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尚界能让上汽和华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吗?,欢迎阅读。
文|江小花
一段好的关系,是能让参与的双方,在关系存续期间,甚至结束之后,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
婚姻如是、挚友如是,商业合作亦如是。
昨天,外界关注已久的上汽与华为合作的 " 尚界 " 项目正式落地,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和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代表两家签约,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
尘埃落定,尚界选择了华为三档中的智选车合作模式无疑。事实上,华为团队在春节前后,就已经入驻上汽创新港园区,开始了工作。
双方约定将在 15-25 万的价格区间内,生产包括但不限于纯电在内的多款智能汽车。据我了解,首款车型预计在今年九月底左右上市。
这也是华为智选车项目发展到如今的第五界,定价区间最亲民的一界。
尚界项目正当其时,如果双方能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合作的姿态融合发展。这个项目将会成为对双方企业面向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尚界正当时
很多人在上汽、华为合作的话题上都愿意炒作当初的 " 灵魂说 "。
其实,对于这样两家体量巨大、文化底蕴深厚,都有着非常成功而悠久的发展历史的制造业公司来说,各自的灵魂都非常成熟。任何合作形式,带来的正向结果,就是建立各自开放的心态,带来自我灵魂的丰润。谈不上合作会让谁丢掉灵魂。
又不是跟红旗合作,不至于合作到怀疑人生。
事实上,两家企业当下的形势都很清楚。
华为的汽车事业发展到今天,在不亲自下场造车的前提下,显然需要一个体系化、国际化视野、成本能力、合作精神和合规文化都更到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即便华为未来要自己造车,一个这样的合作伙伴也显然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帮助。
而上汽则在深化改革、重建企业开放心态的内部转型道路上,需要华为这个外来的和尚,来帮着一起念这本难念的经。当然,在智能化和低成本获客能力的建立上,上汽显然也需要向华为学习如何让企业的内部资源更高效、低成本的顺畅流转,以在新产业时代继续兑现企业的体系力。
但对于上汽而言,选择智选车模式,成为华为的第五界,核心的诉求,仍然内功大于外功。
双方的合作基础从来都很好,各自都有对方迫切需要的东西。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只能是新老融合,不存在弃旧从新。这一点,小米认识得比谁都清楚。
然而,强强合作,从来都没有人会承诺 1+1 必然大于二的结果,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强强合作,结果都平庸甚至惨淡。
这样的合作," 时 " 为至关重要。
具体到尚界的诞生,最好的时,就是现在,上汽内部在新班子的强力驱动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的面向未来、深化改革。
如果没有这个背景,这两家制造业强者的深度融合合作,其实是更应该被看衰的。各自习惯的成功经验,以及各自以我为主的自然姿态,会让两者的合作充满对抗和牵扯,从而丧失互相汲取对方长处的机会。
但现在的背景是,上汽新任董事长王晓秋和新任总裁贾健旭,强力推进整个上汽集团,要重建开放心态,虚心学习其他企业的优势,所谓的跪下去做人,高调做事。
而在平等合作方面,上汽本来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典范。在五十对五十的合资路径中,上汽建立了国内效率最高、最成功的合作范本。华为和上汽之间的文化差异,肯定也不会比 1984 年的上汽和大众之间的差异更大。
到近几年,合资企业走下坡路,面临市场考验的时候,也是上汽最先和合资伙伴达成了美美与共的后续发展思路,让合资双方在后续产品上都能发挥各自长板,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中国地区适应性。
至少到目前,这是能让合资企业稳住阵脚、面向未来的可操作路径。所以,在合作经验上,上汽是丰富的,也是具有开创性思考能力的。
同时,作为国内合规性最高,国际化、标准化视野最好的汽车企业,上汽跟华为的合作,会省却大量的统一非标,磨合品质理念的工作。两家在生产制造、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协同,肯定会更丝滑。要知道,这甚至是华为开界至今,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所以,尚界在 2025 年初诞生,可谓正当其时。在两家企业当前的发展思路和心态之下,强强联合的效率,有机会实现最大化。
中低价位正当势
无论各家企业目前选择的发展路径是向上还是向下,乃至向宽,市场都在清楚的告诉行业,在智能化大背景下,产业的整体价格会是向下的趋势。并且在竞争惨烈的当下,向下求生,比向上求生的风险要小。
这不以谁的想法为转移。更加平权的低价位产品,和高价位豪华产品的智能化平替,是近几年来汽车市场,可持续成功的两个主要方向。
对于华为智选车来说,或许高价位运营的策略可以持续,但要想真正迅速扩大起智能化技术的市场广度,优质的中低价位主流市场产品的快速引入是不应回避的必需品。
只有在这个市场打开局面,快速突破智能软硬家年装机量百万大关,甚至向两百万的水平靠近,华为智能的底层优势才会被真正确立。
这样,华为才能从容面对比亚迪在 2 月 10 日那样的全民智驾命题的灵魂拷问,而不必来仔细追究到底是谁先提出了全民智驾这个概念。
在一项全新技术的普及中,从产业层面来看,份额是比上端技术更大的权重。事实上,技术实力强劲、但经营思路务实的地平线,已经立足于燃油车和低价位产品智驾起步的大疆,都在催促华为尽快平价化,把量跑起来。
而尚界项目可谓正当其势。
我不去多问这个项目定价在 15 万起,当中到底包含了两家企业的哪些考量和诉求,但客观上来说,这个结果,是符合整个华为系加速发展的需要的。这就是运势。好比理想当初从 a0 级小车起步未果,转投高端增程反而风头一时无两一样。
所以,强强联合,不光要逢其时,还要会其势。如果尚界仍然定位中高价位,那么华为在全民智驾命题上,一时之间都没有能拿出来回应的产品。能做的只能是要么困守高端,要么现有产品系列大幅降价。这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当然,价格段继续下探,实现加速上量,对于华为来说,也未必是没有代价的。比如,要实现多界同步健康发展,可能难度就会更大。但是,在智选车的层面,实现多个合作对象、价位跨度如此之大的多个项目平衡发展,本来就略显一厢情愿。这只能寄望于余承东带领的终端 bg 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的超强能力的持续输出。
而在最主流的汽车市场中浸淫最深,体系能力最强的上汽,显然是智选车真正实现加速上量,并在当前的行业和市场趋势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伙伴。
此外,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是比较纯粹的一次合作,里面不参杂资本收益、国企改制等多元目标。这也是这次合作的优势之一。
所以,尚界的诞生,是在势易时移之下,双方的共同需要。两家强者,必然各自灵魂,这也是强强联合的基础。
当然,外人眼中再郎才女貌、珠联璧合的一对,最终能不能过好,也得看两个人到底是怎么过的。我只能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上汽和华为,在各自客观发展需求、合作心态、项目定位等方面,有做好这个新项目的最佳基础;也有机会,在这个关键的产业节点上,借助对方成就更好的自己。
你缺的我都有,能不能过好,关键是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