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妈妈躲在被子里哭:为25岁儿子捐肾续命,我不后悔,欢迎阅读。
妈妈给了他第一次生命,他从未想过,还有第二次。5 月 7 日出院的郑诚(化名)感慨。
几天前的 5 月 2 日,他和妈妈都躺在了浙大一院的手术台上,妈妈的一只肾脏被移植到他体内,未来将以这样的方式延续郑诚的生命。
郑诚是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第 8000 例肾移植受者。从第 1 例积累到 8000 例,肾脏病中心的移植团队做了整整 46 年,近几年,浙大一院的每年肾移植手术量在全国都能排前三,总移植数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每位肾移植病人背后故事不尽相同。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进这位年轻患者的病房,聆听他的人生故事。
郑诚
眼前突然一片模糊
25 岁的他,被诊断为尿毒症
手术后,怕发生感染,虽然母子俩同住一层里,但还没有打过照面。
这一家人都来自贵州遵义,之前,在义乌生活。
郑诚戴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慢悠悠的。今年 25 岁的他在义乌已工作了七八年,有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幼儿园。" 我就把我妈叫了过来,带孩子。" 郑诚告诉潮新闻记者," 我其实很喜欢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感觉,其乐融融的。"
那是因为他很早就出来闯荡社会,高中还没毕业就去找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终因为老家打工的薪水微薄,所以在老家打了一年工后,只身来到了浙江义乌,寻找就业机会。
这些年,他一步步走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上,贷款在老家的县城里买了房,还贷款买了辆车,娶妻生子," 只要收入稳定,还贷养孩子日子还能过得去 "。
然而,事与愿违,2022 年底,他突然发现,眼睛看电腦时,字变得模模糊糊,已影响到了他正常的工作,于是去了当地医院眼科就诊。在前期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血压非常高,从而做了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已经双肾都萎缩了,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下午立马进行了血透。
陪他一起检查的还有妻子。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他和妻子相对无言。
就这样,瞒着父母,郑诚开始做血透。
妈妈的肾脏与他匹配
" 只要他好,我愿意捐献 "
他去过当地另一家医院,找专家,想再听听其他医生给的意见和建议。" 最好是进行肾移植,比起这样长期做血透,肾移植更加可靠。" 郑诚了解到,但谁愿意把肾脏移植给他," 姐姐虽然表示愿意,但我心里过意不去。"
郑诚无法再继续干原来的工作。眼看着家中的顶梁柱丢了工作,家里要开销,还要还房贷车贷,妻子忍不住将这件事告诉了婆婆林芳(化名)和公公。
" 我们是发现他有段时间不对劲,上班回到家后很没精神,不是躺着玩手机,就是坐着。" 父母有点纳闷。今年 3 月,当听说儿子得了尿毒症后,震惊之余,林芳开始天天以泪洗面。
林芳一直在老家务农,要不是儿子要她来义乌带孙辈,她可能永远都不会从贵州走出来。
她文化程度不高,也并不了解这个病,但听到尿毒症这几个字后,还是能感觉到这个病应该很严重。
每天,她都会胡思乱想,在得知如果肾移植成功,儿子的生活、工作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这位妈妈跟儿子提出:" 能不能看看我的肾脏,行不行?"
今年 3 月,在医生的建议下,母子俩来到浙大一院肾病中心。经过检查,很幸运,林芳的肾脏一下子就与儿子匹配上了。
林芳很高兴," 他还那么年轻,只要他好,我愿意捐献。"
躲在被子里哭的母亲
" 身上多了一条疤但我不后悔 "
林芳的身体其实并不好,早年因为卵巢囊肿开过刀。但这次只有自己能救儿子,她绝不放弃。
有了法子救孩子,但她还是会胡思乱想,每天想着想着就会哭红了眼睛。
今年五一假期前,医院通知母子俩可以入院进行手术后,4 月 30 日,他们住进了肾脏病中心病房。
在病房里,这位朴实善良的女人经常躲在被子里哭。医生会宽慰她,按照目前的情况,移植手术完成后,注意休息,定期进行检查,今后郑诚的生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一年后也可以找合适的工作,对于捐献肾脏的她来说,一只肾脏对生活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今后避免重体力活,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5 月 2 日,母子俩同时被推入了手术室。积累了 7999 次肾移植的手术经验的浙一肾移植团队,面对这样一起手术,也游刃有余。
手术自然很成功。两天后,郑诚已经能下地走动,林芳除了伤口还痛之外,也没有明显的其他不适。
被绷带包裹着腹部的林芳在记者面前展露了放松的笑容," 我的身上这回又多另一条疤痕,但我不后悔,真的只要儿子好就行。"
手术后的第三天,郑诚的妈妈已经顺利康复出院,而郑诚也在 5 月 7 日顺利出院。
28 岁的女儿把肾移植给父亲
" 今后不会有遗憾那时没救他 "
据了解,目前供肾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亲属之间的捐肾,另一种是公民逝世后死亡器官捐献。一直以来,亲属之间的捐肾比例都非常高,一来等待时间较快,二来移植后的排斥也会少一点。
而就在上周,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还完成了一对父女之间的捐肾,供体为 28 岁的女儿,受体则是 50 岁的父亲。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年长者供肾给年轻人的居多,像这样年轻人捐肾给年长者的很少见。
" 我没觉得自己有多特殊,有多伟大,就是想救我爸爸。" 这位女儿告诉潮新闻," 现在,我只知道,今后我再不会有遗憾,那时没有去救他。"
虽然亲属肾移植发生排斥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患者知道,排斥的概率难免存在," 移植肯定比不移植好,但我也担心妈妈移植给我后没有用。" 郑诚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看病举债二三十万
" 去找工作,不知道哪里还会要我 "
从得知自己得了尿毒症后,郑诚情绪一直很稳定。郑诚说,自己以前的身体感觉都很好,这次要不是眼睛突然看不清,也不会知道自己得了重病。
这些年工作下来赚的钱都用在还房贷车贷养孩子等家庭开支上,没有结余,为了省钱,就连社保都没有交,妻子有在打工,但也赚不了什么钱。
他生病后,因为没有社保,一个月血透就要已经花掉了 1 万多,还有腹透一个月也要 5000 元左右。为了治病,这个不富裕的家庭已经跟亲朋好友借了二三十万。
考虑到郑诚家里的困难程度,浙大一院的肾移植医生为他争取到了亲属肾移植公益基金,总算为他的家庭减轻了一部分经济压力。
" 医生让我一年后再找工作,但我等不及,想三个月后就去找找工作,但我也在网上查了,发现像我这种情况,工作并不好找,不知道哪里会要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希望工作部門不会歧视我,像家里现在这种情况,我必须早点去赚钱才能把基本的生活维持下去。"
" 像小郑这样的年轻尿毒症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如是说,"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很隐匿,早期不痛不痒,可能仅仅表现为泡沫尿,如果不重视体检和忽略了蛋白尿等异常指标,就很有可能一发病就到了疾病的终末期,因此,我们肾病专家经常在呼吁,要重视每年的体检和关注每一次的尿常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