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考研,突然不卷了?,欢迎阅读。
编 辑丨周上祺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接近尾声,一些第一志愿落榜的考生通过调剂得到了上岸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985 高校接收大量调剂考生。这给了落榜生以 " 捡漏 " 的机会。
对于高校来说,接收调剂考生意味着第一志愿录取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为什么考研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下,却出现了这种反常现象?
这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2025 年研考的公共科目难度提高,那些自命题专业科目同样难度高的高校,会出现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的情况。今年,就连清华大学有的专业也无人进入复试。
其次,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性价比下降,尤其是工商管理、法律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较高,考生在工作和深造之间更倾向于工作。非全日制专业也是 985 高校调剂名额最集中的类型。
业内人士介绍,985 高校调剂名额增加的同时," 双非 " 高校的第一志愿录取情况则相当不错,且接收的高分调剂考生也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大学生在考研时目标越来越明确、选择越来越理性。
多所 985 高校接收调剂
2025 年研考统一调剂开始之前,一众 985 高校列出了接收调剂专业的清单。
厦门大学有 30 个院系接收调剂考生,拟接收人数超过 270 人,火爆的人工智能专业拟接收 11 人,生物与医药专业高达 18 人。
华东师范大学有 10 个院系接收调剂考生,拟接收人数超过 200 人,全部是非全日制专业,其中軟體工程专业计划余额高达 78 人。
中国海洋大学有 8 个院系接收调剂考生,其中包括新闻与传播、法律、环境工程 3 个全日制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航招收 2025 年硕士调剂信息汇总》中表示," 我校总体生源充足,有自命题科目的专业接收调剂 "。接收调剂的专业有 28 个,比去年减少 27 个。但今年接收调剂的专业里,还是包括集成电路工程、人工智能等热门的全日制专业。
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虽然办学质量很好,但接收调剂专业数量较多。兰州大学有 33 个学院的 131 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 18 个学院的 53 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
山东大学 13 个专业拟接收 45 名调剂考生,医学类专业占多数,此外物理学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高达 13 人。
有的 211 和 " 双一流 " 高校接收调剂考生的人数规模更大。据报道,云南大学调剂名额约 1026 人,河南大学调剂名额 676 人,东北林业大学调剂名额 640 人。
一名考研培训行业人士介绍,近年来每年参加调剂的考生高达几十万人。虽然名校出现了较多的调剂名额,但相比于海量参与调剂的考生来说仍显得少之又少。
考生调剂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这名专家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个别高校报考调剂的人数甚至超过第一志愿报名人数的几倍。
但对于名校来说,更愿意接受校内调剂或高分生源。这导致为了抢占生源,出现了一些调剂乱象。
今年有考生在网上晒出自己的调剂通知,他在 4 月 8 日 12 点 11 分收到调剂复试通知,通知要求他在收到短信后 4 小时内确认同意参加复试,逾期未回复可能会被取消复试资格。
另据报道,往年还有考生在凌晨 4 点半收到调剂待录取通知,并要求在 30 分钟内确认;还有高校向考生发出调剂待录取通知后,要求考生在 3 分钟内确认等。
调剂名额为何增加
" 总体上,接收调剂的 985 高校非常受欢迎,调剂名额竞争也非常激烈,毕竟高分落榜生人数足够多。" 考研规划专家甘源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为何今年 985 高校得到的调剂名额变多了?
甘源认为," 主要原因可能是今年考研的公共科目太难了,如果正好某些高校的某专业自命题科目命题也难,考生得分不高,就会导致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
今年,出现了一些专业第一志愿 0 上线人数的现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 5 个专业的第一志愿上线复试人数为 0,其中地质学专业计划录取 13 人,但是第一志愿上线复试人数和推免人数均为 0。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的多个方向的第一志愿上线复试人数都是 0。
就连清华大学也出现了无人进入复试的情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2025 年共有 4 个专业招收硕士生,其中土木工程、土木水利两个专业分别招生 2 人、1 人,也分别只有 2 人、1 人等额进入复试,最高分仅 343 分;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则无人进入复试。
调剂名额变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专业遇冷。
比如,土木类专业上线人数少不止发生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今年接收 19 人,而 2024 年为 7 人;厦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需调剂 14 人。
这一现象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基建和城市化建设进入相对成熟期,劳动力市场对土木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渐减少,为适应这一变化,部分高校已经撤销了土木类本科专业。
工学是我国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就业情况也相对较好,但长期以来,冶金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招生面临一定困难,因为这些专业对口的就业集中在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性质特殊的领網域。
对此,我国从 2000 年起多次划定工学门类照顾专业,降低研究生招生的总分和单科成绩要求。
上述考研培训行业人士认为,照顾政策保证了这些专业的生源稳定,但同时,有的高校录取学生的数学和专业课成绩较低,不利于优秀生源进入这些专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遇冷
非全日制专业一直是 985 高校接收调剂考生的 " 大户 ",今年也不例外。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MBA)、工商管理(EMBA)、会计(MPAcc)、工程管理(MEM)4 个非全日制专业接收调剂名额共 248 人。厦门大学的 MBA、EMBA 这 2 个项目非全日制专业接收调剂名额共 93 人。中国海洋大学的法律(非法学)涉外法方向、法律(法学)这 2 个项目非全日制专业接收调剂名额共 35 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程管理非全日制专业接收调剂 21 人,比去年增加 12 人。
非全日制专业遇冷,首先与这些专业的性价比变差有关。
以招生规模较大的 MBA 为例,学费动辄十几万元,EMBA 的学费更高,名校几乎为 30 万元起步。
"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职人群读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性价比变低了,大家觉得保住工作就不错了,花几十万元读书后能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并不确定。" 甘源说。
上海一所地方本科高校 MBA 中心负责人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几年企业高管们的压力比较大,而 MBA 学费本身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导致潜在考生人数在萎缩。同时,MBA 招生的院校却在增加。
近年来,MBA 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南方科技大学 2025 年拟招收 200 名非全日制 MBA,是所有专业里招生人数最多的。目前,该校非全日制 MBA 正在接收调剂考生,未公布计划名额,而是 " 招满为止 "。
" 预计学校明年会缩减 MBA 招生计划,因为要维持 MBA 的稀缺性。" 北京一所 " 双一流 " 高校 MBA 中心的教授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
这名教授介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非全日制 MBA 需要接收调剂,这与招生录取机制有关。从 2017 年起,我国统一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即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要参加聯考并达到国家线。" 大量想读且有经济条件读非全日制 MBA 的在职人群,却通不过研究生考试。" 他说。
所以,学费较高的 MBA、EMBA 以外,学费并不太高的法律、公共事务管理等非全日制专业也需要大量接收调剂。而接收进来的却主要是报考全日制专业落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而非在职人群。
2020 年以后,教育部规定,原则上招生部門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虽然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面向目标人群,但没有改变生源下降的局面。" 他说。
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部門只得不断接收调剂。4 月 10 日,北京一所知名财经高校发布了 MBA 专业接收第三批次调剂通知,拟调剂 20 名非全日制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