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机龄至少40年!我军最“老当益壮”直升机依旧展翅训练场,欢迎阅读。
在 2 月 19 日的《军事报道》中,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的一架 " 河马 " 系列直升机亮相。让人非常吃惊的是,从尾桨位于尾梁右侧,发动机进气口无防沙装置等特征来看,这并非我军大量装备的米 -17 系列,而是被普遍认为,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全部从我军退役的米 -8 直升机。
可以说是越看细节越给人整不会了
米 -8 的引进,甚至可以追溯到 1969 年 9 月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逝世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参加其葬礼后返程过境时,与周总理在北京机场贵宾会客厅的短暂会晤——后人也称之为 " 葬礼外交 "。这次充分体现总理外交魅力与魄力的接触,为中苏两国之后的关系划定了一个 " 安全边界 "。
1970 年年底,中苏两国率先敲定了我国 1965 年就想引进的 3 架米 -6 重型运输直升机的合同。而就在随后对 1971 年出口货物计划的讨论中,苏方又主动提出,可以提供一批在当时还较为先进的米 -8 直升机,我方欣然答应,并于 1972 年 5 月接收首批 10 架(其中 2 架交付海军航空兵)。
从 1972 年 5 月首批 8 架列装空军开始,人民空军先后引进了 43 架米 -8 直升机,最后一批 12 架于 1985 年之前交付。随着 1986 年陆军航空兵的组建,空军的米 -8 陆续被移交,它不仅成为陆航草创阶段的主力机型,还为后来批量采购使用米 -17 系列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队伍。
米 -17(左侧)刚刚引进时与米 -8(右侧)混编同训的画面
进入新世纪之后,尚堪使用的一部分米 -8 均归 1999 年组建的陆军航空兵学院用于教学。但相比更为活跃的 " 松鼠 "/ 直 -11、" 小羚羊 " 等轻型直升机,米 -8 在陆航学院留下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处于飞行姿态的更是凤毛麟角,在今天之前,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米 -8 早已彻底在我军停飞。
本世纪初,陆航学院米 -8 使用的一种与 HC120 轻型直升机类似的涂装
所以,一切语言都难以形容,当我们看到这架至少 40 岁的米 -8,仍在为了培养陆航新机组发挥余热时的震撼。放眼全军航空兵部队,能与这架最晚也是 1985 年交付的 " 老河马 " 比一比机龄的,可能只有那些苏联时期制造、历经 " 二三四五手 " 使用之后,于 2013 年开始陆续来到中国的伊尔 -76。
无需大过载飞行的运输机和直升机,往往能够实现颇为夸张的日历寿命
" 老骥尚思千里志,新骑必争万仞锋 ",就在同一天的《军事报道》里,第 83 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的直 -20 突击运输直升机与直 -8L 大型宽体直升机联袂登场,与突击步兵们的国产新枪族和突击车,共同组成了一幅幅展现新时代陆军面貌的新画卷。相信看到这些场景,谁也不会觉得仍在奋飞的米 -8 是在 " 哭穷 ",这件如假包换的苏联遗产,正在见证中国陆航飞向它来到中国时,谁也未曾设想的新时代……
也许在驾驭它们的机组成员中,就有人曾经在那架老而弥坚的米 -8 上历练过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