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教父》: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脉?,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教父的人脉课》,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年我会刷两部剧:《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
肖申克中有句话几乎能背下来:任何一个看似无法逃脱的环境中,首要任务是学会适应。适应并彻底了解规则之后,用这些规则来改变环境。
这个道理在工作中同样适用。
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抵触,接受它理解它掌握它,才有机会去改变它。
至于《教父》,它影响着我对人脉的理解。
年轻时和很多人一样,喜欢把认识谁谁谁,他怎么怎么样挂嘴边,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这些没啥意义,用别人影响力提升的面子,始终不是自己的。
所以,人脉是什么?
社交资源、价值互换、微信好友的弱连接吗?当然。不过,最近再看《教父》后,对人脉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我觉得:你能帮到,且需要你帮到的,才是人脉。
为什么?看看教父当中的几个情境:
这一天,维托 · 柯里昂(教父)女儿正举行婚礼,按照西西里传统习俗,谁来求他帮忙,都不能拒绝。所以,教父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一个处理来访者。
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并非在婚礼当天特例,他一直这么干;不管谁找他求助,只要认同彼此之间存在友情,就会尽力帮忙。
问题是:怎么才算承认他的友情呢?
喝茶、聊天、侃大山算吗?并不算。一个基础原则为:" 互惠原则、礼尚往来 ",你今天找我来帮忙,有一天,我也有权随时找你帮忙,你不能拒绝。
只要满足该条件,无论求助者多卑微,老教父都会把对方的麻烦放在心上。
教父一生,都在寻求这样的人,他还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你能帮忙,但他们不需要你帮忙的人,不算你的真朋友;你怎么去追求他们的认可,他们也不会把你看得很重。
如果,你能帮到某人,而这个人恰好需要你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
故事开头,重点描述三个请托者。
一是,有个面包师,他的女婿因为二战时被战俘,快被送回意大利了,面包师不想让女婿离开美国,就去找教父,希望他能让女婿留下来,拿到美国国籍。
第二个故事关于约翰尼 · 方坦,他以前在好莱坞很火,后来渐渐没人理了。他想通过教父的力量,搞定一个电影角色,好让演艺事业再起来。
第三个故事是殡仪馆老板,他是电影《教父》中第一个求助者,他找教父,是因为女儿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希望教父能帮忙找回公道。
三个人的请求各不同,但他们都相信教父能帮到自己,而且,故事最后,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感谢了教父。那么,教父如何让所有他帮过的人,都成为有效人脉呢?
第一,只帮助尊重他、把他当朋友的人,只帮助那些肯定他价值的人。
殡仪馆老板和很多西西里岛移民一样,到美国来闯荡生意,他的殡仪馆很赚钱,老教父的夫人还是他女儿的教母。虽然他知道老教父混黑社会,但他想做个守法的好市民,不想跟教父有任何牵连,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们之间基本没什么往来。
但有一回,他女儿被两个美国小伙子侮辱,被打得下巴骨折,两个施暴者家里有背景,法庭上几乎就是被放过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他觉得美国法官给不了公正,无奈之下来找西西里的教父帮忙讨回公道。但其实,他心里并不认同教父的做事方式;教父初次回应:" 我不会强加友谊给不需要的人,特别是那些瞧不起我的人 "。
换言之:我不会巴结那些不把我放眼里,也不需要我的人。
我遇到过此类情况:
刚开始做自媒体时,有个总监让我帮忙写稿。我花了好长时间写,最后既没收到钱也没得到合适的感谢。后来他又来找我,说我写得好,想再让我写。
我直接告诉他,要收一些稿费。其实问题不在于钱,而是他根本不尊重我;我投入大量时间去帮他,他却当做随手就能做到,如果他不愿意付钱,就是不认可你帮助的价值。
还有一种情况,他们可能觉得你能力强、资源多,帮他一下不费吹灰之力,觉得你帮忙理所应当,这也是不尊重你的体现。
这种不懂得珍惜你付出的人,不值得你去帮助。
记住这个原则:
你可以不期待回报,但对方一开始不打算给回报是不行的。你可以谦虚说 " 这都不算什么 ",但绝不能小看我给的价值。
拿教父和殡仪馆老板的故事来说。
老板没把教父的帮助当回事,直接把它当成买卖,想用钱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要教父冒险去杀人,好像教父帮他是理所应当的,他不想欠教父人情,害怕将来教父让他做危险的事。
换句话说:他希望教父冒险帮忙,但自己却不愿意以真心友谊回报,他想用钱一笔勾销,把教父的帮助看作可以买到的服务,让这次帮忙变成一次简单的交易。
这在冒犯教父,因为对教父来说,钱不是问题。
我的情况和教父、殡仪馆老板稍有不同,这涉及到求助者的地位问题;向地位较低的人求助,用金钱回报是认可对方价值的方式;但向地位较高的人求助,则要以友谊来回报,让对方知道未来可以找你帮个小忙。
所以,直到殡仪馆老板表示愿意提供友谊,教父才决定帮忙。
第二个原则是什么呢?
尽量不要让别人感觉欠你什么。中国古话说," 大恩如大仇 ",意思是,如果你对别人帮助很大,经常出现在人家面前,即便你不提,那人也会感觉压力山大。这种压力久了就可能变成不快。
教父帮了别人,不会立马催着人家还人情,通常过了好一阵子才提;他的做法是,帮完人之后,尽量不给人添麻烦。这也算是他聪明的地方。
第三个重点:教父总追求双赢,不会迫使别人回报,也不会要求别人为了回报他,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每当教父提出需要帮助时,他总会补充一句 " 如果你有任何不同意见,请现在说 " 或 "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做 ",从不强迫别人回报。
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从不要求别人为了回报他,而做出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他只希望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愿地给予回报。
以殡仪馆老板为例:
当教父大儿子桑尼被杀,脸部严重毁容时,教父为了不让妻子见到儿子这样的遗容,亲自找到殡仪馆老板,请他发挥专长。
他最怕教父让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来处理尸体,牵扯进杀人事件中,但教父仅要求他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也就是,用他那能使死者看起来如同生前的化妆技术。
同样地,对于约翰尼 · 方坦,尽管按理来说,约翰尼今天的成功完全是教父的功劳,教父让他做任何事都不为过。
但当教父让约翰尼每年在拉斯维加斯表演五次,以此吸引赌客,并且拉上朋友一起做时,柯里昂家族给了他们赌场的股份。并不是单纯地靠感情,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分享。
即使别人欠了教父很大的人情,教父还是坚持双赢原则,确保对方也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第四点是:尊重求助者的自尊。
真正值得帮忙的,不是那些脸皮厚、随便就开口要帮助的人,而是那些鼓足勇气才会求助,得到帮助后深深感激的人。
教父搬到长岛豪宅住,他从没忘记老朋友和以前的邻居们。他变得有钱有势后,对待不那么富裕的朋友,态度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恩赐姿态。
拿他小时候的玩伴——面包店老板来说,这人不是轻易就求助的类型。教父怎么对待他?
给面包师一根好雪茄,一杯上等利口酒,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们。这是教父懂得人情、体谅别人的地方。他也吃过苦头,知道求别人帮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很多人帮忙时,喜欢显示自己地位、财富或优越感,摆出一副恩人架势,这样很容易让被帮助的人心里不舒服,记住了恩情,却也记下了不快。
第五条:" 我先伸出友谊之手 "。
教父在建立人际关系上,选择广泛结好的策略,他为和美国警察及司法部门保持良好关系,设立一套贿赂系统,每月定时送钱。
当律师试图缩短收钱名单,为高额费用表示歉意时,教父反而安慰他:" 不,不用这样,把所有人都包括进去,即便他们现在帮不上忙。我信任友谊,愿意主动展现友好。"
虽然通过贿赂破坏社会正义的行为来建立关系,显然不道德,但 " 我愿意先表达友谊 " 的理念,是维护人际关系较为高级的做法。
教父人脉经营,不仅仅结交好友,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他总是那个主动表示友好的人,他资助意大利贫困家庭的聪明孩子上大学,其中一些孩子后来成了律师、助理检察官乃至法官。
柯里昂家族成为纽约最大的黑帮势力,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打手,而是因为 " 唐 · 柯里昂口袋里有很多法官,数量能和擦鞋匠口袋里的零钱媲美 "。
许多人在建立人脉时采取 " 不见兔子不撒鹰 " 的态度,生怕自己吃亏,他们遵循别人先给予利益的原则,这种方法非常短视,最多只能建立起短期的利益关系,难以获得长期可靠的人脉网络。
第六条:只答应能做到的,答应了就必须做到。
老教父以能帮就帮著称,但他也有过拒绝,首次拒绝是在殡仪馆老板想让它帮忙杀人时。
教父因为两个原因拒绝了。
首先,老板女儿虽然受了重伤但没死,以命偿命似乎过了头;其次,杀掉两个出身好,一个还是高官儿子的年轻人,风险太大,老板与教父的关系不能使他做出这种极端的事,他只同意让那两个年轻人也尝尝被打的滋味。
第二次拒绝是面对一个黑帮年轻人杀人后自首,被判死刑即将执行的案子,这案子铁证如山,救都救不回。
所以,当有人来求助时,他机智地让已经无路可走的年轻人,承认是他杀了两个人,以此换取柯里昂家族给他家里一大笔抚恤金。
教父凭借这些原则建立起庞大的人脉网络,这个网络不仅仅建立在互帮互助上,也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教父独特的影响力使得人们发自内心地尊敬他。
这种影响力在职场上被称作 " 非职权影响力 "。教父之所以受尊敬,不只是因为他权力大,做事果断,手下人多,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赢得了人们的真心尊重。
总结而言:
你能帮到,才是人脉。
不要浪费时间帮助那些,不尊重你和你提供帮助的人,帮助别人时,注意方式和态度,向别人求助对很多人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主动展现友善和友谊,过于计较的人难以获得,也不配获得真正的友谊。
寻求帮助时,追求双赢。如果需要别人在利益上的帮助,就不应该只讲感情而忽略利益,利用感情让别人为你牺牲利益是非常不应该的。
做不到的事,不要承诺,一旦承诺了,要确保完成。
虽然《教父》表面上讲的是黑帮故事,实际每个角色都在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麦克最开始对家族的黑帮生意没兴趣,只想过平凡生活,但家庭变故迫使他承担起家族重任。
他一生都在尝试摆脱黑帮规则的限制,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而维托在世时曾说,他其实一直在为操控他的力量服务。
如果有选择,他宁愿成为一个政客,这隐含了政府对黑帮的操纵,两代教父,他们的一生都在努力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束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