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欢迎阅读。
图源:Pixabay
芥末堆文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办法》是我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方面第一个专门性法规,将于 2023 年 10 月 15 日起实施。
《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实施机关和管辖权限上,规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分别对线下、线上校外培训的管辖作出规定,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认为,《办法》针对现阶段法规层面没有明确规定而执法实践中比较困扰的一些具体问题,依法作出了解释与规定。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的实施与管辖问题,又如 " 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 和 " 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 " 如何界定问题,《办法》做出了具体详尽的规定。
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从重处罚
《办法》明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责令停止招收学员;
(四)责令停止举办;
(五)吊销许可证件;
(六)限制从业;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介绍,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一些 " 黑机构 " 搞恶性竞争,导致 " 劣币驱逐良币 ",扰乱行业生态,损害家长和学生权益。《办法》第十七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列明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认定情形,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式、有 2 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为,《办法》第十八条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 " 转线上 "" 转地下 "" 换马甲 " 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 10 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同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擅自组织中小学生社会性竞赛,最高处 10 万元以下罚款
《办法》还规定,培训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予以从重处罚,规定了责令限期改正,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直至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的处罚。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聘任与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此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收取超过 3 个月或 60 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收取费用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 5000 元。《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对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的行为,《办法》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面向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的,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 5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