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AI能做自己的艺术吗?,欢迎阅读。
GPT 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的缩写,G 代表 Generative,指的是生成式模型,P 代表 Pre-trained,指的是预训练,T 代表 Transformer,指的是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展览 "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 旨在探讨 AI、元宇宙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在人机合一的背景下,艺术如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因此,我们邀请了 ChatGPT 加入,将 AI 与艺术家进行角色互换,将艺术家拟像作为虚拟的运算程式。在展览主题的设定下,我们请 AI 向艺术家提问,并邀请展览艺术家予以回应,生成本次展览的"ArtGPT" 专栏,希望借由 ChatGPT 和艺术家的共创视角,为展览提供侧面的补充,这或许可以成为人机共生未来的一种超验理解。
本日推文为"ArtGPT"第二期,将围绕"AI 能否做自己的艺术 "与参展艺术家展开对话。有人认为 AI 在技术 " 涌现 " 后,将会成为超级 AI,催生新的文化和艺术。也有人提出质问:" 独立于人类的的 AI 作品算不算艺术?" 认为没有人参与的艺术,将失去艺术的温度……
ChatGPT:
您认为 AI 可以独立于人类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吗?
邓碧文:AI 的迭代式发展其实逐渐超出人类的预料和掌控,就在 2023 年 11 月英国全球 AI 安全峰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Summit, AISS)发布了《布莱切利宣言》联合全球以制定 AI 安全等问题,这表明 AI 的发展已经在深度影响全球的人们,当然也包括对于艺术的影响。我想用生物学上 " 涌现 " 一词来描述技术的发展进程,AI 正在等待 " 涌现 " 的出现,迟早独立于人类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
邓碧文,《超越感知》,"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在本次 " 人机合一 " 展览中,邓碧文的影像纪录作品《超越感知》,以太极大师与机械手臂的博弈,展示了现代机器人正不断瓦解几千年来人类自身积累、总结的肉身经验,最终超越人类的感知
牛艳寒:AI 自我意识的崛起,现阶段正在不断突破,但随着 AI 的进化与发展以后可能会创造出独立的艺术形式。尽管 AI 在艺术创作方面展现了潜力,但本质上还是在前人的铺垫下延伸叠加,并非从零开始。AI 缺乏人类所具备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创造力。但是我们也可以大胆假设如果 AI 经过学习与模仿成为超级 AI,数据库复杂意识的叠加与交会可能会形成另一种 AI 的自我意识,从而创作出与人类不同的艺术形态。
牛艳寒,《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信息时代中充斥着虚拟数字与主观思维的矛盾,牛艳寒以《一个惶恐不安的时刻》指出,制造恐慌感与感到恐慌感的并不是来自于客观的虚拟世界,而是来自于沉溺于信息时代背后的我们。
李玮:AI 的迅猛发展一定会产生新的文化和艺术,只是现在还在智能的初级阶段,只能把因特网中所有元素和信息做整合和新的编排,而意识体的开发还远未有人类的程度,但这只是时间问题。当 AI 机器人有了知我意识体,产生新的意识,一定会打破现有人类所有在网络上的人类文化信息规则,会突破人类的认知和人类规则,产生新的 AI 机器人文化。我认为 AI 有两个阶段,一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逻辑意识体,二是突破人类思维的混沌意识体,这个混沌意识体就一定发展出 AI 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突破人类的操作。
李玮,《量子纠缠之智能机器人和我》,"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李玮以悬挂在展厅高处的一组太空宇航员和机器人中的相互牵引对应的关系,表现智能机器人和人类间相互起牵引、对应的量子纠缠关系,为观众提供人、机器、宇宙关系发展的未来想象。
李杭:作为由人类设计、开发和训练的工具,AI 的创造性和艺术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先前人类的输入和数据基础上,缺乏自主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类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独立艺术表现形式。但 AI 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促使艺术创作朝着新的方向发展。然而,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人类的创造性、情感和审美价值的核心地位,以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艺术的本质。
李杭,《模仿游戏》,"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李杭在《模仿游戏》中向观者提示了 AI 受人类意识或肢体操控的非自由意志,以戏谑的表现手法启发人们对机器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的思考。
冷培雯:如同 1839 年摄影术的问给绘画领網域带来深刻冲击,也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发展。AI 的崛起,如今 AI 技术的出现,也将对未来的艺术形态和创作方式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然而,AI 在艺术领網域的发展是由人类设计和编程的,因此在根本上,它是受人类影响的。AI 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是人类创造力的延伸,而非独立于人类影响的独立实体。
冷培雯 ,《您好》, "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冷培雯的《您好》通过机器人对点头礼的冷漠模仿,表现出机器人与人类情感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沈少民:我认为 AI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限的。AI 的创作,无论形式上多么独特,其背后的逻辑和创意仍然源于人类的思维和文化。AI 试图脱离人类创造艺术的实践同样面临着限制。未来,AI 可能会在模仿或扩展人类创意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但它创造的艺术仍然是人类文化和思维的延伸。
沈少民、许锦龙,《意义》,"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沈少民、许锦龙将科学视角下的自然观放大,通过机器敲打钉子却反复无果的过程,表达科技在自然面前的无力和徒劳,智能科技并不能触达所有地方。
刘畅:AI 生成的艺术影像和人类创作出的艺术影像没有区别,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观看对象的主体是否发生了改变?假如观看主体依旧是 " 人类 " 本身,那我认为艺术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依旧符合艺术的 " 游戏说 " ——这只不过是人类在玩一场加入了新 NPC 的游戏而已,是否玩得下去取决于人何时对这场游戏失去兴趣。而假如我们大胆一点,假设 AI 技术的发展有一天实现了 AI 的身份从创作主体到观看主体的转变,也就是说 AI 从 " 它 " 变成了 " 他或她 ",并给出与人类过去经验完全不一样的对作品的反馈,那时我才认为,属于 AI 或 AI 艺术的元年,来到了。
刘畅,《桌游》,"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刘畅通过灯、羽毛、仿生手、金属手臂等机械装置作品,将有机的生命体嫁接在无机体上,以最直接、原始、自然的面貌探讨人类与机器的主客体关系。
吕连涛:我认为在技术上完全是有可能的。但这时又带来的一个新的问题——独立于人类的的 AI 作品算不算艺术? 就像大象在人类的训练下画画,甚至有人收藏大象的作品。这时候我们收藏的是大象的作品还是这个行为? 那摆脱了人类的影响的 AI 是不是独立的一个生命体?我没有答案。
吕连涛,《嘘!》,"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吕连涛的作品《嘘》追问 " 人是机器 " 的古老命题在当今的特殊含义,以人们下意识的手指敲击动作,构建出谈话间停顿的对峙、空白,邀请观众一起进入对人与社会本质的思考。
谭淦泉:从近年来的生成式艺术作品当中 AI 已经展示出了在艺术领網域中具有独特和创新表现形式的潜力,对此并不意外。但我认为 AI 与人类的创造力将是一个复杂交错的深刻关系,AI 难以脱离人类而产生独立艺术,换个角度来说,没有人参与的艺术,将失去艺术的温度。
谭淦泉,《隐私奏鸣曲》,"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同样,谭淦泉在《隐私奏鸣曲》强调人在数据时代的本体性,将自己的隐私数据转化为声音装置的素材,驱动异形骨骼的金属机械臂奏出无序的奏鸣曲。
滕家琪:AI 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它的智性取之于人。我认为或者说至少在前期阶段," 人 " 的缩影还是会在 AI 的艺术创作中作为细微媒介在不经意间滋生的。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和期待它引发出完全脱离人类的艺术作品,届时,面对着完全无法触及的心灵领網域,悬置 " 主人翁 " 式的存在即合理心态,我们是否会被其感动?
滕家琪,《最后的狂欢》,"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展览中,滕家琪通过脊椎骨与机械体的复合形态模糊生命的定义,以技术悲观主义的语境去反思人机界限模糊的时代里,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许毅博:某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来都是建立在他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上,从未凭空而生。AI 也是如此,它必然基于人类的创造力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并在某一刻成为一种涌现的状态且成为 " 他 " 自己。我不太相信那种认为人的创造力是独一无二的理论。
许毅博,《透明社会:那一缕光》,"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许毅博的《透明社会:那一缕光》阐述了科技为我们生活营造的虚像,探讨以回归感知和自然来抵抗极端无欲的数字化时代的必要性。
张增增:艺术是人类制定的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是情感、思想、创造力的交融之地。然而,随着 AI 的崛起,它们也开始在自己的领網域中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游戏规则。人类的艺术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表达,是对生活、情感和思考的独特解读,而 AI 则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创造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场跨越传统边界的对话,激发了新的审美观念。AI 的游戏规则可能更注重算法和数据,但它们也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融入人类情感和体验。艺术和 AI 之间的互动,不仅拓展了创造性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对于创作者、观众和技术发展的深刻思考,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艺术未来。
张增增 ,《轻抚你的脸》, "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张增增《轻抚你的脸》以古希腊雕塑《拉奥孔》头像为载体,以人类内心深处的表达,诠释了古希腊神话经典下的动态瞬间。
张沐辰:艺术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变动、修正和调整的系统,尤其在如今这个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每一种系统都需要持续的调整和修复,以应对随时的 " 失灵 "。在创造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保持警惕性和适应性是人类的必然代价。与此同时,艺术的定义本身也是一种权力的表达,而权力的形成过程也充满了不断的博弈和重新界定。
张沐辰,《大航海系列 未来 N ° 2 》,"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张沐辰用机械 " 方舟 ",反映技术威胁下社会焦虑,探索了这个数字化时代中人类的自我定位。人们在预防潜在危险的过程中不断自救,却在真正危险来临前就已 " 精疲力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