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七大OTA更新,AITO问界再次定义汽车“智能天花板”,欢迎阅读。
要让消费者买到的每一台问界车,都是体验的起点,而不是体验的终点。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AITO 问界开启了发售以来最 " 重磅 " 的 OTA 系统更新。
实际上,从 7 月初开始,就有很多 AITO 问界车主在微信群、微博、B 站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 " 狂炫 ",甚至引发了很多其他新汽车品牌车主的 " 羡慕与妒忌 "。车主 @小灰灰与大恐龙在 B 站上发布的视频《昨天,问界车主全疯了》,引发了 71.6 万次观看和激烈讨论。
AITO 问界此次 OTA 系统更新之所以被称为 " 重磅 " 和引发大量汽车用户 " 围观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点:
规模大、范围广,覆盖了 AITO 问界所有用户。根据 AITO 问界官方信息,从 7 月 15 日起,所有问界 M5 增程版、问界 M5 纯电版和问界 M7 的车主,都可通过分批推送实现 OTA 更新。这种 " 新车型上市,服务不忘老用户 " 的方式,与很多新能源品牌 " 背刺老用户 " 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创新功能多,并且 " 主打的就是一个智慧更新与实用体验 "。本次更新带来了包括 HUAWEI DATS、小艺智慧助手、车内关怀模式、音频均衡器、智慧寻车等七项重要功能更新,在驾乘体验、智能座舱、人车互動等领網域完成了自我进化,并再次打破了多个行业 "天花板",进一步夯实了余承东对于 AITO 问界智能化体验 "遥遥领先" 的承诺。
’
七大功能更新背后的 " 华为式创新 "
从汽车到智能汽车,背后是百年汽车产业深层次的巨大变革,其中 OTA(Over the Air 在线更新)技术尤为关键。
OTA 技术在智能手机领網域已经非常常见,但放在汽车领網域,需要改变整车电气架构,以及对车企本身的系统、軟體、生态与运营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很多车企将 OTA 视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伴随 OTA 系统更新带来的整车体验与功能不断成长进化,也成为很多消费者购买智能汽车的重要考量。
以 AITO 问界此次开启的七大功能更新为例,既体现了华为基于深厚技术积累带来的强大创新能力,也让外界再次感受到了华为以用户为中心 " 打造极致体验 " 的产品理念。
HUAWEI DATS是华为自研的扭矩动态自适应调节的技术,相比传统汽车传统结构,其显著优势是通过感知车轮与路面的动态接触情况并进行策略计算,实现整车控制和扭矩动态自适应调节,一方面提升不同路面状况的通过平顺性,另一方面则通过最大限度的能量回收,有效延长电动车的续航能力。这两方面的优势,对于如今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而言都至关重要,因此也被业界称之为 "电气时代的 QUATTRO 技术"。
但是 " 改变百年汽车传统 ",绝非易事,可以说困难超乎想象。华为 DATS 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提升车辆强动能回收效率的同时,解决 " 车辆前窜 "、路面瞬间识别与系统调优响应等操控性难题。但这两者在传统方案中很难兼得,甚至互为矛盾。因为强动能回收效率,意味着电机需要在车轮机械动能与电能转化中更加强势高效介入,但复制的道路状况与行车场景,往往让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造成驾乘者者的行车 " 顿挫感 " 加剧。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进而打破传统产业天花板,这是一条典型 " 难而正确的路 ",也是以技术见长华为的最擅长打法。HUAWEI DATS 研发团队调阅了海量的技术文档,创新性地提出了轮端扭矩信号收集方案,类似于将脚部到大腦的传输变更为 " 膝跳反应 ",在车轮端就能完成扭矩信息收集和扭矩策略分配,从而大大降低了 DATS 系统的反应时延,显著提升驾乘舒适性、安全性,有效降低晕车感。
同时,HUAWEI DATS 研发团队还驾驶车辆几乎 " 丈量过重庆每一条山路 ",从歌乐山到爬虎峰山,从落雪的冬天山路到盛夏城区内环进行了大量场景验证,仅整车实测数据就超过 1TB。最终,完成版的 HUAWEI DATS 实现了 AITO 问界 4ms 识路响应,相比行业车辆路面感知响应速度提升 100 倍,极大提升电动车的驾乘感。问界 M5 EV 在城市道路工况下电池续航提升 10%,进一步降低了很多纯度车辆用户的 " 续航焦虑 ",同时为所有 AITO 问界车主创造了实在的 " 低功耗价值 "。
"小艺 " 免唤醒功能也是本次更新的重要功能之一。相比其他汽车上的语音互動助手需要固定的 " 你好,XX" 等类似唤醒词开启应用,本次 OTA 更新后 AITO 问界用户可以无需任何唤醒词的情况下直接下达命令,如 " 导航到朝阳公园东门停车场 ",小艺语音助手都能 " 听得到、听得懂、秒执行 "。
那么为何市面上的其他车载语音助手都还需要 " 唤醒词 "?主要原因是长期等待过程中会形成对车机系统资源的高占用率和高功耗。华为研发团队通过用户实用习惯和场景洞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推出了 " 端侧 ASR+ 端侧 NUL" 的语义理解方案,基于轻量级端侧的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模型,实现了 " 小艺 "" 误唤醒率 " 远低于行业,同时人机响应加载效率控制在 200 毫秒级以下,相比行业效率提升了四倍,从而完美解决了 AI 语音识别率与误唤醒间的 " 杠杆平衡 " 难题。
除此之外,此次七大功能更新还包括车主短暂离车过程中无需担忧的 "车内关怀功能"、让车内空间秒变车主私人调音室的 "音频均衡器功能"、自动记录停车位置信息的 "智慧寻车功"、支持异账号登陆与车内乘客都可使用的 "超级桌面新功能",以及在 HarmonyOS 3 海量车机应用基础上更多应用的加入与全面适配优化等等。
可以说,七大功能的 OTA 更新,每一项都与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直接相关,背后则是华为投入的大量资源以及研发人员的巨大努力,也包括很多 " 另辟蹊径式的灵光乍现 "。华为的优势,是不仅有面向行业天花板勇于打破传统边界的决心,更有提出全新解决方案并将其实现的深厚的技术实力。而这一切努力,都让 AITO 问界一步步成为 " 最好的自己 "。
就像余承东所说:"在消费者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华为都花了血本用最好的技术,匹配最好的手段去优化更新"。
’
軟體定义汽车,问界模式 " 遥遥领先 "
智能电动网联化掀起了百年企业行业最重要的一次跃迁式变革。如果说电动化(新能源)是上半场,那么智能化(新互動、新体验和新生态)就是下半场。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报告,在 2022 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28% 的基础上,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 850 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 36%。而根据行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份额占比将 50%,预计 2030 年占比将达 74%。也就是说,汽车智能电动网联化变革正在加速完成 " 上半场 ",而下半场的 " 决胜战 " 已经开启。
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就是 " 軟體定义汽车 " 已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大众汽车前 CEO 赫伯特 · 迪斯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明确表示:"軟體将占据未来汽车创新的 90%"。这也给 " 技术与軟體领先公司 " 弯道超车传统车企提供了无限可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与特斯拉与华为。
特斯拉汽车量产之初,很多传统车企吐槽其 " 装配工艺太差 ",大屏配置与軟體设计 " 不如机械按键牢靠 "。但特斯拉不仅完成变革了汽车电气架构,还创造了 " 軟體 + 硬體 " 向用户出售服务和产品的全新商业模式。三年前,特斯拉收入结构中軟體创新收入占比约 5%,如今业界预估这一数字有可能增至 30%。相似的情形在智能手机行业也同样出现:2022 年苹果軟體和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19.8%,已远超 Mac 和 iPad 的硬體收入比例。
华为 " 不造车 ",但却依托其强大的技术积累,推动了中国汽车智能电动网联化的两大引领革新:
一是将具备持续引领优势的 ICT 技术," 迁移 " 到智能汽车最核心的軟體系统与相关的硬體系统中。
比如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整车控制分别对应三大平台,同时借助底层硬體与作業系統(Harmony 车机 OS)的核心能力,带领汽车合作伙伴打造出了全新的 " 标杆案例 ",并引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向深度智能化革新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此次 OTA 更新带来的 " 小艺 " 免唤醒功能,就是基于对核心硬體底层的深度理解," 小艺 " 免唤醒放在 NPU 上进行推理,充分发挥华为软硬體一体化创新优势,不仅让平均 CPU 内存占用几近可忽略的程度,还大幅提高神经网络的运算速度,从而一举解决了传统车机语音助手的痛点和尬点,推动人与车机交流更加接近于人与人之间的 " 拟人化互動 ",再次刷新智慧出行新体验。
再比如支持自动记录停车位置信息的 " 智慧寻车功 "。传统停车场景非常复杂,车位信息识别比较困难,同时还必须兼顾给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华为通过推动汽车电气化与軟體架构革新,同时依托其在强大的端侧计算、图形影像算法(如自研 OCR AI 算法),以及惯性测量传感器与对卫星失联状态下的位置算法补位相结合、引入 HarmonyOS 领先的隐私安全能力对影像进行脱敏处理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 " 停车易寻车难 " 与 " 隐私泄露招人烦 " 的两大普遍车主痛点需求。
另一个,则是软硬一体化的 OTA 更新能力,并且可以更加广泛地覆盖 " 老用户 " 利益。
这两大能力,同样是包括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内的技术瓶颈难题。軟體可通过 OTA 更新,但如何实现车辆出行的整体跃迁,背后实际上是对軟體一体化融合深度创新能力与整车技术把控上的比拼。
以 HUAWEI DATS 为例,AITO 问界 M5EV 版新车发布之后,很多问界老用户都对余承东强调的这一 " 遥遥领先 " 创新技术念念不忘。没想到仅时隔约三个月之后,AITO 问界就宣布将通过 OTA 更新形式面向问界 M5 增程版、问界 M5 纯电版、问界 M7 的车主 " 全系搭载 ",这也是很多 " 问界车主全疯了 " 视频引发全网激励讨论,并让很多问界车主感到 " 超预期惊喜 " 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还有 " 音频均衡器功能 " 功能。音乐是驾车出行用户最常用的娱乐方式,AITO 问界此次 OTA 更新之后将拥有五段式自定义均衡器,支持低音、中低音、中音、中高音和高音的调节,再加上行业领先的 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让车内空间秒变车主的私人调音室,也通过軟體更新方式省去了很多用户买车之后动辄万元以上的车载音响后装更新费用。
" 广網域用户 OTA 更新 " 同样是华为一贯的系统级軟體优势能力。去年发布的 HarmonyOS 3.0,就覆盖了华为手机六年前的老用户(包括 2016 年发布的 Mate 9 机型),对比之下很多品牌手机系统维护只有 2 年半到 3 年的时间,这得益于华为在 HarmonyOS 作業系統的强大投入,也充分体现了华为对服务老用户的高度重视。
以 AITO 问界为代表的全新 " 軟體定义汽车 " 能力,让用户摆脱了过去传统汽车 " 到手即贬值 " 与 " 龟速功能更新 " 的痛点体验,通过广網域 OTA 实现海量车辆的軟體功能突破与整车体验持续进化,不断赋予汽车新能力与新价值。这也是余承东所强调的 AITO 问界 " 常用常新 " 以及 " 友商学不会的能力鸿沟 ",同样突显了华为联手汽车合作伙伴推动智选车模式的 " 先天优势 " 与巨大创新潜力。
就像余承东所说:"要让消费者买到的每一台问界车,都是体验的起点,而不是体验的终点"。
’
从鸿蒙车机 OTA 自由
看车机系统 " 当自强 "
2022 年底的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公开呼吁称:手机作業系統的缺失,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在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的转换过程中,如果没有作業系統,芯片再强,汽车做得再好,都是在沙滩上起高楼。"
实际上,从 PC 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企业尽管不断提升智能终端与軟體应用层面的创新,但时刻都在面临底层核心技术 " 缺失 " 的困扰,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在作業系統领網域的 " 卡脖子 " 已经成为现实。在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加剧与中国向 " 第一汽车生产与出口大国 " 迈进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电动网联化变革,必须想现在就要考虑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底座,一劳永逸的解决汽车作業系統与核心軟體的 " 卡脖子 " 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 AITO 问界开启的七大功能全新更新,既再次验证了 HarmonyOS 系统在軟體定义汽车与智能化变革中车机系统自主的重要性与显著技术创新引领力,也代表了华为敏锐的战略前瞻力与产业担当。
《壹观察》认为,从 AITO 问界仅用 15 个月就创造了十万台量产车下线这一新能源品牌新记录,到新车发布后仅三个月就完成全網域老用户的七大功能 OTA 更新,华为问界模式已经快步走过了其他车企 "看不起、看不懂" 的阶段,而 "学不会、追不上" 让华为智选车模式优势不断验证,也是余承东强调科技企业在汽车智能化变革大潮过程中必须具备 " 战略层面定力 "、才能 "走得好、走得稳、走得长久" 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