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北京车展的“智能化暗线”:传统车企离不开中国方案,欢迎阅读。
文 | 电车通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 2024 北京车展上重新发布了小鹏 X9,说担心这么好的产品还有人不知道。" 九冠王 " 只是开场白,何小鹏认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小鹏汽车的 " 新十年 ",并在现场发布了行业首个基于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大模型。
还有行业首个具备裸眼 3D 能力的 2K 超清占用网络、首个基于神经网络的规控大模型 XPlanner。此外,更智能的 AI 系统天玑 OS 宣布于 5 月 20 日 "AI 科技日 " 上全量推送,小鹏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越来越近。
在这些前沿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何小鹏认为第二品牌 MONA 会是 " 智能汽车新物种 ",并透露今年下半年上市,6 月份公布更多信息,号称 " 销量超越小米 SU7"。
而小米汽车这边,雷军表示高速 NOA 表现媲美华为和小鹏,城市 NOA 将在 5 月底开通 10 个城市,8 月底开通全国主要城市,还会加入代客泊车功能,智能驾驶里程已达 60 万公里。这股由中国造车新势力带起的智能之风,席卷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也曾表示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2024 北京车展是行业公认的智能化爆发的关键节点,我们的确能看到许多车企不仅在迭代新车,扩充产品线,也在强调自身在智能化方面的成果。话糙理不糙,汽车行业或许正如某个人说的那样,智能化脱节,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
谁说传统车企不会做智能化?
除了小通以上说到的造车新势力,还有许多车企在智能化上持续发力,尤其是急需在市场中证明自己的传统品牌。
北京车展前夕曝光的第二代 AION V 也来到了车展现场,新一代 AION V 用上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新的 AION 车标,城市 SUV 带了一点硬派车型的线条,比现款精神了许多。更令我好奇的是,第二代 AION V 的定位是 " 新硬派智驾 SUV",车顶上多了一个瞭望塔式激光雷达,看似将智能驾驶放在重点位置。
新车的硬體平台紧跟主流,还用上了广汽自研的 ADiGO5.0 智驾算法,以 BEV+OCC+Transformer 融合为主,具备自主学习训练能力,为无图城区智驾做好软硬體预埋。官方并未公布太多关键信息,小通猜测 ADiGO5.0 也会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端到端驾驶大模型。
据说再第二代 AION V 从公布之日起就有了近 1000 万公里的驾驶训练里程,对路上的行人、道路边缘、车辆等物体的识别能力已经是第一梯队的水平,障碍物规避能力、临时接管次数的表现值得期待。不过就目前来看,昊铂的智驾水平仍然是广汽当中最具代表性的,随着新款 Hyper HT 上市,高速和城区 NDA 智驾也跟着开放。
广汽全球团队研发的 AI 大模型 ADiGO SENSE 也将在第二代 AION V 上首发,拥有自主学习车主使用习惯、通勤路线的能力,还能够识别多国语言,用口语化的形式输出。这一点应该会深受方言用户的喜爱,许多时候人车语音互動太过机械化,增加学习成本,口语化、情绪化的语音互動会更接地气。广汽虽为传统汽车集团,智能化长期不在话题中心,但这两年加码布局,总算是赶上了行业的脚步。
以往的长城汽车跟智能化总有些格格不入,虽说产品的机械素质放在国内十分优秀,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体验有些掉队,整体偏向传统保守。优秀的机械素质和精准定位仍能抓住部分用户,不可否认的是,智能化在消费者购车决策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跟潮流就是掉队。
长城也用行动告诉了外界,他们也能在智能化领網域做得很好。全新蓝山智驾版在北京车展首次公开,内饰大变样,前排两块大尺寸螢幕和后排娱乐屏的布局基本上看齐理想,冰箱大沙发也没有缺席。更重要的是,蓝山智驾版用上了瞭望塔式激光雷达,还有多个高精度传感器配合,是首款用上长城最前沿智驾技术的车型。
此前长城魏牌已经公布过无图智驾方案的测试视频,整体表现不输主流,面对复杂的路况也能做到轻松应对。" 全国都能用,有路就能开 " 成为了当下评价智驾方案的重要标准,长城的 Coffee Pilot Ultra 也是以此为目标。而在智能座舱上,长城的 Coffee OS 3.0 同样是跻身主流的存在。
长城汽车王远力发布了 Coffee OS 3.0 的上手视频,表示流畅只是这套车机系统的 " 见面礼 "。流畅之余,新系统的 UI 设计与主流的版面方案看齐,比如桌面为卡片显示,支持卡片自定义,实现车内多螢幕协同,连互联网厂商在玩的分屏互動也做到了。
AI 大模型部分,官方并没有做出解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逐渐跟 AI 大模型挂钩,长城的 Coffee AI 大概率也会在蓝山智驾版当中有所体现。至于表现怎么样,还得在动态体验开放之后,才能够解答了。
传统车企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摆脱市场对他们的固有认知,加码智能化,努力跟上市场主流的脚步,从第二代 AION V 和魏牌蓝山智驾版上,的确看到了他们对智能汽车的态度。
除此之外,传统势力打造的子品牌,比如智己汽车,基于高通骁龙 8295 芯片,也开发出了智能框选可能与车辆发生冲突的行人或物体等功能,全球首秀的腾势 Z9 GT,也表明了比亚迪在智能化领網域的决心。
反向合作、油电同智是新的风景线
今年的北京车展还呈现出另一种趋势,传统车企反向合作的意愿加深,智能化解决方案不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在车展中,大众展出了一款全新的概念车,预计是与小鹏合作的最新体现,据说与小鹏 G6 同级,将会用上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还有小鹏的各项智能化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展台上亮相了 bZ3X、bZ3C 两款车型。据了解,前者是丰田与广汽丰田合作打造的车型,与第二代 AION V 同步开发;后者是丰田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车型,两者预计明年投放到市场,是丰田与国产深度合作的证明。或许是丰田从 bZ3 上体验到了合作的甜头,于是选择在这两款车型中沿用这样的合作模式,扩大自身在智能汽车领網域的影响力。
小通相信类似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对中国解决方案的依赖会更高,造车新势力也能够变身成为新能源技术输出的角色。
中国解决方案无疑站在了智能汽车舞台的中央,多年发展已经做到了稳定可靠的表现,急于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传统品牌意识到,与其浪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自研,不如与中国方案 " 和解 ",用更成熟的方案、更短的开发周期,将产品推向市场,效率显然更高。当前,华为乾崑、大疆车载、地平线、黑芝麻等最新的智能解决方案,向所有品牌敞开大门。
传统车企一边在准备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与华为等供应商深度合作,多维度增强自身 " 软实力 "。
智能化一直是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对立的关键所在,行业普遍认为燃油车电子电气架构落后,无法支撑智能驾驶所需要的计算平台、摄像头等硬體。不过要知道的是,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大盘,智能化不仅要让新能源车享受,车企和供应商更是在车展上喊出 " 油电同智 " 的口号。
首先出自上汽之手的全新大众途观 L Pro,搭载了来自大疆车载的高阶辅助驾驶平台,打破了油车做不了智能化的认知,将智能化的水平拉到与新能源汽车相同的层次。高通和 Momenta 联手打造了 Snapdragon Ridep 平台,号称 " 智能不再区分油电 "。
小通发现,大疆车载和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的展台都是对外开放,前者带来了成行平台的各个解决方案,最低只需要 7000 元就可以解决一款车型的智能驾驶需求。华为乾崑展台今天也完全对外开放,里面也有关于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的技术演示,以及一些合作伙伴的车型展示。
不难看出,供应商展台的热闹不输传统汽车展台,方案展示逐渐成为大型国际车展上亮丽的风景线。一线供应商在智能汽车领網域的意义十分重大,无论是传统品牌加强智能短板,还是国产新势力突破科技天花板,都是智能汽车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越来越多车企认识到,智能化这艘大船在加速,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靠自己跟上已经很难,现成的、可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往往是 " 上船 " 的最好选择。
落后就要被淘汰
雷军的到来,让整个车展从看车变成了追星,气氛一片欢快。但实际上,每个品牌都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要直面竞争对手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大家都因流量和曝光度而感到焦虑,车展不仅是大秀肌肉的舞台,更是车企充分认识 " 敌我差距 " 的机会。
智能汽车时代来临,各家车企的思路天差地别,以至于他们之间在智能化领網域的技术储备有显著差距,赌对了未来方向的造车新势力,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行业牵头人,把大模型带上车,让 AI 掌控座舱和驾驶,这是许多传统车企暂时不具备的能力。
今年的北京车展,小通只感受到了车企的紧迫感,火药味其实并不浓厚,因为雷军、李斌、汪峰等网红级大人物的加入,品牌之间擦枪走火的氛围不明显。
北京车展被认为是 2024 年智能化爆发的节点,吉利、华为、比亚迪、小鹏、小米等智能头部品牌都完成了布局,而未抓住智能化浪潮的产品,无疑是反其道而行,加速自身的消亡。那些在燃油时代声名赫赫的传统车企们,没有一点智能化的家伙,基本上没人关注,兰博基尼可能最懂这样的尴尬。
供应商展台的意义在于,把 " 上车 " 的关键摆在车企面前,方案量大管饱,就看缺乏智能储备的车企是否来合作。只能说,抓住智能解决方案,传统品牌与新势力的距离会显著缩小,传统品牌做不好的智能化,总有合适的中国方案。
或许北京车展只是智能化赛道的起点,智能汽车在此起跑,占据市场主流,而传统车型越来越小众,直至成为少数人的玩具,或者是被市场的巨浪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