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威马汽车或许只剩一条路“续命”,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9 月 11 日电 ( 张澍楠 ) " 借壳 " 上市失败,如今留给威马汽车的路或许只剩一条。
20 亿美元交易叫停
威马汽车上市又失败了。
10 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称,经过深思熟虑,威马汽车自愿终止与 Apollo 出行在港交所的 RTO 进程。目前威马汽车仍是 Apollo 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将继续支持 Apollo 出行的发展。
Apollo 出行 8 日晚间在港交所也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協定,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公告提及终止收购的原因包括,全球市况动荡、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和短期经济复苏等。
今年 1 月,Apollo 出行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订立收购協定,拟 20.23 亿美元收购其全资附属公司 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 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可以看到的是,Apollo 出行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根据其中期业绩公告,Apollo 出行上半年营收大幅缩水至 1.28 亿港元,较上一中期减少 72.5%;期内亏损高达 8243.8 万港元,经营状况转盈为亏。
原本这笔重大收购完成后,威马汽车有望完成 " 借壳 " 上市。如今,希望再度破灭。
威马汽车曾于 2020 年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但未能成功。2022 年 6 月 1 日,威马汽车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同样未能成功。
"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
1 月 12 日,创始人沈晖在其个人微博上转发某电影中一个片段,片段中的台词是 "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
沈晖微博截图
或许,彼时已经透露出公司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压力。
威马汽车曾是造车新势力头部成员,公司成立于 2015 年,是新势力车企中首个拥有自建工厂且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高层。2017 年威马汽车生产出首款量产车型 EX5,并于次年实现量产交付。
销量上看,威马汽车却渐渐掉队。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全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在 3 万辆左右,同期的哪吒、理想、蔚来等均已超过 10 万辆。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 "V 观财报 " ( 微信号 ID:VG-View ) 表示,威马汽车资金紧张、销量不给力,如此一来便陷入到缺钱、融不到资的恶性循环。
销量为何掉队?张翔认为,致命原因在于营销方式和创新上。
张翔称," 威马汽车最开始没有按照主流模式,也就是新零售模式来做营销,后来证明这种方法是失败的。新世纪就是需要‘烧钱做营销’,品牌获得知名度和流量后,流量转换成销量,很奏效。后来当威马汽车认识到这一点时,发展时机已经错过,粉丝获取成本也变高,反而达不到效果。另外就是威马汽车的创新不够,技术没有跟上。"
" 唯一的办法是融资 "
进入 2022 年,威马汽车陷入裁员、降薪、关门闭店、无车可售等风波。
根据威马汽车此前招股书,2019-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17.6 亿元、26.7 亿元、47.4 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 41.5 亿元、50.8 亿元、82.1 亿元。到 2021 年底,威马汽车的负债总额达 406 亿元;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威马汽车的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 36.78 亿元。
此外,威马汽车在港交所 IPO 招股书中明确表示," 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今年 2 月,沈晖在微博中称," 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
此次 " 借壳 " 上市失败,威马汽车还有路可走吗?
" 现在就是看怎么样融资,把一部分股份,或者沈晖的经营权、控制权让出来,引进新的资金,再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资金链断了以后什么都干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融资,如果能融到资,就还有希望救活。" 张翔说道。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万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