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奔驰决定向现实低头,欢迎阅读。
2023 年财报公布后,关于 " 奔驰放弃全电动车计划 " 的传言甚嚣尘上。其实,这只是奔驰基于自身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一场博弈。当前,受政策和市场影响,不少传统汽车厂商在电动化布局上都较此前更谨慎了。
作者 | 刘冬雪
正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喊出 " 电比油低 ",抢食燃油车市场的蛋糕时,另一边却有厂商悄悄放慢了脚步。
2 月 22 日,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发布了 2023 年财报,尽管受到供应链、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奔驰在全球的整体销量仍然取得了正向增长。
总结过去的财年,该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集团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網域开展前沿创新,电动产品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然而,奔驰集团嘴上肯定着电动化转型,脚下却忙踩 " 刹车 ",将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最高达 50% 的目标时间节点,向后推迟了 5 年。另据外媒报道,奔驰计划今年年底,在下一代紧凑型电动汽车上市时,弃用公司专门推出的全新纯电动品牌 "EQ"。
消息很快传入国内,关于 " 奔驰放弃电动车计划 " 的传言沸沸扬扬。3 月 7 日,梅赛德斯 - 奔驰正式回应称,奔驰对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不变。在中国市场,奔驰将继续推动电动化转型,给客户带来丰富豪华产品选择。
虽然关于 "EQ" 品牌是否会消失,奔驰没做说明,但能看出其对中国市场反应的重视。毕竟去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梅赛德斯 - 奔驰汽车都在中国销售。
一个小插曲是,3 月 12 日,康林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谈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的反补贴调查,他呼吁欧盟降低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并直言保护主义 " 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
01
全球电动化计划推迟
" 奔驰放弃电动车计划 " 的传言是从公布 2023 年财报后开始的。
在这份财报中," 审慎 " 是奔驰公司的关键词。数据显示,2023 财年,奔驰的营业收入为 1532.2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2044.2 亿元),同比增长 2.1%。在销量上,集团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销量累计约 249.2 万辆,仅同比增长 1.5%。
在营收与销量微增的背后,2023 年,奔驰集团的息税前利润为 197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548.6 亿元),同比下降 3.9%;净利润为 145.31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142.3 亿元),同比下降 1.9%。
面对这样的成绩,集团对于 2024 年也是审慎乐观。奔驰方面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将继续充满高度不确定性,预计乘用车销量将与 2023 财年持平,乘用车业务调整后销售利润将低于 2023 年,预计在 10%~12% 之间。其中,纯电车和插混车的销量占比不会有太多变化,仍保持在 19%~21%。
相较于对今年业绩的预期,奔驰在财报中对电动化转型的态度更让外界感受到 " 寒气 "。
财报显示,集团不会放弃内燃机,并且按计划将在 2030 年前,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达 50%。
然而,三年前奔驰可不是这样说的。2021 年 7 月,梅赛德斯 - 奔驰公布了最新的电动战略规划,宣布要向 " 全面电动 " 转型。按照奔驰的计划:到 2025 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达 50%;2030 年全面达成产品电动化。
▲(2021 年 4 月 7 日,北京王府井,王府中环购物中心,奔驰在北京的首家 EQ 体验站,奔驰 EQC 纯电 SUV 新能源豪华车)
奔驰当年做出这份火力全开的规划有一个大背景,就是欧盟在 2021 年 7 月提出的 "Fit for 55" 提案。
环保主义在欧洲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欧洲各国力推的事项。
欧盟的 "Fit for 55" 提案,意在到 2030 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55%。提案中指出,到 2035 年欧洲销售的新车碳排放要减少 100%。这也暗示车企,2035 年后,只能销售纯电动汽车。
反应快的汽车巨头很配合,陆续释放出自家的禁燃时间表。
比如,美国通用汽车计划 2035 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福特汽车表示,到 2030 年之前,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全面切换为纯电车,集团旗下林肯品牌更是宣布 2022 年全面停售停产燃油车。日本的日产和本田也分别表示在 2025 年后和 2040 年开始全面停售燃油车……
而身处欧盟的创始国、也是汽车工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德国的汽车品牌也做出动作:奥迪宣布 2033 年逐步停止生产内燃机车型;大众集团计划在 2035 年前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
奔驰虽然也跟进了,但管理层之后一再透露出对电动车市场的担忧。2023 年年底,康林松称,多项研究表明,客户对电动车犹豫不决,到 2030 年,哪怕是欧洲也不见得准备好推出全电动产品线。那时的他就认为,应该让内燃机自然消失,不能强制人为转型而忽略市场需求。
如今,随着财报的披露,奔驰终于下定决心,及时调整脚步。
02
不必急于求成
作为德国车企的标杆,相比高谈理想,奔驰还是偏务实的。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欧洲乘用车销量合计为 1284.75 万辆,同比增长 13.7%,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 301 万辆,市占率为 23.4%,仅比上一年增长 0.4%。
消费数据分析公司 Langston 认为,欧洲纯电车销量之所以增长,只是在消化之前因供应链瓶颈产生的积压订单,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需求。《福布斯》则直接指出,欧美电动车市场可能已进入 " 平台期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电动车价格高于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
咨询公司 Ptolemus Consulting Group 做过统计,2015 年 ~2022 年间,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从 6.7 万欧元降至 3.2 万欧元。而欧洲生产的电动车价格却增长了 17%,从略低于 4.9 万欧元上涨至超过 5.5 万欧元,这让很多普通欧洲人无法承受。
另据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欧盟 27 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 62.1 万台。相比之下,中国一年内新增的公共充电桩就有 92.6 万台,是前者的 1.5 倍。
而在美国市场,虽然 2023 年电动车销量迎来了重要里程碑,美国消费者购买了 118.9 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 46%,但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
" 现在大量滞销电动车停在我们的停车场,市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去年年底,美国超 3000 家汽车经销商致信政府,呼吁放缓电动车发展计划。
经销商们认为,美国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不稳定、动力电池原料供应不足,并且电动车的价格比传统燃油车贵出了 20%~30%,美国消费者目前不愿进入市场。
▲(图源 / 梅赛德斯 - 奔驰官网)
再看中国市场,自 2018 年以来,奔驰先后推出 EQA、EQB、EQC、EQE 和 EQS 等产品,但 "EQ 系列 " 属于紧急上线的 " 油改电 " 车型,诞生之初就有不少争议,近两年销量也不甚理想。
2022 年,奔驰 EQ 系列车型在华累计销售仅 1.48 万辆。进入 2023 年后,EQ 系列销量持续低迷,其中 EQE 销量为 8471 辆、EQA 为 4012 辆、EQB 为 6667 辆、EQC 为 3172 辆、EQS 为 2272 辆,一年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如追着它打的国产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单季度的销量。
欧美和中国市场合计占据奔驰 2/3 以上的销量,前者是整体市场低迷,后者是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奔驰的电动车没能复刻燃油车时代的神话。
财报显示,2023 年,奔驰纯电车销量为 24 万辆,在其整体销量占比中仅有 9.7%。若是按原计划,奔驰需要在未来两年,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从不足 10% 到 50% 的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告诉「市界」,奔驰的电动车高投入低产出,可以说是卖一辆亏一辆。" 这种情况下,放缓节奏比急于求成得当。经历几代车型迭代后,奔驰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奔驰暂缓电动化的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表示认可,公司股价一度上涨了 5.9%。
03
放缓不是放弃
不只是奔驰,不少传统汽车厂商在电动化布局上都较此前更为谨慎。
比如,去年 12 月,奥迪官方宣布,会放缓推出电动车的速度,短期内继续推出内燃机、插电混动汽车。通用汽车同样在去年年底确认放弃之前制定的:从 2022 年 ~2024 年中期生产 40 万辆电动车的目标,并将旗下电动皮卡的生产节点推迟了一年。
上个月,福特汽车推迟了数十亿美元的电动领網域投资计划,并削减了电动车产量,调低了相应利润率目标。目前,福特汽车正着手开发成本更低、并能更迅速盈利的小型电动车,因为此前福特汽车在电动车领網域的亏损每年都达到数十亿美元。
只不过,不同汽车厂商调整电动车计划的理由不尽相同。市场冷淡、入不敷出是共性原因,除了这些,大家也有自己的算盘。
如果说,三年前 "Fit for 55" 提案的 " 一刀切 " 促使汽车厂商定下激进目标,那此番大家放缓节奏,与欧盟对内燃机的豁免也有一定关系。
此前,欧盟在推进转型上要求较为严苛,这需要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做出变革,也需要汽车厂商在相对短期内进行大量的研发、生产资源投入,给厂商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考虑到本国的支柱车企,德国与意大利联合其他支持的国家组成了 " 反禁燃令联盟 "。在该联盟的坚持下,欧盟重新修改了于 2023 年 2 月 14 日通过的《2035 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協定》。協定修改的内容是,2035 年后,欧盟国家除纯电车外,还可销售添加 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车。
理论上,使用 e-fuels 的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就实现了碳中和,也能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并且,e-fuels 能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兼容。
对当地汽车行业来说,这意味着还可以继续使用加油站等现有的设备,也能保存内燃机现有的产业链。像奥迪、保时捷、宝马等在 e-fuels 上早就开始了研究,或是投资了相关的能源公司,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传统汽车厂商不愿放弃自身领先的内燃机技术,也不敢把未来完全押注于电动车。欧盟通过 e-fuels 的解决方案,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同样也为车企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开放路径。
不过,虽然 e-fuels 技术有发展前景,但其在成本可行性上还未得到验证,且补能设施数量也很有限。本田新型插电式氢燃料电池汽车 CR-V e 产品规划经理 Junichi Miyahara 也承认 " 目前还没有针对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完美解决方案 "。
▲(当地时间 2023 年 7 月 12 日,德国斯图加特,博世集团的员工在公司的生产基地研究燃料电池动力模块。)
原本奔驰早在 1997 年就成立了一家主要负责氢燃料电池研发、储备的子公司。之后在 2013 年还与福特、日产合作开发了燃料电池车 GLC F-Cell,只不过,三家企业入坑以后发觉,燃料电池耗资巨大,简直就是个无底洞,于是 2018 年,该项目就被冻结了。
两年后,也就是 2020 年上半年,奔驰正式宣布取消开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计划。2023 年 4 月,奔驰 CEO 奥拉・凯伦尼乌斯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强调,集团不会投资 e-fuels 技术,而要全力发展电动车。奥拉指出,电动车的普及需要建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这也是奔驰正在投资的领網域。
奥拉表态后半年多,奔驰中国和华晨宝马签署了合作協定,双方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以运营超充网络。
今年 3 月 4 日,双方合资公司——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按计划,到 2026 年底,该公司将在中国建设至少 1000 座超充站,约 7000 根超充桩。
一位充电设备制造业人士告诉「市界」,现在高端车企都在做品牌站,投入费用高,规模有限,通过合资建站的形式,有利于分摊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为适应新能源化的中国市场,梅赛德斯 - 奔驰也像大众集团一般,通过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寻求突破。
去年 7 月,外媒曝光了一组疑似新款奔驰 CLA 的路试谍照。据悉,新车是由奔驰与吉利联合打造,双方拟定在第三代 CLA 国产版车型上推出混动版本及纯电版本,其中混动版车型将搭载吉利的雷神电混 8848 系统,预计新车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布,年底上市。
而在欧洲市场,由于本土的电池厂仍未进入规模量产阶段,据 36 氪消息,包括宝马、PSA、雷诺、戴姆勒、大众等车企,几乎对中国电池厂商统一提出了相似要求,2027 年之后的电池必须本地化。
或许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 3 月 10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欧美企业并非不想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等因素的挑战。
至于欧美汽车巨头推迟电动化进程对中国车企的影响,朱华荣坦言,可能会延缓中国汽车向这些地区进军的速度。" 他们在放缓,我们在加速,两者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可能会形成新的更强的竞争力。"
奔驰调整电动车步伐只是车企基于自身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博弈,综观世界各国对低碳、环保的重视,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徐徐图之。
© 市界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