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政策加码,反弹持续,看看数据视角下港股8月会怎么走?,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满投财经
政策加码,反弹持续,看看数据视角下港股 8 月会怎么走?
在国内政策预期升温的影响下,市场资金回流明显,国内股票市场的反弹还在继续。
截至 7 月 31 日收盘,恒生指数重新回到 20000 点之上,日内涨幅达 0.82%,最高涨至 2.2%;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一度涨至 5%,最终报收 1.87%。截至 7 月 31 日,恒生科技指数 7 月整月上涨达 16%,恒生指数涨超 6%。
在 7 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市场自然会把目光投向不远处的 8 月,那么 8 月资本市场会如何表现?市场是短暂回头?还是会走向牛市?在资金层面上,港股市场的主力又会出现在哪个赛道上?
政策加码带动内外资金流入港股
7 月 24 日以来,随着国内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积极表态,国内市场整体维持亮眼走势。截至 2023 年 7 月 28 日,恒生指数周涨幅达到 4.4%,和上证指数、沪深 300 一同跑赢全球指数,拉起了反弹的大旗。
纠其原因,政策因素带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在政治局会议中,会议提及了对消费行业的政策推新,淡化 " 房住不炒 " 的房地产政策,并提出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从港股市场近期的盘面来看,截至 7 月 28 日,医药、非必需消费行业表现最好,其次为地产建筑业。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互联网行业受益于消费概念,整体涨幅同样亮眼,类似美团(03690.HK)、哔哩哔哩(09626.HK)、快手(01024.HK)等标的涨幅均在 10% 以上。
具体表现形式上,资金流入是最主要的诱因,其中既有来自国内的资金,也有来自国外的。截至 7 月 28 日,港股通累计总成交额达到 1601.09 亿元,其中买入成交额达到 869.79 亿元,净流入金额达到 138.49 亿元,周变动幅度达到 244.5%,来自国内的资金流入明显。细分行业来看,最大净流入軟體与服务行业,最大净流出为银行行业。
在海外资金方面,根据 wind 数据显示,2023 年 7 月 21 日至 7 月 28 日之间,外资中介资金周内净流入达到 45 亿港元,其中最大净流入为保险行业,最大净流出軟體与服务行业,和国内资金流向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港股内、外资最大的共识是净流入制药行业,净流出银行。在軟體、汽车零部件等领網域,外资和南向资金出现了一定分歧。
具体到个股来看,截至 7 月 28 日收盘,南向资金最大净流入的前五名个股为快手(01024.HK)、腾讯(00700.HK)、康龙化成(03759.HK)、美团(03690.HK)和小鹏汽车(09868.HK)。而外资中介资金最大净流入的 5 只个股为友邦保险(01299.HK)、伟禄集团(01169.HK)、商汤(00020.HK)、联想集团(00992.HK)和工商银行(01398.HK)。
数据验证缺乏," 牛回速归 " 尚需时间
从历史上看,在高层会议对资本市场进行表态后,国内股市的定价会明显倾向于看多、积极。如 2012 年的 " 股市信心论 ",2015 年 9 月股灾后提出 " 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本次 7 月 24 日的 " 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表态罕见,对市场的提振反馈也相当明显。
然而信心带来的驱动往往是暂时的,真正能够反转股市趋势的决定性因素依旧是经济数据。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A 股 & 港股上半年的走势不佳,反映的也是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情况,若想实现明确的风格切换,从科技 TMT 转向周期,还需要后续政策的切实落地,或是经济连续 2~3 个季度向上的过程,而这些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
国内方面,扩内需增消费被视为带动国内经济回暖的主要方向,但为此需要的落地政策配合要求较高,或许还会出现 2021 年 " 消费券 " 促消费的政策浪潮。在其他数据方面,出口数据依旧承压,地产修复还需要时间,且需要政策协助。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上述数据得到修复," 牛回速归 " 才有望成为现实。
而在海外流动性方面,7 月 26 日,美联储在 FOMC 会议后宣布加息 25bp,美联储理事会一致投票同意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 5.25%-5.5% 的水平,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由于通胀数据超预期改善,且经济维持温和扩张,美国似乎已经从年初的经济窘境中走了出来,美联储也不再认为 " 经济会陷入衰退 ",因此一季度 & 二季度预测的加息停止时期可能会进一步后延,对海外流动性产生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息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首次提出愿意在通胀回落至 2% 之前就停止加息,被市场解读为鸽派信号,若后续美联储能够将停止加息的计划提上日程,对流动性带来的宽松效应也有望利好港股市场的表现。
业绩視窗敏感度高,关注优质赛道 + 绩优股
截至 7 月 30 日,港股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估值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恒生指数和全球主要股市相比估值处于较低的水平。和历史相比,截至 2023 年 7 月 28 日,恒生指数向前 12 个月预测市盈率为 9.73 倍,处于历史均值下方 1 倍标准差以下,存在上行修复区间。
随着经济悲观预期的向上修正,港股是存在估值修复机会的,但这需要经济数据来验证。当前背景下,支撑港股反弹持续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情绪,即政策支持带来的未来预期向好,而除此之外,能够验证修复的因素则主要来源于业绩预期。
从近期的个股涨幅来看,港股市场当前对业绩预期的敏感度较高,公布业绩超出预期的标的往往在估值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涨幅,比如明源云(00909.HK)、金蝶国际(00268.HK)、海信家电(00921.HK)等业绩表现良好的企业,在过去一周中分别实现了 31%、20%、6.66% 的涨幅。
结合当前港股市场的环境,受到资金关注的行业、处于低估值的行业,其中的个股表现或许会出现分化,处于上述行业且业绩较好的公司将得到明显的资金关注,投资者可关注相关标的的业绩预期,获取超额收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