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十八年努力只为衬托李少红,结果话多始于扑街了?,欢迎阅读。
这个暑期档的存在一次又一次向行业内人士证明了"大档期正在加速失效",并加深了场外乐子人们"扑街就会话多就会发疯"的认知。
是的,今天要说胡玫和她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了。
△购票軟體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海报现在换成了这张
号称投资两个亿、坐享中文世界最大原创IP之一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8月16号正式上映,今天刚刚开分4.0。
超过一万人打分还算是有参考性,与之对应的是惨不忍睹的票房,目前只得500万。
大部分影院连排片费都不想挣了(可能本来也没有),直接在系统里砍掉这一选项,只有参投的博纳院线全力支持,撑起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13.3%的排片占比,得到的场均人次是2.0……
如果没有热心慈善事业的博纳,朝阳群众们就算有心试毒也找不到合适场次,还得跟公司请半天假赶早上那八九十点的场次,损失不可谓不巨大。
有一说一,观众对这部电影本来还比较包容。
8月11号的首映礼活动上,导演胡玫说她公映隔天就打算出国了不管了,"电影票房爱多少就多少……反正这18年我对得起红楼梦"。
内容来源@徐若风
如果换别的导演别的项目,这番发言肯定要被截图挂在豆瓣虎扑遭遇各种审判,毕竟《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花了这么多钱,投资方发行方和宣传方还肯轰轰烈烈办一场首映礼把该走的流程走完,当中最核心的创作者却率先开摆说她不管了,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身边人。
但大家只是觉得,胡玫还算有自知之明,能坦然接受现实窘迫也未尝不是一种态度。
当然温和也说明网友们都有默契,《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肯定较不了真。
虽然胡玫拍肯定是认认真真的,没有贸然启用所谓流量挑大梁,而是全球海选出合适的苗子,再安排演员们接受国学和红学的培训,避免诠释角色时的"空心"和浅薄。但拍摄毕竟是在7、8年前,压箱底这么久,观众的观影习惯、消费心态甚至审美趋势都发生了变化,再看2018年底就杀青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肯定会觉得它过时、陈旧、格格不入。
注定拿不到高排片也掀不起水花,又何必高标准严要求,不如让它悄无声息地退场。
谁知嫌池塘太平静了非要往里面扔几块石头听响的竟是胡玫本人。8月19号上午10点,她突然发微博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遭遇了有预谋的"狙击":
有人使用AI虚拟数据群发1分点评,几个月前就注册好账号只为黑它,还有认定拍这部电影是犯了弥天大罪的"人身攻击"和"侮辱"……
如果是指豆瓣评论区,确实一星挺多。里面不乏简单粗暴的表达,比如"建议推出负分系统"或者"恶心死了,一星都不想给"。
但更多输出显然都是看完了带着气来的,不仅能精准复述出《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剧情编排上的槽点
还对导演在整体把握上的摇摆简陋做出批评
甚至有部分善心人士为电影提出意见并给出建议,不妨把焦点集中在宝黛,"抓住’聚’和’散’、’冷’和’热’,抓住大观园这个恒定不变的时空枢纽……拍相同的地点不同的处境。"
如果我是胡玫导演,是断然不会对这些好歹贡献了票房的差评生气的。
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有,胡玫挂出来的所谓"毒舌"账号是两位抖音博主。只是这俩人根本看不出一点"AI刷分",也没有到人身攻击式给差评,都建号起码两三年、之前认真发过不少成系列的影视作品解说内容。
硬要说的话,其中一位叫@七爷观影簿 的博主更新比较断续、风格相对飘忽,之前集中做的是 "一口气看完奥特曼"解说,到去年暑期档才评测了部分院线电影,然后时空跳跃地做了两部朱一龙电影相关,再来就是新柯南和红楼梦。
但如果有心搜索就会发现,他其实主战场在B站,抖音只是看心情偶尔搬运。
估计大导们现在要了解民情估计是不看微博不刷豆瓣更懒得看阿B了,也没想过随手挂挂竟然还能给这种多平台更新的博主带流,现在@七爷观影簿 这条吐槽红楼梦的内容已经冲到up所有投稿播放量第二的位置了……
这条吐槽是有点子"标题党"的,上来就挂着"烂透!歹毒!",实则吐槽温和。
在层层叠甲后,up的主要观点就是胡玫企图在两小时内塞下原著那么多内容,转折突兀、桥段堆积,出场人物也因此无法被突出性格特质,看下来只觉得走马观花,没法真的投入去欣赏剧情。
这一观点,和另一位被挂的@城主的红楼梦 差不多。
在被胡玫点名批评后,@城主的红楼梦 也放出了被她投诉下架的原吐槽部分内容,大致意思还是两小时塞太多东西了就有点泛泛而谈,很多名场面都没能拍出应有的冲击力,而且编剧采用倒叙手法打乱了时间线,刚看会觉得眼前一亮但看多了就会失望,毕竟原作那些令人称赞的逻辑推敲都被改没了……
和@七爷观影簿 还不一样,@城主的红楼梦 就是专注《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点进账号就能看到他分门别类整理了红楼故事线解读、探秘红楼和87版幕后等几大板块。
在吐槽《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之前,这位还用87版做过"如果把红楼梦改成网剧应该怎么拍"的系列二创,无论如何不该被胡玫打成黑子水军。
而"为了讲故事去讲故事"可能是所有看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观众的第一反应,包括我。
《红楼梦》分明是四大名著里女性角色最丰富、立体、饱满的一部,但胡玫想要"拍给孩子们看"的青春版却是抽离了女性群像里人心幽微的部分,宣传就直接打出"阴谋与爱情"五个大字。
前面也说了,胡玫打乱了原作时间线,龙标结束走了个片头,宝玉就出家了,在白茫茫大雪里痛苦回忆林妹妹是来报自己浇水之恩的……
然后胡玫用一个非常阳刚的拍法交代了所有悲剧根源:贾家欠着朝廷巨额官银,与会所有男的都想不出来该怎么还,这时候体弱多病又刚好继承了大笔遗产的林黛玉就被恶狼们狠狠盯上。
贾琏又是大半夜跟贾雨村商量林家财产怎么办,又是和王熙凤在炕上谋划怎么谋夺林家家产,最后想出来的法子就是王熙凤提议用林家的钱来修大观园……
映前宣传里胡玫反复提到关晓彤,又说她是自己偶像,又说关晓彤演什么都对,言下之意就是关晓彤好得太突出了不敢耽误才只让她客串了一下元春。
我要是关晓彤团队我就连夜通知豆瓣在电影页面删了自己的名字,因为你看了就知道元春就特么一场戏,胡玫把元妃省亲和赏赐都合并到端午,借由这位代表皇权的贵妃之口突兀拆掉了宝黛CP。
王熙凤再次出手将坏人做到底,提议"钗黛掉包",贾母还要搞搞玄学说之前算过黛玉的命,她和宝玉就是有缘无分……
不过也是,不受世事纷扰的大观园都建立在巧取豪夺上了而且拢共就出现那么十几分钟,你怎么能要求金钗们在算计和阴谋里洁净无瑕?
宝钗和黛玉誓要二女争一男的心思干脆摆在台面上,黛玉在宝钗那里看到刚吵完架的宝玉,张口就要酸上一句"金玉良缘"……
宝钗在听到黛玉被夸赞时那对视而笑,简直就是把雌竞摆在脸上。
因为胡玫对自己现在这版故事的核心把握就在"阴谋与爱情",所以她解读宝玉大婚是一场政治联姻,觉得薛宝钗看似赢家实则悲剧,得到了一个没有价值的婚姻……
也不怪饰演薛宝钗的黄佳容会说出"和宝玉大婚的戏让我走进宝钗内心深处,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得到宝玉一点点爱"这种话了。
更可怕的是七年下来还毫无长进,首映礼又输出了一通宝钗遗憾在没有得到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没有一段可以回忆的爱情,更没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观点……
而扮演林黛玉的张淼怡也一样没好到哪里去,她觉得黛玉最大的遗憾是和宝玉灵魂如此契合却没有走到一起,被问到得知心上人宝玉和别人结婚时第一反应是唱《嘉宾》……
也是没想到短视频时代,名著电影剪辑要短平快,连主创解读也要这么下沉。
甚至我还不算那种死守原作必须让来客们知礼节讲规矩的保守派,毕竟《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出过这么多版本的解析、改编,算得上是中文世界第一梯队的开源IP了。所有IP都需要多样化开发才能延续其生命力,否则就只会是一潭死水,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遁于无形,现在有创作者愿意去拍,又有人愿意给钱,那我也没什么理由去抗拒。
但《红楼梦》难改也是公认事实,最大的障碍是它没有结局,要不要用高鹗续章始终是个争议。
高鹗被骂"狗尾续貂"又是因为曹雪芹才情天份太难追,"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掣,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深情,言时之景状。"
李安就说过拍这部好似飞蛾扑火,因为"不是电影结构,精彩的是诗词语言",而且人物众多、庞杂,外部还有各路红学专家磨刀霍霍。
大量生活细节堆叠出大观园里四大家族起伏兴衰,细看又折射出曹公家族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命运。书中有名有姓的就四五百人,性格无一雷同、各有其鲜活,既顺应了时代命运又对照了太虚幻梦,架构严谨细致,情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虽然百年前戏曲创作和几十年前港台翻拍都选择拍折子戏,摘黛玉葬花或者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片段来做发挥,但那毕竟是种妥协,真爱红楼之人必定是想要将之全本呈现的。
△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应该就是1924年梅兰芳将《黛玉葬花》唱段拍成黑白无声片
香港第一代做电视的精英女性孙郁标在上世纪70年代离开TVB加盟佳艺电视后,就一直想把《红楼梦》搬上小荧幕。她趁恒生银行太子爷林秀峰掌权舍得给预算,破天荒地启用五位制作人来拍红楼,十多人的编剧组里包括对原作研究颇深的才女刘美美和亦舒,参考用的是120回程高本还融合了一些越剧选段。
贾宝玉找的是曾在TVB短剧版中诠释过这一角色的伍卫国,林黛玉用了佳艺人事部经理毛耀燊家二女儿毛舜筠,薛宝钗交给蜜雪,秦可卿和袭人请出了一度淡出的林燕妮和陈宝仪……150万港币预算就这么轰轰烈烈拍了70集。
因为风格调性与香港收视群体不符的关系,也因为边拍边播到后期就全员疲软,佳艺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却也向大家证明了,容量相对较大的电视剧确实更适合《红楼梦》。
△现在最受好评的版本就是87央视版《红楼梦》
胡玫的长项本就是电视剧,尤其是恢弘长篇——
1999年她执导的《雍正王朝》一播出就掀起了热潮,最高收视一度来到16.71%,有1.8亿人同时坐在电视机前等更新,横扫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电视剧奖"。
胡玫本人也凭此获得"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称号,成为平台、投资方和广告商眼中的"香饽饽"。
几年后《乔家大院》又在在互联网普及和卫视呈现多样化的浪潮中为CCTV1黄金档砍下过最高10.12%的收视率,成为全国收视年冠。
央视国际网当时给出的分析是说,北京每100人打开电视,就有将近40个选择锁定这部剧,其文化影响以及带动山西旅游产业的能力更是毋庸置疑。拿到飞天+五个一最佳导演奖肯定的胡玫,再多一份"养老保险"。
这两座高峰中间,胡玫还推出过一部长篇历史剧,叫《汉武大帝》。
据说她在没有剧本的前提下,拿着一张几百字的故事梗概和策划书就去找中影拉投资,时任集团董事长的韩三平亲自出任总制片人,还带动了北京华录百纳影视、上海金德和世纪英雄电影等公司一起参与,大家大手一挥用近5000万投资给《汉武大帝》戴上了"中国最贵历史剧"光环。
《汉武大帝》开机的2003年,华录百纳拿到了拍摄新红楼的唯一资格授权,随后他们找到韩三平,打算邀请中影集团共同担任制片方,并效仿87版做法,海选年轻演员出演剧中重要角色。
韩三平的老同事、曾任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的张强在2006年前后调到北京卫视做副总编辑,电视台急需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欢迎变革,于是很快和中影集团达成一致,要公开举办新红楼演员选拔流程,即《红楼梦中人》选秀。
这之后韩三平又找到昔日合作愉快的胡玫担任新《红楼》总导演,胡玫也表达过对《红楼梦中人》全国前70强的肯定和欣喜。然而决赛未至,胡玫突然公开表示对选秀的排斥,"选秀是选秀,拍剧是拍剧。我的原则是你选你的,我拍我的。"拒绝节目组或者资方强硬塞人。
虽然节目组紧急公关,胡玫最终给了韩三平面子出席总决赛,并宣布姚笛、李旭丹分获宝黛组冠军,但她和北京卫视之间的火药味还是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闻见。
2007年9月,胡玫宣布自己被投资方炒了,所以打算再拍一部《红楼梦》
华录百纳这边则迅速公开了李少红将出任新《红楼》总导演的消息。
后续大家也就看到了,正式开播的李少红版新《红楼》被大家亲切赐名"红雷梦",是我涯繁盛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推动了民间考究《红楼梦》的热潮。
@荞麦饭 手把手教人做红学家、@白色彩色 逐字逐句对比原作拍砖"红雷梦"还有@乱世飘零的BT 图解帖都是版内大热,我那穿红披风的小女孩.gif不知道在她们楼里泪奔了多少次……
△同志们,新浪甚至为你们出了新闻报道
而胡玫虽然放话要再拍,却也留了个后手,说自己会无限期搁置《红楼梦》拍摄计划,直到大家不会再把她和李少红版本作比较那天……
谁知《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一出来,短评全是"李少红可算翻身了"的感慨,十几年过去,"拉踩"已经变成网友必备技能了。
也不怪别人拉踩,李少红当年至少对自己在做什么是有数的。但看采访,胡玫这项目把控能力是有大问题的。
宝玉出家、黛玉葬花全是雪山这么诡异的处理,也不是出于艺术设计考虑,而是团队在分镜脚本都还没弄完的时候听说西藏林芝有个桃花节,明明没什么关系但成员们直接就去了,纠结了一番租了5万一天的大无人机,结果意外拍到了冰河和山川,给胡玫刺激出来的灵感。
去桃花节没拍到桃花,后来找好莱坞视效团队在特效棚里磨了一年磨出个虚拟桃花……这花费我不敢想,而且有必要吗?
她不是不抠细节,这两天和朋友聊到《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大家都好奇这玩意儿怎么就能花掉两亿,就因为胡玫坚持用真货拍质感,珠宝翡翠、紫檀红木,借来的古董总价高达六七亿
胡玫也不是不顾外界观点,明知刘姥姥进大观园和"阴谋与爱情"全无关系,但就因为她怕被红学家们批评,所以怎么都要把焦大和刘姥姥给串进剧情。
可这些对观影体验到底有多少加成呢?观众可能更希望看到导演正确理解人物角色,而不是为了夸演员吃了多少苦,硬是把林黛玉说成"每天苦兮兮""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哭天抹泪"的人。
有时候我也在想,胡玫到底维护的是《红楼梦》这部作品、是演林黛玉被喷的张淼怡,还是自己作为大导的面子。
现在点开她的微博,置顶是"胡玫导演重要影视作品列表"下配五张小表格
电影上映那天,胡玫最后分享的一条是类似于饭圈实绩图一样的"胡玫导演影视主要代表作"大全
这几天她持续战斗,分享"胡玫导演作品经常挨黑,她对挨喷应该习以为常"一文、分享素人说自己要带外国老公和中国女儿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心得,还转发了一条暗示吐槽就是收钱黑作品的微博,哪怕这些维护之词里有"柯南发行费上亿"这种行业人士看了都会笑掉大牙的基本错误也无所谓,总之你反对就是不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其心可诛。
其实没有人会否认胡玫导演过去的功绩,《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隔了这么多年仍被怀念着已经是种肯定,失望也正因信任倒塌而来。倒不如作罢收手,任尘埃掩埋这次失败的尝试。
毕竟有时候万众吐槽真的就只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