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史上“含科量”最高的两会,“AI+”冲击波将远超当年“互联网+”,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 Trend ,作者王战新
作者 |王战新
来源 | 智谷趋势 Trend 管理智慧 AI+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还记得十年前的全国两会吗?" 中国制造 2025" 大潮开始汹涌,深刻重塑全球科技版图。刚刚在北京闭幕的全国两会,很可能将开启中国制造翻天覆地的新十年。
智谷趋势观察到,这应该是史上 " 含科量 " 最高的一次全国两会: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 智能 " 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是一年比一年多,2023 年 4 次,2024 年 7 次,2025 年 10 次。" 科技 " 关键词 2023 年 22 次,2024 年 28 次,2025 年 30 次。
就连证监会主席吴清也感慨:经济主题记者会,快变成科技主题记者会了。这两天,谁要是不说说 DeepSeek,好像就不太时髦似的。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 " 绝对主角 ",分量不断上升。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率先吹响了冲锋号。
" 人工智能将重塑所有行业。" 很多代表、委员尤其是企业家,表达了共识。比起当年的 " 互联网 +" 和 " 数实融合 ",此次掀起全民科技大讨论的 "AI+",来势更加迅猛,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更广、更深刻。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国运之战。"AI+" 冲击波,将会带来哪些新的产业和财富机遇?
人工智能 + 两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简直就是 " 人工智能 + 两会 "。
往年两会,只有科技界和企业界人士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今年画风变了,来自医院、学校、政法部門、文化部門的专业人士,也在大谈 " 人工智能 +"。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冯远征表示,自己曾尝试利用 DeepSeek 将小说提炼成话剧剧本的提纲,结果 " 非常出色 "。
"AI+ 医疗 ""AI+ 教育 ""AI+ 金融 ""AI+ 法律 ""AI+ 文化 " 等概念,都成为两会期间全网的热点:
21 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了 50 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建议、提案,发现" 科技创新 "" 产业出海 " 和 " 人工智能 +" 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其中,传统行业(主要是指工业、能源和农业)的企业家,也在拼命向 AI 靠拢,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行业效率。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提出建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预测模型,帮助养殖户避开 " 猪周期 " 的价格困扰,实现旱涝保收。
代表委员们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最能听到前线的炮声。他们不约而同地大谈 AI 技术,是因为 AI 越来越成熟,对他们事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今天忽视 " 人工智能 +" 浪潮,就可能被抛下时代的列车。
两大万亿 AI 产业:具身智能和智能驾驶
" 人工智能 +" 浪潮,将带来全新的财富机遇。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表示,未来机器人的种类可能不少,但很可能只有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三种能够大规模量产。
人形机器人的前景,也变得越来越明朗。
人形机器人的前景,也变得越来越明朗。高盛预测,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40 亿美元(约合 11152.83 亿人民币)。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具身智能业务的关注度也超过了汽车制造业。他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的机器人数量可能是人类的 3 到 5 倍,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智能助手。根据他的规划,2026 年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将增加十倍,目标是生产 5 万到 10 万个机器人,然后在 2027 年再将产量增加十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目前 Optimus 的商业化进展并不顺利,预期产量在逐渐减少,量产及对外交付时间逐渐拉长。
反而是低调 " 憋大招 " 的中国机器人企业,找到了变现路径。在这方面,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表现尤其突出。
中国 "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 优必选,2021 年至 2024 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8.17 亿元、10.08 亿元、10.56 亿元、4.87 亿元,收入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 10.40%、23.35%、4.70%、86.58%。
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S,已经 " 入职 " 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头部企业,帮助工程师完成一些高难度工作。
为什么这些超大型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优必选 WalkerS?
首先,优必选有先发优势,成立于 2012 年,2014 年就生产了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后来经过不断试错和迭代,成了行业的标杆。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优必选拥有 2450 余项专利,其中逾 450 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 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其次,优必选善于 " 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 "。基于 DeepSeek-R1 深度推理技术,优必选创新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群腦网络(BrainNet)軟體架构,并设计人形智能网联中枢 InternetofHumanoids ( IoH ) ,为群体智能的软硬體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再次,优必选建立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体系,确保技术安全。目前,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器,优必选已经实现了 90% 以上的进口替代,軟體算法、高速通信、保护机制等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有这样一句话: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可见,发展人形机器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可以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培育和需求潜力的释放。机器人可分为五个智能等级:L1 级(完全由人控制)、L2 级(基础辅助智能)、L3 级(具身智能和训练监督)、L4 级(自成长智能)和 L5 级(完全自主智能)。
何小鹏预计,到 2026 年,具备 L3 初阶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适度规模的商业化量产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进入 L4 级,能够执行广泛的复杂适应性和协作性任务,并在最少的人工监督下运行。最终,机器人将达到 L5 级,即通用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阶段,在法规和机器人法则下完全自主运行。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何小鹏关于机器人的这套理论,是参照智能驾驶等级体系的。
智能驾驶,是 AI 领網域另外一个热门产业。全球总共有十多亿台汽车,如果给其中一半安装智能驾驶系统,那至少也能带来上万亿元收入。
与人形机器人相比,智能驾驶技术更成熟,行业竞争也更激烈。要研究中国智能驾驶发展史,小鹏汽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案例。
2018 年,小鹏 G3 的自动泊车功能是量产车当中的最先进水平,评级为 APL5 级(" 佐思汽研 " 数据)。
2021 年 9 月,小鹏 P5 以 " 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 和 " 全球首款具备城市 NGP 功能的智能汽车 " 的身份上市。
2023 年 12 月 28 日,完成全国 52 城无图城市 NGP 的布局与应用,开城数量全国第一。
2024 年 5 月 20 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 AI 天玑系统,成为全球第二家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车企。
2025 年 2 月 10 日,何小鹏宣布:到 2025 年底,小鹏计划推出真正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軟體。
3 月 8 日,何小鹏亮相 2025 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并发表感言:一个全新的 AI 时代正在到来。我们有两个变革:
Al 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到来;汽车产业正在和机器人开始进行融合。
可以说,在具身智能和智能驾驶领網域,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好的生态位,可以跟美国硅谷掰一掰手腕。
AI 产业的 " 广东战队 "
" 人工智能 +" 不仅影响着千行百业的商业博弈,还深度影响了全国各地的产业竞争。经济大省都在拼命行动,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其中," 广东战队 " 的动向最为引人关注。
何小鹏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是全国最好的机器人产业。不止是机器人‘七剑客’,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七十剑客’。"
何小鹏所说的 " 广东七剑客 ",是指美的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华数机器人、巨轮智能等七家机器人龙头企业。
智能机器人,只是广东智能产业体系的一环。在自动驾驶、无人飞行器、AI 手机、AI 家电、AI 设备等领網域,广东的竞争力也极强。
——自动驾驶方面,广东注册了 1349 家相关企业(天眼查 2024 年 8 月数据),占全国比重为 23.9%。" 中国智驾先锋 " 小鹏近期就宣布,计划 2025 年底推出真正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軟體。
——无人飞行器方面,广东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 70% 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 市场份额。何小鹏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计划在 2026 年量产、交付分体式飞行汽车 " 陆地航母 "。
—— AI 手机方面,广东产出了全国 40% 的智能手机,五大手机品牌有四个(华为、荣耀、OPPO、VIVO)来自广东。在回答 "AI 手机哪家强 " 时,DeepSeek 优先推的是华为 Mate70 系列。
—— AI 家电方面,广东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中心,诞生了美的、格力、TCL 等著名品牌。据全国人大代表、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介绍,2024 年 TCL 通过推进落实 AI 应用,创造经济效益已达 5.4 亿。
在全国两会现场,李东生就展示了一款既能实时录制超大螢幕、还能实时叠加翻译字幕的 AI 眼镜,一下圈粉无数。
" 人工智能 +",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改变着人们身边产品的面貌。
广东企业押注 AI 产品的举动,与 " 广东新春第一会 " 形成呼应。2 月 5 日,广东省委书记召开了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網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经济第一大省的政企互动,再次说明 " 人工智能 +" 是 2025 年不可忽视的最大趋势。
" 人工智能 +" 事关国运
两会上的重大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新风向。全社会对 " 人工智能 +" 战略的关注度,只会越来越高。
在我看来," 人工智能 +" 战略,可以看作是 " 互联网 +" 的 2.0 版。
十年前的两会上,国家提出了 " 互联网 +" 计划,核心要义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平台化。如今," 互联网 +" 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商业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大有提升,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也积累了宝贵的大数据资源。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天顺势推出 " 人工智能 +" 战略,实现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提升中国的综合竞争力。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人工智能 +" 的力量,很可能堪比 18 世纪的蒸汽机、19 世纪的电器、20 世纪的计算机,或许会重塑全球格局。
当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用上了中国人做的 AI 大模型、AI 应用軟體、AI 机器人、AI 汽车和 AI 终端,这种无远弗届的 " 中国力量 ",将深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