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全球上市车企2023众生相:中国上市车企净利润继续不足一个现代汽车,欢迎阅读。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截至 4 月 16 日,汽车十三行对全球主要上市车企财报进行梳理。通过对比销量、营收与净利润三项关键指标发现,全球车企发展向外界释放出许多新的趋势与信号。
尽管新能源智能化成为当前车市转型主流趋势,但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欧美日韩老牌车企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质量都要高于中国车企。在全球 31 家主要上市车企中,丰田、Stellantis、大众、奔驰、特斯拉等全年净利润在千亿元人民币以上,且保持主流增长态势,持续引领全球车企经营业绩。
中国车企中,2023 年经营质量最好的比亚迪股份,其 2023 年净利润为 300.41 亿元人民币,位居福特汽车之后,在全球车企利润排名中排列第 15 名。这也表明,中国车企经营质量相比全球车企仍存在不小差距。
除此之外,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德系车企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宝马集团净利润下降超 3 成,大众汽车集团净利润仅增长 13.1%。与德系相比,在中国市场表现力不足的韩系、法系车企经营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现代、起亚、雷诺全年净利润增长幅度均在 50% 以上。这些车企之所以在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前提下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原因在于韩系车与法系车在全球市场发展的均衡性,这也为中国车企发展带来新的视角,要想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全球化实现海内外均衡发展。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除了理想汽车实现盈利外,其余车企处于集体亏损态势。蔚来受制于产品谱系、研发和销售成本、渠道海外扩张以及换电等巨大成本,成为 31 家上市车企中亏损最大的企业。
结合全球上市车企综合表现来看,尽管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领網域找到市场感知和发展节奏,但放眼全球与欧美日韩传统老牌车企的竞争,除了站稳中国市场更需要把握全球市场优势。中国汽车必须警醒,尽快寻找到打战略战役的能力,而不是在一两次战斗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中国上市车企净利润不足一个现代汽车集团
在这份涵盖全球 31 家上市车企的榜单中,中国车企为 15 家,几乎占到榜单的一半。这些中国上市车企 2023 年全年销量累计达到 1913 万辆,而另外 16 家扩过车企销量综合为 6391.71 万辆。在净利润方面,净利润为盈利状态的中国车企综合利润为 896.33 亿元,而现代汽车集团(现代 + 起亚)利润为 1109.34 亿元,中国上市车企利润总和仅为现代起亚的 8 成左右,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在惯性思维中,近几年韩系车在华面临德系、日系下探以及自主向上的夹击,韩系车在华表现日渐式微。中国汽车数据显示,2023 年,韩系车在华市占率仅为 1.6%,在各国别系中表现垫底。
虽然在中国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在全球市场上,现代起亚全球销量均保持增长态势,两者总销量为 730.43 万辆,规模仅次于丰田汽车 1123 万辆和大众汽车集团 924 万辆,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其中在美国市场共销售 165.28 万辆,同比增加 12.1%,成为继通用、丰田、福特之后的 " 第四巨头 ",而且与创下历史最高销量纪录的 2021 年(148.91 万辆)相比,也超过了 16 万辆以上。
韩系车之所以在中国与全球表现呈现 " 冰火两重天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韩国车企受惠于韩国出口欧美市场零关税政策,在欧美市场有着极强的性价比优势。另外,韩系车还区别对待市场,无论是在车型投放、安全性还是售后服务等方面,如北美市场得到优秀碰撞测试成绩的车型,在中国市场却碰断了 A 柱。北美市场推行超长质保和长久的维护保养服务,而中国市场的质保和保养周期便短得多。这种双重标准的态度让消费者感到被忽视和不公平。在净利润的支撑下,韩系车可以充分支撑技术创新,如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氢燃料电池等,韩系车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有国际咨询机构分析,未来 3 年,包括大众、丰田、现代汽车在内的跨国车企,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一次竞争冲击。
保时捷单车净利润 17.62 万元 / 台 是比亚迪单车利润的 17.8 倍
数据显示,2023 年保时捷全年销量 32.02 万辆,营收 3139.48 亿元,销售利润为 564.26 亿元。得益于营收与净利润,保时捷上半年单车平均营收 98.05 万元,单车平均利润为 17.62 万元,成为今年上半年最为赚钱的上市车企。相比之下,中国最赚钱的车企比亚迪,单车净利润仅为 0.99 万元,保时捷单车净利润是比亚迪的 17.8 倍。
根据 2023 年保时捷业绩报显示,保时捷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7.7%,销售利润同比增长 7.6%。销售回报率稳定在 18%,符合此前坚持 17% 至 19% 销售回报率的预期,从长期看,保时捷的目标是实现 20% 以上的销售回报率。针对中国市场,有分析人士称,保时捷自进入中国以来擅长搞饥饿营销。不过在保时捷负责人看来,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车企进行大幅降价,但保时捷绝不会采取降价的行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各个市场的需求调整供给,使得在北美、欧洲、中国等市场之间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如此就可以应对各个市场的短期波动。在中国市场,保时捷将采取 " 质大于量 " 的策略。
进入 2024 年,将是保时捷的产品大年。保时捷计划今年向市场推出 " 第三代 Panamera、新款纯电动 Taycan、纯电动 Macan、911 中期改款 " 等不少于四款全新或大幅改款的车型产品。保时捷方面表示,计划在本年代(2020-2030)中期推出纯电动 718 跑车,随后推出纯电动卡宴。不仅如此,保时捷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动 SUV,其 " 运动型 " 的定位将高于卡宴车型。这款全新的概念车基于保时捷开发的 SSP 运动平台,将在莱比锡制造。
头部净利润车企呈现全球均衡发展趋势
在 16 家跨国上市车企中,只有奔驰汽车集团、宝马集团和本田汽车净利润出现下滑态势,丰田汽车、stellantis 集团、现代汽车集团(现代 + 起亚)、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跨国车企全年净利润呈同比增长态势,其中现代、起亚、日产等保持 50% 以上的增速。
之所以如此,这些车企最大的共性便是全球布局平衡。如丰田汽车,其海外制造厂分布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等。丰田汽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厂都采用本土化生产的方式,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生产车型,提高车辆适应性和市场认可度。至今,丰田汽车都保持着全球各大陆规模均衡的状态,不过度依赖某一区網域市场。
作为车企联盟的 stellantis 集团,旗下涵盖标致、雪铁龙、菲亚特、Jeep、克莱斯勒等 14 个标志性汽车品牌。其中在北美和欧洲主要市场,分别实现 186.1 万辆和 281.4 万辆,净营收分别达 854.75 亿欧元、633.11 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 6.89% 和 32.87%。可以说,车企全球布局越是均衡,其销量财务抗风险能力越强。stellantis 集团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及非洲市场销量与业绩均同比呈增长态势,对比在中国、印度与亚太地区销量下滑,其他市场的 " 蓄水池 " 可以很快 " 填平 ",不影响整体营收净利润表现。
反观奔驰汽车集团、宝马集团,中国为其贡献超三成的销量和财务利润,一旦中国市场出现波动,势必对其整体财务营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跨国车企 "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可以很好保证车企的销量以及财务表现。
新能源转型需提速 德系车企投入产出比失衡
2023 年,奔驰、宝马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尽管大众汽车集团净利润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为 11%,不及其他日韩系净利润增长幅度。这些数据表明,德系车企的经营质量遇到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德系车企在华表现亟待提速。2023 年宝马纯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交付近 10 万辆,2023 中,奥迪在华纯电车型 e-tron 系列在华销量为 3.10 万辆,奔驰则并未公布在华新能源销量数据。即便不与比亚迪对比,参考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BBA 新能源销量最高者也仅为理想汽车的一个季度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能源智能化大趋势,德系车企加紧追赶推新,并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合作。以为奔驰为例,在产品方面推出全新 E 级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新一代 EQA 纯电 SUV、EQB 纯电 SUV,以及全新纯电 G 级越野车、全新迈巴赫 EQS 纯电 SUV、全新 AMG 纯电 EQE 53 SUV 等一系列新能源产品,涵盖不同细分市场。
在本土化方面,奔驰一直在加码本土化研发,目前本土研发网络已覆盖京沪两地,研发团队规模达到 2000 人,2024 年,梅赛德斯 - 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将正式启用;已经在 2023 年获批北京市首批有条件自动驾驶(L3 级)道路测试牌照的奔驰,将正式在京启动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实测,进一步提速相关智驾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去年 11 月,奔驰与宝马共同宣布以 50:50 股比在中国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计划至 2026 年底,这一新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建设至少 1000 座超级充电站,约 7000 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 2024 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随着这些措施落地生效,可以确信德系车企的财务表现将实现新的提升。
最赚钱的中国车企比亚迪 全球盈利第 15 名
梳理中国上市车企发现,比亚迪以净利润 300.41 亿元成为自主车企盈利的领跑者,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突破 300 亿元的车企。放眼全球,比亚迪也是成为仅次于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将净利润放置于全球排名来看,比亚迪排行位居第 15 位,不及现代、起亚、福特的表现。这一定程度上也给中国车企提了个醒,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位居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但在车企盈利方面却仍处于 " 大而不强 "。这就要求中国车企在实现市占率提升的同时,在经营质量上也应该实现跃升,做好打持久投入的战斗准备。
蔚来成全球亏损最大上市车企 亏损达 207.198 亿
数据显示,2023 年蔚来汽车亏所达到 207.198 亿元,亏损幅度扩大 43.5%,处于上市车企垫底的尴尬地位。从销量蔚来,2023 年蔚来总销量为 16 万辆,同比增长 37%。营收为 556.179 亿元,同比增长 12.9%。结合销量以及财务表现来看,蔚来汽车每卖一辆就要亏损 12.95 万元。
2023 年,蔚来汽车整体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毛利率为 5.5%,同比下滑 4.9 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为 9.5%,同比下滑 4.2 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称,蔚来汽车 2023 年亏损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蔚来在研发和基础设施上的持续支出。2023 年,蔚来汽车研发费用为 134.3 亿元,同比增长 23.9%,连续两年突破百亿。过去几年中,蔚来在研发领網域的投入已超过 430 亿元。作为对比,尽管理想汽车 2023 年研发投入创纪录,达 106 亿元,这仍与蔚来汽车有一定的差距。
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3 年,蔚来在全球新建换电站 1035 座,累计建成 2350 座。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换电基础设施及用户中心的扩张,均加重了蔚来的资金压力。
回顾 2023 年,蔚来年交付达到 24.5 万辆的目标,2024 年蔚来汽车制定了全年 23 万辆的交付目标。蔚来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品牌 " 阿尔卑斯(乐道)",定价 20 万元 -25 万元,面向大众市场来填补当前品牌价格带空白。目前,蔚来已发布了 9 款车型,价格带为 30 万元 -80 万元。其中,预售价 80 万元的蔚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 ET9,将于 2025 年一季度开启交付。
韩系与法系车逐渐与中国市场脱钩
中在华市场表现不佳,并不代表全球表现不好,在这方面法系车和韩系车最有发言权。从韩系车来看,现代起亚全年交付新车 730.43 万辆,均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但在中国市场表现来看,北京现代 25.7 万台,仅为自主品牌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另外悦达起亚全年销售 16.6 万辆,其中有 8 万多辆是出口,扣除其出口,起亚在国内的终端销量只有 8 万多辆,比 2022 年的 9.4 万辆还下滑了近 15%,起亚在华已接近边缘化。
法系车 stellantis 集团在中国、印度及亚太的销量为 15.4 万辆,同比下降 5.1%,数据显示,2023 年神龙汽车累计销量为 8 万辆,与上一年同比减少 35.81%。可以说,法系车与韩系车在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发展 " 两张皮 " 让人意识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引领全球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浪潮的桥头堡,但并不对所有车企都起作用。这也为中国汽车出口全球提供了一项反向思考,中国车企不应该只在本土市场内卷,更应该考虑如何打造全球市场。
东风、广汽两大国企净利润下滑明显
在 15 家上市的中国车企中,广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45.08% 至 44.29 亿元,东风集团股份出现净利润亏损至 39.96 亿元。两家国有汽车集团利润走低,说明内部发展出现重大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广汽集团在 2023 年的销量以及营收都双双实现了上涨,广汽集团 2023 年业绩报告显示,集团在 2023 年取得了 250 万辆的销量成绩,同比增长 2.93%;同时 2023 年销售收入达 1287 亿元,同比增长 17.48%。
对于年度利润下滑,广汽集团负责人解释称,受到终端价格竞争加剧和广汽三菱重组的一次性影响,剔除广汽三菱重组一次性亏损 28.6 亿后,广汽集团 2023 年业绩整体水平与行业相当。另外,在整个市场呈现 " 自主崛起合资势弱 " 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广汽集团旗下两大支柱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在 2023 年销量分别下滑了 13.66% 和 5.47%,营业收入也下滑了 18.75% 和 6.52%。营收下滑幅度超过销量下滑幅度,意味着广汽 " 两田 " 受到了终端价格竞争加剧的影响。
东风集团股份 2023 年亏损约为人民币 39.96 亿元,与 2022 年相比由盈转亏。根据公告称,2023 年,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份额持续受到挤压,这对东风集团的合资业务造成了较大影响。集团 " 以价换量 " 导致乘用车成交价格下降超过 10%,直接影响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空间。
另外,东风集团股份乘用车业务销量下降 30.2%,这可能导致了整体销售收入的减少;集团在研发、市场推广、管理等方面投入增加。例如,新车型的上市推广费用增加、海外市场拓展费用增加以及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这些都可能导致了成本和费用的上升;东风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转型和投入增加,这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这些投入是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做准备。
华晨和恒大两个不 " 卖车 " 的企业,一个赚的多一个亏的多
相比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中国上市车企中,华晨中国和恒大汽车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华晨中国并未公布年销量数据,而恒大汽车则表示,截止 2023 年底累计交付 1389 辆。
根据华晨中国年报显示,2023 年共实现营收 11.21 亿,同比下降 0.82%,对于这一表现,公告称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燃油车对集团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持续减少所致。公告同时解释称,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公司对零部件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汽车金融市场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华晨东亚汽车金融在 2023 年下半年的收益增加,抵消了部分收入下降的影响。
虽然华晨中国未公布具体销量数据,但根据报告显示,华晨宝马去年的总产量约为 72.8 万辆,国内销量为 71 万辆,同比增加 6.8%。电动汽车部门实现了 110.6% 的同比增长,增速快过整体环境。此外,华晨宝马 2023 年出口量为 3.39 万辆,同比增长 13.1%。财报显示,华晨中国 2023 年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为 77.97 亿元,也就是说,华晨宝马 2023 年贡献了 77.97 亿元利润。以此计算,华晨中国其他业务仍处于亏损。自 2003 年成立以来,华晨宝马一直是华晨中国重要的利润来源。如今,华晨中国依然依靠华晨宝马 " 供血 " 活命。
恒大汽车公告显示,2023 年全年集团收入为 13.40 亿元,上年同期营收约 1.34 亿元。对营收同比增加的原因,恒大汽车方面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额的增长。但从恒大汽车 2023 年营收占比来看,有约 11.36 亿元收入来自物业销售,占据了整体收入的八成以上,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贡献率不足 11%。
恒大汽车 2023 年财报显示,其净亏损合计 119.95 亿元,同比增长 56.64%。公告还提到,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分别为 1108.41 亿元(2022 年为 989.06 亿元)及 376.93 亿元(2022 年为 686.51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29 亿元(2022 年为 2.2 亿元)。集团资产总额 348.51 亿元;负债总额 725.43 亿元,亏损仍是主基调。
至于销量方面,2022 年 9 月,恒驰汽车首款车恒驰 5 正式量产。公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恒大汽车共生产下线 1700 辆恒驰 5,累计交付超 1389 辆。" 报告期内,集团受到外部、内部因素影响,产销不达预期,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及员工队伍稳定受到影响。" 恒大汽车方面称。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除自身发展问题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恒大汽车想要破局非常困难。外界通过恒大汽车的表现或许可以读出,跨界造车拯救主业这条路并不好走。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汽车之家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