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扎克伯格打响腦机接口之战,欢迎阅读。
2025 年以来,全球科技似乎进入喷发状态。各种先进技术和应用竞相角逐,其中少不了腦机接口。
前不久,马斯克旗下的腦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发文称,过去一年中已经有三名瘫痪患者接受了 Neuralink 的植入。Neuralink 首款产品名为 " 心灵感应 "。植入该产品后,人类仅需意念就能控制手机或电腦,并通过它们可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
Meta 掌舵人扎克伯格此前透露,Meta 正在研发一项腦机技术,未来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腦输入文字。最近据 "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 " 报道,Meta 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系统,能通过 AI 模型结合具体硬體将用户大腦信号映射成具体键盘字元,准确率大约为 80%。这意味着,该系统能够正确判定用户想要 " 敲击 " 的键盘字元。
这些近似科幻的场景,正将腦机接口推向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谁掌握了大腦与机器的连接权,谁就握住了未来流量的终极入口。
与此同时,腦机接口也从实验室蔓延到商业世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掘金地。麦肯锡预测,在未来 10 到 20 年,全球腦机接口产业将产生 700 亿~200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在技术和商业的双重推动下,腦机接口已经打响一场新的流量革命。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的 " 双线之争 "
腦机接口,简单说是一种在腦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和控制通道的技术。它可以用腦的生物电信号直接操控外部设备,或者用外部刺激调控腦的活动,从而增强、改善和延伸大腦功能。
根据腦信号采集时电极植入大腦的位置,腦机接口主要分为三类: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
侵入式,说白了就是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或其他传感器直接植入大腦内部,是腦机接口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技术路线,属于 " 腦内革命 ",Neuralink 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这种侵入式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信号精度,因为电极直接接触神经元,字元错误率低至 15.2%,而结合纠错模型后,打字速度可达每分钟 90 个字元。
Neuralink 表示,过去一年有三名植入者累计使用 Telepathy 时间超过 4900 小时,其中一位名为 Brad 的患者甚至摆脱了眼动追踪器,仅靠思维即可流畅操控电子设备,在各种场景下与人交流。
不过,侵入式腦机接口方案的风险也很大。比如,手术可能引发出血、感染、损伤腦组织等并发症,以及产生生理免疫反应。
尽管有风险,资本依然较为看好这种方案,Neuralink 在 2023 年 6 月的估值已超过 50 亿美元。Neuralink 还计划在 2025 年,将受试者扩展至 20-30 人。
跟 Neuralink 相比,Meta 走的是非侵入式路线。
非侵入式方案通常是在头皮表面或颅外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间接获取大腦活动信息。由于信号采集的距离远、干扰多,非侵入式腦机接口很难达到侵入式这样低的错误率。Meta 非侵入式腦机接口方案名为 Brain2Qwerty,采用腦电图和腦磁图两种方式捕捉大腦活动信号。
Meta 团队招募了 35 位健康志愿者,让他们在螢幕上看到提示词后用键盘敲出相应句子,同时用 MEG 和 EEG 设备记录大腦活动。结果显示,使用 MEG 设备时,Brain2Qwerty 模型的字元错误率可低至 32%,准确率高达 80%,而使用 MEG 设备的准确度较低,字元错误率为 67%。
总体上跟 Neuralink 相比,Meta 腦机接口方案的错误率依然比较高。
尽管在性能上有差距,但 Meta 的腦机接口方案也展现出非侵入式技术的独特价值。首先就是安全性,无需开颅手术,规避了医疗风险。其次就是 EG 和 MEG 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取大腦活动的信息,数据更为丰富。
不过,目前来看,Meta 的腦机接口方案要想大规模普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MEG 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Forest Neurotech 创始人萨姆纳・诺曼将其比作 " 一台侧放并悬挂在用户头顶的 MRI 机 ",并且单台设备估价高达 200 万美元,绝非普通人能够承担的。其次,MEG 设备必须在屏蔽室内使用,因为地球磁场远比大腦自身磁场强几个数量级,会严重干扰信号采集,这使得它在日常环境中的应用变得较为困难。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非侵入式腦机接口要成为流量入口,仍需跨越 " 可用性 " 到 " 实用性 " 的鸿沟。
商业化前景:从医疗到社交的 " 场景裂变 "
不管在技术上存在何种优势和劣势,腦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依然是较为可观的。
目前来看,腦机接口最成熟的应用仍集中在医疗领網域。全球约 10 亿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而侵入式技术已经能让渐冻症患者重获交流能力。
2 月 12 日,沙特阿拉伯 NEOM 未来新城宣布,对美国腦机接口企业 Paradromics 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联合建立中东及北非地区首个腦机接口卓越中心,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认知损伤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作为 Neuralink 的竞争对手之一,Paradromics 在医疗领網域拥有很大潜力。
除了医疗,社交也是腦机接口重要的商业应用领網域。
对于 Meta 而言,其 Brain2Qwerty 模型的终极目标或许是将腦机接口融入日常互動。比如,Meta 用户通过 AR 眼镜 " 默念 " 搜索关键词,或者直接在 Facebook 上发送 " 腦电波消息 "。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一旦普及,无疑将重构流量分配规则:谁能抢先捕获用户的 " 第一念头 ",谁就能抢占注意力经济的新高地。
当然了,不管是何种硬體设备,最宝贵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数据,对于腦机接口而言同样如此。
相比线上的用户行为数据,腦电信号更能挖掘出用户的潜意识偏好,是一种更为珍贵的 " 原料 "。不过,如何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引起监管方警觉。毕竟,潜意识如果作为一种数据被泄露,造成的危害性可能更大。
当思考本身成为一种互動方式,流量入口从手机螢幕转向了人类大腦。众多企业已经争相入局,通过布局医疗、社交等领網域抢占流量入口。对于许多用户而言,腦机接口依然是陌生的。企业要真正打开市场成为头部选手,还是要在性能、安全、隐私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