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京东重塑低价抓手,京喜模式大调整,欢迎阅读。
文|柯晓斌
编辑|乔芊 杨轩
针对下沉市场和低价战略,京东又有了新动作。
36 氪从接近京东人士处独家获悉,几经沉浮的京喜业务再次迎来变化,新的名称是 " 京喜自营 ",在内部被视为京东低价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开始在低线城市放量招商,面对白牌商家推出全托管模式。简而言之,商家负责生产,京喜承担商家的运营、物流、售后等,京喜从中赚取商品价格差。
上述人士还透露,该业务由先后负责过全渠道等业务的京东老人祁婷负责,直接向京东集团 CEO 许冉汇报。该团队已扩张到两百多人规模,主要由采销、营销、品控三部分人员构成,其中采销人数超过三分之二。目前团队还在快速扩张中,预计今年底将达到 800 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京喜自营被寄予厚望。" 京东高层非常重视,对这个模式也很有信心,经常亲自指导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京喜自营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帮助京东获得更多下沉市场的新用户,以及新用户留存率。
另有多位接近京东人士向 36 氪证实,当下阶段,京喜自营并不追求 GMV 最大化,反而更加在意订单量。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更多的日订单量意味着更多的下沉市场活跃用户。
在下沉市场,京东几经周折从未放弃,而 " 京喜 " 这个名称承载了京东对下沉市场的数次探索。
2020 年,京东专门组建了面向下沉市场的战略新兴业务京喜事业群,包括京喜电商 App、京喜拼拼、京喜便利店、京喜通、京喜达等具体的线下业务内容。" 之前京喜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 一位京东前离职员工表示。去年 11 月份,祁婷调任负责京喜,并开始京喜自营的立项。
依据 36 氪目前获取到的信息来看,区别于京东自营(京东采购品牌商家的商品)和京东京造(京东打造差异化的自有品牌)的模式,京喜自营瞄准的主要是源头工厂,聚焦于白牌商家,通过直接采购,源头直发的模式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取低价。目前,京喜自营稳定合作的核心产业带有数十个,在抽纸,耳机,内衣,水果等品类均已有月销售超百万单的商品。计划在今年年底,稳定合作工厂的数量超过 1 万家。
" 为了在低价货品上和竞争对手有所差异,内部多次讨论后,最终将京喜自营的选品标准定在‘有底线、够用’。" 上述接近京东人士透露。
这个标准并不意外,在无限卷低价成主流的当下,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货不对板现象时有发生。" 京喜自营内部曾做过调研,采销在不同低价平台上买来 1000 款商品,发现其中 80% 的东西要么货不对板,要么缺斤少两,甚至有严重质量安全问题 ",接近京东人士透露。
京东虽在补课,但其更想实现的是能在站内完成消费分级。" 京喜自营商家形成规模后,能进一步刺激供给端,吸引更多第三方 POP 商家进来京东主站,从而进一步丰富低价商品的供给,承接一部分低价高质需求,让京东可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上述接近京东人士表示。
一位参加过高层会议的人士透露,目前,京东集团对京喜的要求是 " 速度再快一点 "。依据今年 618 期间,京喜自营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618 好采頭 4 小时累计达成单量超 100 万,环比前一日实现 220% 的增长。
目前已经初显成效。接近京东人士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京喜的下沉市场用户粘性远高于主站,今年 6 月份,用户月购买频次已达到 7 次。
这个数据来之不易,京东在一线城市的用户数量远高于下沉市场,随着拼多多的崛起,京东缺乏有力抓手获取更多的下沉市场用户。除了京喜自营以外,去年以来,京东通过百亿补贴、源头直采等形式不遗余力的在商家侧、用户侧两端去培养低价心智,以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但能否突出重围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