无法持续打动更年轻消费者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如蔚来等有望凭借自己对消费者需求的更精准洞悉、更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和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多元个性服务,在全新的赛道上实现对豪华细分市场的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豪华品牌已经意识到危机,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在崔东树看来,尽管像 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加速推出电动化新产品,但已经很难改写当前高端新能源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30 万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对用户而言是作为改善型,且面向高端的选择,而汽车作为一个综合的产品,除了有物理属性外,还需要有服务属性,譬如精神、情感属性及个人的身份认同属性。在汽车行业中存在一个现象,价格越高,情感因素在购买决策里占的比例就越大。在 30 万以上的价格区间,我们称之为主流高端市场,那么存在于这个行列中的品牌,需要非常强大的品牌力才能满足用户的情感和认同属性,因而这也提醒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上必须持续精进。"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
" 高端车型市场的持续增长是消费更新的必然趋势。从宏观上,为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端智电 SUV 的继续提升,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而智能化必定是下半场决胜的关键。" 上述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孙桐桐
编辑|段炼 孙磊 盖源源
校对 |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