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资治通鉴:在部門里,学会低调,少出风头,永远是正确的战略!要牢记,不做这3事,1为别人强出头,2抢领导的风头,3损害领导的利益!,欢迎阅读。
《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萧何的记载,可以说,萧何这个大汉的开国丞相,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惨痛的历史教训!
这既是职场教训,又是不可不知、不得不小心应对的人情世故!
【原文】
相国何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槀,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 下相国廷尉,械击之。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 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上曰:" 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之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王卫尉曰:" 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
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
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帝曰:" 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译文】
公元前 195 年,萧何给刘邦上书说:长安的土地太少了,而上林苑(皇家园林)中,有很多空地在那闲着,长满了野草,太可惜了。
所以,萧何请求刘邦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可以作为农田耕种,而官员们也不用再去与上林园里边割草了,只需要让农民上缴粮食作为地租就可以了,而那些庄稼的秸秆,可以作为上林苑动物的口粮。
可以说,这个建议,一举多得,又收地租了,又把动物给养了,而且也不用安排人再去里边割草了,不用花这个人工钱了。
但是,刘邦听了,却暴跳如雷,非常生气地说:萧何这个狗东西,接受了商人的贿赂,现在居然请求我放开上林苑,把主意打到老子头上来了。
于是,下令把萧何抓起来,交给廷尉,把萧何扔牢里去吃几天牢饭,清醒清醒。
过了几天,在刘邦身边执勤的一个卫士,王卫尉对刘邦说:陛下,咱们的萧丞相有什么大罪吗?您突然就把他给抓起来,扔进大牢。
刘邦听了,瘪瘪嘴说:他怎么没罪了?我听说,李斯在给始皇帝当丞相的时候,把好事都归到皇帝身上,坏事都留给自己!萧何贪图商人的财物,为百姓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讨好老百姓,所以我才把他给关了起来,给他点教训。
刘邦说得也没错,好事给领导,黑锅自己背!这才是领导心中的好下属!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道理不对,但是,对领导来说,大多数领导的内心想法就是这样。
而王卫尉马上为萧何说情,对刘邦说:
在丞相的职责范围之内,只要对百姓有好处,就敢跟您开口,萧丞相这样的作为,才是真正的有担当呀!这才是丞相本应该做的事啊!
陛下您为什么要怀疑萧丞相接受商人的贿赂呢?
而且陛下在跟西楚对抗的那几年,包括陈豨、英布谋反,陛下您都是亲自去平叛。
而这些时期,丞相镇守关中,一旦发生意外,只要他稍微有点其他的心思,关中地区就不是陛下您的了。
萧何不在那个时候谋取利益,现在天下安定了,却贪图商人的金钱而背叛陛下吗?
再者说了,秦国之所以能够失去天下,李斯为皇帝遮掩错误,这才导致灭亡的。李斯为秦始皇分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
陛下,您为什么会怀疑萧丞相呢?您把萧何看得太浅薄了吧。
王卫尉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刘邦这个时期确实疑神疑鬼,经历了太多的背叛,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老兄弟了,不敢相信人性之善了!
刘邦听了,心里有所触动,虽然不是太高兴,但是因为卫尉讲的是事实,所以,当天就下令让使者去监牢里,把萧何给放了出来。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人说情免祸端啊!
而这时候的萧何,一大把年纪了,在牢里吃了几天牢饭,也反省了自己,听到自己无罪释放的消息,都顾不上穿鞋,光着脚丫子就跑到皇宫去找刘邦谢恩。
刘邦看到萧何这样,顿时气儿也消了,对萧何说:相国您可免了吧,您为了百姓,请求开放上林苑。我没有答应,我不过是像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而您则是贤明的丞相。我故意囚禁相国,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您是一个好丞相。
至于萧何怎么回应的,《资治通鉴》中没提,指定是战战兢兢的。
【解读】
开国丞相不好当,雄主的丞相更不好当啊!
不能霸道了,犯忌讳!太能干了也不行,领导不放心!太差了,没准会被追责,理由就是尸位素餐!
刘邦的丞相还好当一点,汉武帝的丞相就不好当了,朱元璋的丞相就更难当了!
你品一品这段原文,我读的时候,感觉刘邦说这话,阴阳怪气的!
这是刘邦真心话吗?我认为,不是刘邦的真心话,实际上是敲打萧何。
言外之意:您可真行,真是个 " 人才 ",好名声留给自己,坏名声留给老板,有你这样贤明的好臣子吗?
你再品一句:你可真是个大聪明!你觉得这是夸人的吗?
这段故事,其实《资治通鉴》中,字数并不是特别多,前面的缘由也没有点出来。
在《史记》中说的更明白,萧何在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的时候,兢兢业业,但是,这两次都给军队捐钱了,这自然会引起刘邦不好的猜想。
刘邦多次派使者回长安,让使者问萧何 " 整天都在忙什么 ",刘邦这心思,不用多解释吧。
刘邦平定英布之后,回到长安,自然要找个借口来收拾萧何。
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萧何这封上书,很明显有很大的问题,而刘邦自然也是要敲打萧何,让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第一,表面上是利益,实际上是民心。
萧何说起来为了百姓,为百姓着想,但是,却动了领导的利益,这很明显抢刘邦的民心,刘邦答应的话,萧何赢得一个好名声,为百姓着想,刘邦不答应,那么,萧何也有好名声,刘邦就有了坏名声。
所以,表面上是利益之争,实际上是民心之争。
刘邦敲打萧何,让萧何吃几天牢饭,可以说萧何是罪有应得。
第二,表面上是问责,实际上是敲打。
表面上刘邦说萧何收了商人的贿赂,所以为百姓请命,实际上是随便找个借口,把萧何关起来,敲打敲打他,让他吃几天牢饭,让他清醒清醒,让他认清自己的位置。
如果真的要问责,萧何怕是得死在牢中。
《史记》中也说了,萧何自污,用权势贱买百姓的土地,刘邦只是让萧何退给百姓,没有惩罚他。
这么严重的事都不没有处罚,像上书提建议这种事,更不会处罚。
目的很明确,就是敲打萧何,让他醒醒腦子,据说,监牢里的风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第三,表面上是处理,实际上是演戏。
萧何此举,一方面是他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另一方面也是在跟刘邦做局,两个人演一场戏,把好名声留给刘邦,把坏名声留给自己。
如果你看过《史记》那一段,你就知道了萧何在刘邦外出平叛期间,刘邦对萧何总是念念不忘,多次问使者,萧何在长安干什么。
而萧何的门客提醒萧何:刘老总这是对你不放心呀。
所以,萧何才在长安胡作非为,贱买老百姓的土地,而刘邦回长安的时候,半路上碰到百姓告状,这才对萧何有所放心。
而接下来萧何这封上书,更像是萧何跟刘邦演戏。
而这个故事,其实也为我们讲述了,萧何给我们带来的职场智慧。
所以,在部門里,学会低调,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要牢记,不做这 3 事:1 为别人强出头,2 抢领导的风头,3 损害领导的利益!
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是专栏第 53 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阅读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见下方小程式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