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全球上市車企2023眾生相:中國上市車企淨利潤繼續不足一個現代汽車,歡迎閱讀。
· 汽車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截至 4 月 16 日,汽車十三行對全球主要上市車企财報進行梳理。通過對比銷量、營收與淨利潤三項關鍵指标發現,全球車企發展向外界釋放出許多新的趨勢與信号。
盡管新能源智能化成為當前車市轉型主流趨勢,但通過數據對比發現,歐美日韓老牌車企無論是規模還是經營質量都要高于中國車企。在全球 31 家主要上市車企中,豐田、Stellantis、大眾、奔馳、特斯拉等全年淨利潤在千億元人民币以上,且保持主流增長态勢,持續引領全球車企經營業績。
中國車企中,2023 年經營質量最好的比亞迪股份,其 2023 年淨利潤為 300.41 億元人民币,位居福特汽車之後,在全球車企利潤排名中排列第 15 名。這也表明,中國車企經營質量相比全球車企仍存在不小差距。
除此之外,中國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德系車企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寶馬集團淨利潤下降超 3 成,大眾汽車集團淨利潤僅增長 13.1%。與德系相比,在中國市場表現力不足的韓系、法系車企經營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現代、起亞、雷諾全年淨利潤增長幅度均在 50% 以上。這些車企之所以在失去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前提下依然保持高質量發展,原因在于韓系車與法系車在全球市場發展的均衡性,這也為中國車企發展帶來新的視角,要想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全球化實現海内外均衡發展。
在中國造車新勢力車企中,除了理想汽車實現盈利外,其餘車企處于集體虧損态勢。蔚來受制于產品譜系、研發和銷售成本、渠道海外擴張以及換電等巨大成本,成為 31 家上市車企中虧損最大的企業。
結合全球上市車企綜合表現來看,盡管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轉型領網域找到市場感知和發展節奏,但放眼全球與歐美日韓傳統老牌車企的競争,除了站穩中國市場更需要把握全球市場優勢。中國汽車必須警醒,盡快尋找到打戰略戰役的能力,而不是在一兩次戰鬥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中國上市車企淨利潤不足一個現代汽車集團
在這份涵蓋全球 31 家上市車企的榜單中,中國車企為 15 家,幾乎占到榜單的一半。這些中國上市車企 2023 年全年銷量累計達到 1913 萬輛,而另外 16 家擴過車企銷量綜合為 6391.71 萬輛。在淨利潤方面,淨利潤為盈利狀态的中國車企綜合利潤為 896.33 億元,而現代汽車集團(現代 + 起亞)利潤為 1109.34 億元,中國上市車企利潤總和僅為現代起亞的 8 成左右,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在慣性思維中,近幾年韓系車在華面臨德系、日系下探以及自主向上的夾擊,韓系車在華表現日漸式微。中國汽車數據顯示,2023 年,韓系車在華市占率僅為 1.6%,在各國别系中表現墊底。
雖然在中國市場表現差強人意,但在全球市場上,現代起亞全球銷量均保持增長态勢,兩者總銷量為 730.43 萬輛,規模僅次于豐田汽車 1123 萬輛和大眾汽車集團 924 萬輛,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三。其中在美國市場共銷售 165.28 萬輛,同比增加 12.1%,成為繼通用、豐田、福特之後的 " 第四巨頭 ",而且與創下歷史最高銷量紀錄的 2021 年(148.91 萬輛)相比,也超過了 16 萬輛以上。
韓系車之所以在中國與全球表現呈現 " 冰火兩重天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韓國車企受惠于韓國出口歐美市場零關稅政策,在歐美市場有着極強的性價比優勢。另外,韓系車還區别對待市場,無論是在車型投放、安全性還是售後服務等方面,如北美市場得到優秀碰撞測試成績的車型,在中國市場卻碰斷了 A 柱。北美市場推行超長質保和長久的維護保養服務,而中國市場的質保和保養周期便短得多。這種雙重标準的态度讓消費者感到被忽視和不公平。在淨利潤的支撐下,韓系車可以充分支撐技術創新,如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技術、氫燃料電池等,韓系車也走在了行業前列。有國際咨詢機構分析,未來 3 年,包括大眾、豐田、現代汽車在内的跨國車企,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展開一次競争衝擊。
保時捷單車淨利潤 17.62 萬元 / 台 是比亞迪單車利潤的 17.8 倍
數據顯示,2023 年保時捷全年銷量 32.02 萬輛,營收 3139.48 億元,銷售利潤為 564.26 億元。得益于營收與淨利潤,保時捷上半年單車平均營收 98.05 萬元,單車平均利潤為 17.62 萬元,成為今年上半年最為賺錢的上市車企。相比之下,中國最賺錢的車企比亞迪,單車淨利潤僅為 0.99 萬元,保時捷單車淨利潤是比亞迪的 17.8 倍。
根據 2023 年保時捷業績報顯示,保時捷集團營收同比增長 7.7%,銷售利潤同比增長 7.6%。銷售回報率穩定在 18%,符合此前堅持 17% 至 19% 銷售回報率的預期,從長期看,保時捷的目标是實現 20% 以上的銷售回報率。針對中國市場,有分析人士稱,保時捷自進入中國以來擅長搞飢餓營銷。不過在保時捷負責人看來,中國市場競争激烈,很多車企進行大幅降價,但保時捷絕不會采取降價的行為,而是在全球範圍内根據各個市場的需求調整供給,使得在北美、歐洲、中國等市場之間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如此就可以應對各個市場的短期波動。在中國市場,保時捷将采取 " 質大于量 " 的策略。
進入 2024 年,将是保時捷的產品大年。保時捷計劃今年向市場推出 " 第三代 Panamera、新款純電動 Taycan、純電動 Macan、911 中期改款 " 等不少于四款全新或大幅改款的車型產品。保時捷方面表示,計劃在本年代(2020-2030)中期推出純電動 718 跑車,随後推出純電動卡宴。不僅如此,保時捷還計劃推出一款純電動 SUV,其 " 運動型 " 的定位将高于卡宴車型。這款全新的概念車基于保時捷開發的 SSP 運動平台,将在萊比錫制造。
頭部淨利潤車企呈現全球均衡發展趨勢
在 16 家跨國上市車企中,只有奔馳汽車集團、寶馬集團和本田汽車淨利潤出現下滑态勢,豐田汽車、stellantis 集團、現代汽車集團(現代 + 起亞)、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跨國車企全年淨利潤呈同比增長态勢,其中現代、起亞、日產等保持 50% 以上的增速。
之所以如此,這些車企最大的共性便是全球布局平衡。如豐田汽車,其海外制造廠分布在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南非等。豐田汽車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制造廠都采用本土化生產的方式,根據不同市場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和生產車型,提高車輛适應性和市場認可度。至今,豐田汽車都保持着全球各大陸規模均衡的狀态,不過度依賴某一區網域市場。
作為車企聯盟的 stellantis 集團,旗下涵蓋标致、雪鐵龍、菲亞特、Jeep、克萊斯勒等 14 個标志性汽車品牌。其中在北美和歐洲主要市場,分别實現 186.1 萬輛和 281.4 萬輛,淨營收分别達 854.75 億歐元、633.11 億歐元,同比分别增長 6.89% 和 32.87%。可以說,車企全球布局越是均衡,其銷量财務抗風險能力越強。stellantis 集團在歐洲、北美、南美、中東及非洲市場銷量與業績均同比呈增長态勢,對比在中國、印度與亞太地區銷量下滑,其他市場的 " 蓄水池 " 可以很快 " 填平 ",不影響整體營收淨利潤表現。
反觀奔馳汽車集團、寶馬集團,中國為其貢獻超三成的銷量和财務利潤,一旦中國市場出現波動,勢必對其整體财務營收產生連鎖反應。因此,跨國車企 "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可以很好保證車企的銷量以及财務表現。
新能源轉型需提速 德系車企投入產出比失衡
2023 年,奔馳、寶馬淨利潤出現同比下降,盡管大眾汽車集團淨利潤保持增長,但增長幅度為 11%,不及其他日韓系淨利潤增長幅度。這些數據表明,德系車企的經營質量遇到挑戰。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德系車企在華表現亟待提速。2023 年寶馬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交付近 10 萬輛,2023 中,奧迪在華純電車型 e-tron 系列在華銷量為 3.10 萬輛,奔馳則并未公布在華新能源銷量數據。即便不與比亞迪對比,參考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BBA 新能源銷量最高者也僅為理想汽車的一個季度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新能源智能化大趨勢,德系車企加緊追趕推新,并進一步加強本土化合作。以為奔馳為例,在產品方面推出全新 E 級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新一代 EQA 純電 SUV、EQB 純電 SUV,以及全新純電 G 級越野車、全新邁巴赫 EQS 純電 SUV、全新 AMG 純電 EQE 53 SUV 等一系列新能源產品,涵蓋不同細分市場。
在本土化方面,奔馳一直在加碼本土化研發,目前本土研發網絡已覆蓋京滬兩地,研發團隊規模達到 2000 人,2024 年,梅賽德斯 - 奔馳上海研發中心全新大樓将正式啟用;已經在 2023 年獲批北京市首批有條件自動駕駛(L3 級)道路測試牌照的奔馳,将正式在京啟動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實測,進一步提速相關智駕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去年 11 月,奔馳與寶馬共同宣布以 50:50 股比在中國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計劃至 2026 年底,這一新合資公司将在中國建設至少 1000 座超級充電站,約 7000 根超充樁。首批充電站計劃于 2024 年起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後續充電站建設也将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随着這些措施落地生效,可以确信德系車企的财務表現将實現新的提升。
最賺錢的中國車企比亞迪 全球盈利第 15 名
梳理中國上市車企發現,比亞迪以淨利潤 300.41 億元成為自主車企盈利的領跑者,也是唯一一家淨利潤突破 300 億元的車企。放眼全球,比亞迪也是成為僅次于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将淨利潤放置于全球排名來看,比亞迪排行位居第 15 位,不及現代、起亞、福特的表現。這一定程度上也給中國車企提了個醒,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新能源銷量位居全球新能源銷量第一,但在車企盈利方面卻仍處于 " 大而不強 "。這就要求中國車企在實現市占率提升的同時,在經營質量上也應該實現躍升,做好打持久投入的戰鬥準備。
蔚來成全球虧損最大上市車企 虧損達 207.198 億
數據顯示,2023 年蔚來汽車虧所達到 207.198 億元,虧損幅度擴大 43.5%,處于上市車企墊底的尴尬地位。從銷量蔚來,2023 年蔚來總銷量為 16 萬輛,同比增長 37%。營收為 556.179 億元,同比增長 12.9%。結合銷量以及财務表現來看,蔚來汽車每賣一輛就要虧損 12.95 萬元。
2023 年,蔚來汽車整體毛利率和汽車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毛利率為 5.5%,同比下滑 4.9 個百分點;汽車毛利率為 9.5%,同比下滑 4.2 個百分點。
業内人士分析稱,蔚來汽車 2023 年虧損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原因,是蔚來在研發和基礎設施上的持續支出。2023 年,蔚來汽車研發費用為 134.3 億元,同比增長 23.9%,連續兩年突破百億。過去幾年中,蔚來在研發領網域的投入已超過 430 億元。作為對比,盡管理想汽車 2023 年研發投入創紀錄,達 106 億元,這仍與蔚來汽車有一定的差距。
在補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23 年,蔚來在全球新建換電站 1035 座,累計建成 2350 座。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換電基礎設施及用戶中心的擴張,均加重了蔚來的資金壓力。
回顧 2023 年,蔚來年交付達到 24.5 萬輛的目标,2024 年蔚來汽車制定了全年 23 萬輛的交付目标。蔚來汽車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品牌 " 阿爾卑斯(樂道)",定價 20 萬元 -25 萬元,面向大眾市場來填補當前品牌價格帶空白。目前,蔚來已發布了 9 款車型,價格帶為 30 萬元 -80 萬元。其中,預售價 80 萬元的蔚來智能電動行政旗艦 ET9,将于 2025 年一季度開啟交付。
韓系與法系車逐漸與中國市場脫鉤
中在華市場表現不佳,并不代表全球表現不好,在這方面法系車和韓系車最有發言權。從韓系車來看,現代起亞全年交付新車 730.43 萬輛,均保持同比增長态勢。但在中國市場表現來看,北京現代 25.7 萬台,僅為自主品牌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另外悅達起亞全年銷售 16.6 萬輛,其中有 8 萬多輛是出口,扣除其出口,起亞在國内的終端銷量只有 8 萬多輛,比 2022 年的 9.4 萬輛還下滑了近 15%,起亞在華已接近邊緣化。
法系車 stellantis 集團在中國、印度及亞太的銷量為 15.4 萬輛,同比下降 5.1%,數據顯示,2023 年神龍汽車累計銷量為 8 萬輛,與上一年同比減少 35.81%。可以說,法系車與韓系車在中國與全球市場的發展 " 兩張皮 " 讓人意識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是引領全球新能源智能化變革浪潮的橋頭堡,但并不對所有車企都起作用。這也為中國汽車出口全球提供了一項反向思考,中國車企不應該只在本土市場内卷,更應該考慮如何打造全球市場。
東風、廣汽兩大國企淨利潤下滑明顯
在 15 家上市的中國車企中,廣汽集團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 45.08% 至 44.29 億元,東風集團股份出現淨利潤虧損至 39.96 億元。兩家國有汽車集團利潤走低,說明内部發展出現重大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廣汽集團在 2023 年的銷量以及營收都雙雙實現了上漲,廣汽集團 2023 年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在 2023 年取得了 250 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 2.93%;同時 2023 年銷售收入達 1287 億元,同比增長 17.48%。
對于年度利潤下滑,廣汽集團負責人解釋稱,受到終端價格競争加劇和廣汽三菱重組的一次性影響,剔除廣汽三菱重組一次性虧損 28.6 億後,廣汽集團 2023 年業績整體水平與行業相當。另外,在整個市場呈現 " 自主崛起合資勢弱 " 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廣汽集團旗下兩大支柱企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廣汽集團旗下廣汽本田與廣汽豐田在 2023 年銷量分别下滑了 13.66% 和 5.47%,營業收入也下滑了 18.75% 和 6.52%。營收下滑幅度超過銷量下滑幅度,意味着廣汽 " 兩田 " 受到了終端價格競争加劇的影響。
東風集團股份 2023 年虧損約為人民币 39.96 億元,與 2022 年相比由盈轉虧。根據公告稱,2023 年,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份額持續受到擠壓,這對東風集團的合資業務造成了較大影響。集團 " 以價換量 " 導致乘用車成交價格下降超過 10%,直接影響了銷售收入和利潤空間。
另外,東風集團股份乘用車業務銷量下降 30.2%,這可能導致了整體銷售收入的減少;集團在研發、市場推廣、管理等方面投入增加。例如,新車型的上市推廣費用增加、海外市場拓展費用增加以及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這些都可能導致了成本和費用的上升;東風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的轉型和投入增加,這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這些投入是為未來的市場競争力和長期發展做準備。
華晨和恒大兩個不 " 賣車 " 的企業,一個賺的多一個虧的多
相比于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在中國上市車企中,華晨中國和恒大汽車的表現同樣耐人尋味,華晨中國并未公布年銷量數據,而恒大汽車則表示,截止 2023 年底累計交付 1389 輛。
根據華晨中國年報顯示,2023 年共實現營收 11.21 億,同比下降 0.82%,對于這一表現,公告稱這主要是由于傳統燃油車對集團汽車零部件的需求持續減少所致。公告同時解釋稱,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公司對零部件的需求不斷上升,以及汽車金融市場的需求增加,特别是華晨東亞汽車金融在 2023 年下半年的收益增加,抵消了部分收入下降的影響。
雖然華晨中國未公布具體銷量數據,但根據報告顯示,華晨寶馬去年的總產量約為 72.8 萬輛,國内銷量為 71 萬輛,同比增加 6.8%。電動汽車部門實現了 110.6% 的同比增長,增速快過整體環境。此外,華晨寶馬 2023 年出口量為 3.39 萬輛,同比增長 13.1%。财報顯示,華晨中國 2023 年應占聯營公司之業績為 77.97 億元,也就是說,華晨寶馬 2023 年貢獻了 77.97 億元利潤。以此計算,華晨中國其他業務仍處于虧損。自 2003 年成立以來,華晨寶馬一直是華晨中國重要的利潤來源。如今,華晨中國依然依靠華晨寶馬 " 供血 " 活命。
恒大汽車公告顯示,2023 年全年集團收入為 13.40 億元,上年同期營收約 1.34 億元。對營收同比增加的原因,恒大汽車方面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銷售額的增長。但從恒大汽車 2023 年營收占比來看,有約 11.36 億元收入來自物業銷售,占據了整體收入的八成以上,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貢獻率不足 11%。
恒大汽車 2023 年财報顯示,其淨虧損合計 119.95 億元,同比增長 56.64%。公告還提到,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恒大汽車累計虧損及股東虧損分别為 1108.41 億元(2022 年為 989.06 億元)及 376.93 億元(2022 年為 686.51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29 億元(2022 年為 2.2 億元)。集團資產總額 348.51 億元;負債總額 725.43 億元,虧損仍是主基調。
至于銷量方面,2022 年 9 月,恒馳汽車首款車恒馳 5 正式量產。公告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恒大汽車共生產下線 1700 輛恒馳 5,累計交付超 1389 輛。" 報告期内,集團受到外部、内部因素影響,產銷不達預期,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及員工隊伍穩定受到影響。" 恒大汽車方面稱。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除自身發展問題外,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恒大汽車想要破局非常困難。外界通過恒大汽車的表現或許可以讀出,跨界造車拯救主業這條路并不好走。
—— END ——
目前已入駐平台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微博|汽車之家
新浪财經|富途牛牛|同花順|東方财富|雪球
鳳凰|騰訊|搜狐|網易|易車|知乎|百家号
商務合作
郵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汽車十三行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