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领导应该具备什么德行?吴起教训老板魏武侯,大赞!,欢迎阅读。
领导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德行?
这个德,对领导来说,自然不是品德,而是素养。换句话说,领导要成大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魏文侯是《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为我们树立的了一个领导的典型。
从魏文侯身上,我们知道的领导应该有格局、会用人、有胸怀、讲诚信等等,这些就是领导的德行。
魏文侯可以说是正面的一个案例,而他的儿子魏击,却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是那么正面的案例。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击接替了他的位置。
有一次,魏击到了吴起镇守的西河,坐在船上顺着河流往下巡视。
魏击说道:" 你看这山河之险,我魏国居然有这样的宝贝。"
本来领导这么说,周围的人夸一夸他,大家皆大欢喜,多好的事啊!
但是,当时作为东道主的吴起,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接下来,吴起还给魏武侯讲了很多大道理,就像你给你的老板讲一些大道理,你觉得老板会听吗?听得进去吗?
吴起的这些大道理,对不对呢?对,自然是对的!
但是,你讲不管多对,领导就会听吗?那可不一定。
吴起费尽口舌,唾沫星子横飞,最后,魏武侯是什么反应呢?脸色很不好,只说了一个字 " 善 "。
很明显,魏武候并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
吴起本身就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当时吴起到魏国求职的时候。
魏文侯问叫李克:" 该不该用吴起?"
李克是怎么评价吴起的?《资治通鉴》原话," 起,贪而好色。"
吴起这么一个德行很差的人,还教导老板魏武侯要有德行。很显然,魏武侯肯定听了很不开心。
但是,魏武候这个时候,刚登上大位,没有底气跟吴起这样的顶梁柱翻脸。没办法,只好忍下这口气。但是,心里憋屈啊,只能脸色很难看地说了一个 " 善 " 字。
我们现在想象一下,你给领导巴巴啦啦地说了一堆,最后领导 " 嗯 " 一声,没话了,到底是反对还是支持,赞同还是不赞同?不好说。
但是,至少,心里应该是不高兴的。如果我是魏武候,我也不高兴:吴起这小子会不会聊天?聊个天他都能唱反调,以后到了大事上,怕是不好驾驭啊!
作为领导,你可以多想,但是,不能少想啊,万一是下属对你的试探呢!
那么,吴起说这段话,对不对呢?那肯定对呀!而且吴起说得还是有理有据的,我们可以简单说一下。
吴起说:" 我不觉得。地理上的险峻有什么重要的?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领导的品德,不在于山川的险要。举个例子说,从前三苗部落,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可以说,据险而守,但是,他们的部落首领,品德不行,被夏王朝给消灭了。夏王朝首都也在安邑,东北有黄河、济水,西北有华山,南有伊阙善,北有羊肠阪道,可以说是四面都是险要的地形,到了夏桀这一代,夏王朝政治腐败,最后,被商王朝给赶下去,放逐远方。等到商王朝末代君王纣王的时候,一样是西边有孟门,东边有太行,北边有常山,南边有黄河,一样是据险而守,但是纣王暴虐无道,最后也被武王姬发给杀了。所以说,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在于山川的险固,而在于领导的品德。如果您不注意自身品德的修养,那么,现在跟您一块乘船的这些亲信,都有可能会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候这个小年轻,听了肯定不舒服,从吴起说第一句开始就不舒服了!
吴起这个德行有亏的人,教导魏武候这个老板要做一个有德行的老板,这不是那不是指着鼻子骂人吗?潜在意思是:魏击,你这小子修德不够啊!
这让魏击心里很是不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之常情,还有后面有故事佐证。
后来,魏武侯选择丞相的时候,不管是选田文还是公叔痤,从来没有考虑过选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吴起跟他不是太亲近,吴起这个人不是一个善于顺着领导心思说话的人。
其实,一般情况下,碰到领导这样说,往往大家会顺着领导的意思说:" 领导您说得太对了,我大魏有此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必能长治久安。"
甚至,稍微夸张一点,你可以说:" 有您的英明领导,再加上这样的天险,那肯定咱们魏国一定可以称霸诸侯,一统天下。"
这些说法都没有问题,聊天嘛,还不是说点让人爱听的,但是,吴起偏偏跟魏武侯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