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79岁老太按摩店“消费”13万欲退费,店方否认欺诈宣传,欢迎阅读。
2023 年 5 月初,家住北京朝阳区、79 岁的杨珍老太太,第一次走进了小区门口刚开业不久的按摩店,之后的两个多月,包括会员卡充值、购买美容产品等,她在这家按摩店共 " 消费 " 了十三万余元。
7 月底,杨珍发现自己的身体在对方所谓的 " 治疗 " 下大不如前,且认为收费不合理,试图找到店家要求返还费用,遭到对方拒绝。
此后,她先后到当地社区、派出所、市场监督部门等反映此事。她表示,还打算向法院起诉该按摩店。
9 月 13 日,该按摩店老板陈学峰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杨珍已经使用了服务,且亲自签字认定,因此只同意退还对方未使用费用约一万元,无法退还全部费用。就在 9 月 12 日,该按摩店贴出 " 暂停营业 " 的通知,店内设施也已清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如果商家有明确的价目表,消费者在自愿消费且使用了该服务的情况下,退费等要求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商家存在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行为,各界应尽最大努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不能让老年人陷入 " 维权难 " 的沼泽。
9 月 12 日," 金源华清池 " 按摩店贴出 " 暂停营业 " 的告示。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摄
不到 3 个月 " 消费 " 了 13 万
杨珍今年 79 岁,家住北京朝阳区石佛营一个小区。她所说的按摩店就在其所住的小区对面,和她家仅隔了一条马路。
据杨珍回忆,5 月 6 日,她在遛弯时遇到该按摩店的女店员 " 桃子 " 正在发传单,对方说按摩店刚开业,邀请她去店里体验一下按摩服务,并称按摩仅需要 50 元。
杨珍称,她在店里按摩过程中,技师说她的身体有很大的问题," 说我的腰、腿、肚子、心脏、大腦都有问题,我以后得天天来这里做按摩。" 当天除了按摩,杨珍还花 4800 元在该店购买了 100 次足疗服务。
听到技师的话,杨珍 " 一下子就害怕了 "。在 " 桃子 " 的推荐下,一周后她又花 6800 元购买了 50 次泥灸服务。据杨珍描述," 桃子 " 和按摩的技师在不停地告知她身体有多种问题后,又为她推荐了腰部的五个项目,包括腰椎保养、坐骨神经疏通等,并称这些项目 " 如果不做,以后就会瘫痪,走不了路 "。
6 月 9 日,在杨珍同意充值后," 桃子 " 随即开车带她到银行取款,当天充值了 8 万元。
杨珍向新京报记者出示了该按摩店向她出具的一份收据。收据显示,6 月 9 日,她在该按摩店所花的 8 万元现金,用于腰五项、腰椎、坐骨神经、督脉、神经细胞修复项目。收据下方在手写的 " 特惠卡不退不换 " 字样,收款人签字为 " 苏 "。
据杨珍回忆," 桃子 " 还问到她家的情况,在得知她儿子是单身时表示自己也是单身,愿意和她儿子接触看看," 她说同样的项目收别人是 12 万(元),我儿子要跟她成了,我们就是一家人,我就是他妈,所以收我 8 万(元)。"
杨珍说,这是按摩店工作人员后来补给她的收据。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摄
杨珍说,一个多月后,技师声称她还需要增加心腦保养、肺区疏通等项目,需要花一万元购买两盒 " 药物 ",才能治疗好心腦疾病。她按对方的要求花 1 万块,购买了 " 心腦 " 项目。当天的消费,同样也有收据。
根据杨珍的银行转账记录和其提供的收据显示,截至 7 月底,她在该店共缴纳了 143560 元。
对于杨珍的这些说法,9 月 15 日,新京报记者拨打了 " 桃子 " 的电话," 桃子 " 称自己已不在该按摩店上班。针对杨珍所说的 " 治疗 "" 欺诈宣传 " 等,她表示不存在," 养生店都不提供治疗服务,项目都是她自己了解过后做的,我们跟她说过,你的病医院都治不好,养生店更治不好了。她说的那些我都没对她说过。"
9 月 13 日,新京报记者联系上该按摩店的老板陈学峰。他也声称该店提供的是养生服务,而不是 " 治疗 " 服务。针对杨珍描述的店里工作人员所称的 " 如果不做就会瘫痪,我可以治疗你的疾病 " 等说法,陈学峰没有正面回答,只称 " 讹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
按摩店已搬空
据杨珍说,她在该店第一次充值后," 桃子 " 就要求她不要将此事告知家人,要治疗疾病需要每天来店里按摩,但一定要告诉家人按摩是免费的。
该店的公开价目表显示,杨珍购买的这些服务项目,每项费用从 398 元到 598 元不等,每次时间均为 45 分钟。但杨珍表示,工作人员曾称每项按摩时间为 1 小时,但实际上每次自己来做都是 20 分钟左右完成。
杨珍称,技师要求她必须每天都要把所有的项目做一遍," 还说一天都不能停,否则我就瘫了。" 杨珍回忆,她有一天没有去店里按摩," 桃子 " 甚至来到家里叫她,并称可以给她做饭。" 每次一去店里,那些人都管我叫妈,还给我做饺子、送风扇。"
根据按摩店提供的会员卡资料显示,自 6 月份办理会员卡起,杨珍几乎每天都去店里,按摩的时段为每天上午 9 点到 11 点、下午 1 点到 3 点。
市场监督部门调查时,按摩店提供的杨珍接受服务的各项记录。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摄
针对几乎每天去店里按摩一事,据事后商家向市场监督部门称,因为消费者说家中无空调,店内环境舒适,因此六七月期间几乎全天在店。但对这种说法,杨珍表示否认,称自己年纪大了,平常根本不使用空调,每日去店里是按摩店里工作人员的要求。
根据价目表,仅 " 腰五项 " 每日的花费就为 2736 元。连续做了两个月,杨珍缴纳的十几万元所剩无几。
但杨珍发现,通过近三个月的按摩,她的身体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陆续开始出现腰腿疼痛等问题,耳朵也开始听不清。据杨珍提供的一张 9 月 4 日的检查单显示,当天她去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医生的临床诊断为骨折。杨珍说,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告知她,她的骨折是由理疗导致的。
对此,陈学峰回应称," 每天按摩都签字了,走的时候说做得好。总不能因为你后悔了,就给我们找麻烦。"
8 月,杨珍的儿子听了母亲的讲述,才知道原来母亲所谓的 " 免费 " 按摩是在骗他。他来到店里,指责该店虚假宣传,用诈欺的手段骗取母亲的信任以及消费,要求退还母亲缴纳的费用,但按摩店工作人员称费用都是杨珍自行缴纳,且已提供了服务,只能退还未使用的约一万元费用,已使用的部分无法退还。
陈学峰表示,不清楚杨珍总共缴纳了多少费用,但可以退还未使用的一万元左右。 " 不能每个人消费完就要退款,那我们的生意怎么还做?"
9 月 11 日,杨珍的儿子发现,该按摩店似乎已经停止营业。9 月 12 日,新京报记者来该按摩店,发现店门已经上锁,店门贴出了 " 暂停营业 " 的通知,店内设施也已清空。
对于按摩店为何要搬空,是否要停业,陈学峰表示,因为老人的儿子经常到自己店里质问、拍照等,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意,无法正常经营,决定暂停营业。
或将起诉按摩店
8 月 23 日,新京报记者曾来到该按摩店。店铺招牌正中间为 " 华清池 " 三个字,但左侧还写有小一些的 " 金源 " 两个字。记者提出按摩需求后,前台一位女工作人员表示,本店只为老年人提供按摩服务。
杨珍称,自己信任该按摩店的原因之一,就是店内员工称该店是知名按摩店品牌,在北京有大量分店,无须担心安全、信用等问题。
企查查资料显示,该店注册公司名为北京金源华清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 4 月 27 日,经营范围为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等。
记者针对此事咨询了北京市华清池修脚公司的刘经理,刘经理表示,经过调查,正规的加盟店都由专业人员统一管理,此按摩店并不是 " 北京市华清池修脚公司 " 加盟或连锁店,与本公司无任何关联。
陈学峰也承认,这家店并不是连锁店,自己也只有这一家按摩店在经营。
按摩店提供给市场监管部门的价目表,杨珍购买的 " 腰五项 " 为其得標记的五项。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摄
杨珍说,该按摩店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卖给她的治疗 " 心腦 " 的药物是由 " 同仁堂 " 出品,疗效可以保证。药物共有两盒,一盒是杨珍在认为自己被骗后 " 抢 " 过来的,另一盒药物她从始至终都没见过。
这盒写着由同仁堂化妆品出品的 " 臀部养护滋润套组 ",内装有含精油的小瓶子,标注由北京思美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销。外包装盒上显示,该产品用于臀部腹部按摩使用,紧致肌肤,增强肌肤弹性,为身体护理产品,并无任何药效。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包装盒上生产许可证现已注销。此外,北京同仁堂公司 2019 年就曾发表声明,表示未授权北京思美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 " 同仁堂 " 商标,并与该公司无任何业务关系。杨珍的儿子也曾拿着该药物到同仁堂店铺核实,得到的回复也是 " 该商品与同仁堂无关。"
杨珍的儿子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他多次向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此事,且决定起诉这家按摩店。
针对此事,9 月 15 日,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确实收到过消费者针对该按摩店的多次投诉。7 月 31 日,曾约商家和杨珍及其儿子一起进行调解。经过核实,消费者购买项目金额为 143560 元,剩余项目未消费金额为 9173.5 元。经过调解,商家同意退款一万元,但消费者并不认可,要求全额退款,商家不同意。目前,调解已终止。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在该商家的经营场所内没有发现相关宣传资料,消费者也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理事陈音江指出,作为一家普通按摩店,不到三个月消费十几万元,确实不符合常理。
陈音江表示,老年人由于有一定积蓄,身体机能又有一定程度下降,接触信息的渠道少,导致许多商家会以健康为噱头将老年人列为欺骗目标,对其进行洗腦宣传。同时,老年人的防范能力比较差,又很难留下证据。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容易成为欺诈对象,但又难以维权。
对此,陈音江认为,监管部门应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纠纷进行特别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针对老年群体进行更全面详尽的消费教育,甚至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出台专门针对老年消费者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权益。
(杨珍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