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热搜之外,真实的汽车市场是怎样的?,欢迎阅读。
文|江小花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对当下的汽车市场感到一丝困惑。
我们已经对汽车品牌上热搜习以为常,但簇拥着它登上流量顶端的,或许并非一辆车的本身素质。却因一些周边杂音,酿就了流行于短视频的狂欢。而随着更多科技企业出身的领导者投身造车行业,让汽车品牌的发布会愈发接近于科技产品的模样。用华丽的辞藻修饰每一点技术方面的进步,用表格拎出竞争对手来举证自己产品的全面优势,在配上一句无敌手般寂寞的定语,自然能让围观的人们发出一声声惊呼,进而掀起一股舆论的热潮。
然而,又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是个 " 守旧派 "。依然笃信着作为家庭最大宗消费品之一的汽车,并非是一个隔几年就会被弃置的快消品。它本应该是以优秀的品质、过硬的质量和便捷的使用,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流量的热度可能转瞬即逝,新鲜的功能未必能够被天天唤起。而最终每天都承载着我们上班下班,与我们共同经历人生中各种难忘时刻的,须是一个足够有担当的成熟工业结晶。
热搜榜与熱賣榜,
真正的差别在哪里?
好在,打开销量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和我相似的人依然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流。众多新能源车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给与了消费者更多的新潮选择。但实际上,包括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在内,所有新能源车在乘用车销量的占比之中约 3-4 成。而一部分躺在各类热搜话题上的新造车品牌的销量,总是会单独做一份销量榜单,不但拒绝和主流品牌比拼销量,更美其名曰把主流品牌成为 " 传统车企 "。真正在汹涌的舆论波涛之下,能够推动汽车消费这条大江大河走向的,依然是燃油车。
这无疑会让我产生一种反差感。当我们看惯了各家车企已经内卷到以周销量为计的榜单,以为这些新鲜血液会横扫市场时,却发现国内汽车市场的基本盘之一的 A 级和 B 级市场,占据销量头部的品牌依然是那些 " 老朋友 "。
比方说广汽本田,2023 年,雅阁、型格、皓影三车全年累计销量分别达 171,200 辆、130,236 辆、132,870 辆,在国内汽车市场最主流的车型区间内,广汽本田的地位依然稳固——这似乎和我们想象中的场景并不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说,当新能源车打破了补能速度的桎梏,突破了续航里程的上限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改变。然而作为一个新造车品牌纯电车型的车主,我反而更加理解这些 " 老朋友 " 依然能够霸榜的原因——我亦坚信技术的发展终将拉平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使用体验上的水准线,然而真正容易让我们这些消费者感到焦虑的,是这些新晋的车企未必能够在自身的生命周期中完整兑现对于消费者的承诺。
而作为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他们所需要的品牌和产品,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这才是对于家庭消费者最安全和恰当的选择。而这才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消费端最大的区别所在。
汽车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积累信任,这个过程如同聚沙成塔。在广汽本田 26 年的历程之中,始终不变的,是对于造车有着绝不妥协的品质要求。对于消费者,广汽本田所做的是将充分验证的放心产品交给用户。而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它能够始终坚守着造车底线,不因抢市场而牺牲品质。
这些都是广本在积累消费者 " 人缘 " 时必不可少的特质。时至今日,能够让消费者在选择广本产品时安心的,是它的产品品质一如既往,是它随处可见,遍布全国的 500 多家 4S 店,是稳定的产品阵容和优质的企业运营。当我们撇开流量的浮沫,审视汽车销量这件事时,发现支撑一家车企的,正是这些能够被企业所坚守的细节。而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选择,是投入以车企的信任。
遥遥领先还是步步为营,
究竟哪个才是汽车市场的前进方向?
对于今日汽车市场所见与所感的反差,不止体现在销量之上。在我们已经接近定式的思维中,新造车品牌的产品就应该拥有更高的性价比。原因在于新品牌需要拥有特点的产品力和更符合消费者期待值的价格来拼杀出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如果把广汽本田型格这辆车和新造车品牌的中级轿车放在一起,怕是有些人会觉得这辆燃油车的配置和智能水平会稍落下风。但实际上,型格所搭载的 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拥有包括 ACC 主动巡航控制系统、车道保持、车道偏移抑制、交通标识识别等一系列的辅助驾驶功能。
不仅配置的全面性足以让标榜 " 自动驾驶 " 的新造车车企汗颜,而且其在驾驶过程中的易用度也经过了前期不断的论证和测试,做到了足够丝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其实原因很简单,广汽本田这样的车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并非短期之内就能够被超越。而从成本的角度考量,足够的装机量才能保证所用配置的边际成本更低,即使是同样的成本,销量更多的车型自然能够搭载更多的配置和功能,这种市场规律并不能通过个人意志来改变。
除了基础的市场逻辑外,一个企业的精神因素也不可被忽视。广汽本田所坚守的科技,是以人为本的科技。他们始终关注的是驾驶者与乘客从安全到舒适的全方位驾乘体验。所以在广汽本田这里,智能化不应该等于娱乐化,保障驾乘安全,才是智驾科技的底线。在看不到的地方,型格这辆车配置的 10 个安全气囊来护全车乘客周全,仅是这项基础的被动安全配置,诸多新造车企业的同级别车型就很难对应得上。
很多新造车车企营销得玄而又玄的科技术语,主流车企未必能感受到其带来的技术冲击。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辆好车所应具有的基础素质就摆在那里。主流车企并不是与新造车站在对立面,而是立足于长期主义,真正关怀每一位消费者的车企,拒绝的是以噱头博眼球的产品设计和技术。
这些不仅不好用,而且还有可能不安全的产品,危害的是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默默做好本职,终会被消费者感受到诚意所在。真正沉得住气的品牌,才能够屹立浪潮之中岿然不动。那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坚定的主心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