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中国汽车十年,吉利交出设计新答卷,欢迎阅读。
过去 10 年,吉利在设计上始终选择走难而正确的道路。
2023 年,注定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正应了今年 4 月上海车展开幕前夜,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的那句话," 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 "。中国汽车不仅正在借助新能源车推动全球汽车业实现 " 跃迁 ",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同时,在汽车文化、汽车技术和汽车设计等领網域,也在大步迈向自己的黄金时代。
12 月 6 日,由吉利设计主办的 "2023 国际汽车设计论坛 " 在上海召开,世界各地的设计大拿齐聚中国,共同探讨改变世界的设计力量。在当天的论坛上,由吉利设计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犹如一场正在酝酿着的文艺复兴," 东方力量在汽车设计的殿堂中游荡 ",中国设计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新一轮的设计话语权争夺战中,中国设计新范式,正在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而由吉利汽车这样一家中国领军车企,来打造这一设计界的盛会,背后既展现了吉利的担当、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同时也印证了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论坛上的所言:" 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
探寻设计十年,吉利与时代同频
在许多年前,当奔驰击败凯迪拉克成为豪华品牌之王后,设计逻辑 " 学奔驰 " 成为生存在那个时代的捷径;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末,日系车企在欧美疯狂收割订单,1987 年的《Auto&Design》以欧洲视角报道了日系车在东京车展、日内瓦车展上的大放异彩;而 36 年后,《Auto&Design》将头版的位置,留给了今年上海车展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
汽车设计是最具时代气息的文化产物之一,它不仅展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时尚印记,更是一代人对审美追求的向往。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存在其内在规律。中国汽车设计从最初的借鉴,到独立自主,再到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主张,背后是最近十年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宏观背景。
回看 2013 年之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尽管汽车产销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但彼时的市场依然牢牢被外资车把控着,本土车企销量占比低于 40%,且多数都是低端车。而中国汽车设计当时还谈不上有自己的风格,很多国产品牌都选择了模仿西方品牌。
从 2013 年 -2023 年,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自主品牌崛起的十年。吉利汽车探寻设计的十年之路,刚好与中国汽车崛起的十年同频共进,这十年刚好是中国汽车进入自主设计分野时代的关键十年,吉利设计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原创汽车设计的萌芽、探索与开拓期。
正是在 2013 年,吉利推出 KC 概念车,奠定了吉利的家族化设计,开创了 " 水波涟漪格栅 " 的经典设计符号。KC 概念车原创度极高,基本上摆脱了模仿的痕迹,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在原创萌芽时期的经典之作。
2015 年 -2016 年,以 KC 概念车为原型打造的博瑞、博越相继上市并一炮走红,成为了最美中国车,最高年销量超 150 万辆,刷新了中国自主品牌市场销售新记录。再后来也影响了星越 S,星越 L,星瑞等诸多车型,吉利的 3.0 时代也由此顺利开启。
博瑞、博越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可以说是中国车企车型设计能力的一次跨越,让吉利坚定了对打造 " 中国 " 原创设计的信心,要想在产品设计上获得高溢价,就必须讲好中国设计故事。
今年 2 月 3 日,在 " 吉利银河 " 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吉利首次展示了其旗下银河品牌的首款原型车——银河之光概念车。这是陈政担任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后,带来的首款作品,在这款车上他带领吉利设计团队注入了许多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元素,并首创提出开辟全新的中国电动车设计范式。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
汽车业内资深专家王洪浩评价以陈政为代表的中国设计师时,毫不吝惜表示:" 在西方汽车设计哲学最脆弱的时候,独辟蹊径创造了最中国的设计。"
撑起智能化时代中国设计大旗
" 如今中国新能源设计发展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中国汽车现在就是构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最好时机。" 在陈政看来,中国新能源市场是好设计诞生的优质土壤,也是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的高价值设计孵化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 11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了 40.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 4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卖出 10 辆车,就有 4 辆是新能源汽车。而在这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62.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0.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6.6%。
新能源赛道被按下加速键之后,汽车设计的思路也亟需与时代同频,呼唤着新的设计体系的出现。
一个多月前,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 Oliver Blume 宣布,将汽车设计列入到公司优先事项清单,希望借此遏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海外巨头们已经意识到设计美学和车内智能化功能的缺失正在带来在中国市场的下滑,而另一面,是中国一部分本土车企已经开始收获到以设计力量赋能产业,驱动品牌价值向上的红利。
本届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提到:" 我国新能源汽车设计已不仅仅是单体车型的设计,而是全系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设计。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吉利正是这样自主品牌的优秀代表,正在发展成为具有全球设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型企业,不断赢得国际社会和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从今年年初银河之光原型车首秀后,银河 L7 和银河 L6 两款车相继上市,传承着银河家族设计美学,迅速在市场上熱賣,其中,银河 L7 在上市后短短几个月内,就在销量上实现了单月连续破万的成绩。
而在 11 月份的广州车展上,吉利银河第三款车型 E8 进行了首次亮相,这是银河首款基于 SEA 架构打造的智能纯电旗舰轿车,它甚至被业界和消费者认为是当下新能源市场上没有对手的豪华电动车。
" 吉利银河 E8 便是吉利设计蹚出来的路——不向既有的条件妥协、不断对抗设计的熵增、在无序的格局中,找到美的秩序。" 看得出来,银河 E8 是吉利设计团队和工程团队一起打破设计极限的一个作品," 吉利银河 E8 可以说是带动产业技术的又一次更新,这就是中国技术自信带来的审美自信。"
《财富 FORTUNE》杂志中曾这样写道:" 陈政是首位直面设计的‘熵增’并与之对抗的汽车设计师。而设计吉利银河 E8 的过程,可以说是‘对抗熵增’的最佳诠释。"
在今年《Auto&Design》11-12 月刊上,详细介绍了银河 E8 的「光之涟漪」、全球首个量产一体式发光前脸的科技之美、45 英寸 8K 无界智慧 " 霸屏 " 背后蕴藏的人本关怀等设计亮点,成为吉利银河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说 " 美人在骨不在皮 ",这句话放在汽车设计上其实同样适用。吉利银河 E8 从造型之美,进化到了造型、功能、智能与情感的有机融合,打破自然环境和数字生活的边界,美出了新高度。
而之所以能够打破设计极限,陈政认为,靠的是吉利独有的「体系造车」实力。依托吉利汽车背靠亿级投资打造出来的 SEA 原生纯电架构,才得以把原本是概念车的技术量产落地。
从 10 年前,吉利以 KC 概念车为起点,走上自主设计;到 10 年后,吉利以 " 银河 " 系列打造 " 中国智能电动车设计新标杆 ",再次打响中国汽车设计崛起的发令枪,吉利在设计上始终选择走难而正确的道路。而在这十年间,吉利为中国汽车设计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一个全新的中国电动车设计范式,正在爆发驱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进化的力量。这既是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实现再次腾飞的机会,也是中国汽车品牌激流猛进,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