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大众:为守住中国新能源市场,我早就埋了三张底牌,欢迎阅读。
底牌,意为在扑克牌游戏中,决胜负的关键时刻亮出来的牌。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看似不出彩的大众,竟早就 " 埋了三张底牌 "。这是在 2023 慕尼黑车展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董事会成员,销售、市场和售后负责人 Imelda Labb é 自己说的。
哪三张底牌?
一、合伙做。2022 年 4 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軟體公司 CARIAD 在中国成立子公司,要同时推进涉及多类軟體及平台的项目。比如去年 10 月,大众宣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按照计划,2024 年 CARIAD 与地平线合资公司将会推出针对 MEB 平台的全新智能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这一做法,和比亚迪与 Momenta,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一样,比入股或投资自动驾驶供应商更便于技术融合,将来会是传统大厂拥有自动驾驶的主流途径。
二、求别人。今年 7 月,大众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協定,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 MEB 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 2026 年推向市场。据悉,大众将打算使用小鹏 G9 平台开发中大型 SUV,定位于电动途昂。请求小鹏帮助,小鹏在三电系统和智能化上,水平高得多,直接买来完整的技术,自己化身代工厂(极端说法)。虽然学不到核心技术,但可以有效提升销量。这一操作,和早期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成立合资公司类似。
三、信自己。早在 2017 年,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有了一汽 - 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大众为何再找一家整车厂合作?一汽 - 大众,一汽集团股份占比 60%,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占比 2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比 10%,即一汽集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汽大众,上汽集团占比 50%,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占比 38%,德国大众同样不是最大股东,想自己说了算,话语权不够。而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持股 75%,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大众安徽可以片面的看作一个扎根中国、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开设的 " 大众汽车全球研发中心 ",在大众安徽,大众集团的研发团队可以根据中国市场调研自由发挥。大众集团想要利用这几十年来在国内建立起来的完善的供应链,和国内丰富的智能化与軟體开发生态,来研发新的产品,提升大众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近距离找到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汽车。比如按照大众集团前任 CEO 赫伯特 · 迪斯的设想,由大众主导的 MEB 平台和由保时捷、奥迪主导的 PPE 平台,将会在 2026 年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平台 SSP,届时大众安徽将会成为这个新平台的生产基地。
其实,从此次 2023 慕尼黑车展上 Imelda Labb é 的发言,可以看出大众集团确实有些正确的思路。比如 Imelda Labb é 认为在美学设计上,不同市场正在逐步趋同,即不同国家的审美是一致的;还认为中国用户的偏好,可能在今后会影响到其他市场,大众要深度了解中国用户偏好,以从量变到质变。
合伙做、求别人、信自己,大众确实提前埋了三张底牌,只要按这个思路深入下去,似乎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不过,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董事会成员,销售、市场和售后负责人 Imelda Labb é 的发言,也有两处明显让人不能认同。一,Imelda Labb é 认为,中国新势力喜欢直营,大众不喜欢,尤其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经销商模式和代理制是目前最适合大众汽车的模式。众所周知,在燃油车时代,国内市场就数大众和美系品牌价格跳水严重,消费者很难拿到一样的价格,大众的经销商模式和代理制早就让中国消费者厌烦;二,Imelda Labb é 还认为,不同市场的信息娱乐系统的差异在增大,要因地制宜。难道大众还未明白,最好用最受欢迎的车机,操作习惯就要无限贴近手机。而全球用户使用的手机作業系統无非是安卓、苹果和鸿蒙,信息娱乐系统根本不需要因地制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