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被举报后紧急删改,这片且看且珍惜,欢迎阅读。
3 月第一炸来了!
炸到我探夜夜笙歌,哦不,夜夜失眠。
旋律一响,能唱半晌:
生命这样的旅程要用多少泪水来完整是否我能期待遥远天际一起飞翔,新造的人
图源网络
说的就是近期的热门片《周处除三害》。
这片相当猛,位列中国台湾地区 2023 年度票房第四。
不仅票房高,口碑也很高。
豆瓣开分 8.4(截稿前降至 8.2),不少观众在电影院看到之后惊呼:
" 现在院线尺度这么大了?"
图片来源网络
男主是枪枪爆头,血染大银幕。
这画面,起码在我们内地院线上,实属罕见。
特别是在点映期间,院线紧急换盘,网飞同步上线,两版时长一致,但有个别镜头做了调整。
而有些观众看完后表示:
就这?
尺度也没多大啊,槽点也挺多的啊。
评分虚高。
话不多说,今天我探就来聊聊这匹黑马——
「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2024.3.1. 中国大陆
总评 - 没有吹得那么好看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源于《世说新语》《晋书 · 周处传》中的历史典故。
故事很简单。
相传义兴阳羡(今宜兴市)有三害:河中蛟龙、山中白虎,以及凶暴的少年周处(242-297)。
有人怂恿周处去杀虎斩蛟,目的是想他们三害互相残杀。
结果,周处除掉虎蛟两害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是一害,遂决定改邪归正,发愤图强。
后来他拜师学艺,最后成为忠臣孝子,战死沙场。
电影《周处除三害》基本就是现代版的 " 周处传 "。
主角陈桂林(阮经天饰),职业黑帮杀手。
发短、话少、人狠、枪快。
因为连杀两个黑帮大哥,在道上威名赫赫。
但他也因为战绩太过显赫,不得不隐姓埋名,蛰伏起来。
四年后,他已成为岛内臭名昭著的三大通缉犯之一。
当他得知自己身患肺癌,时日无多时,决定重出江湖,完成一项壮举——
那就是清除另外两位排在他前面通缉犯,香港仔(袁富华饰)和林禄和(陈以文饰)。
不为别的,只为死后留名 ……
排名第三,脸还被遮了一半
先说总评。
这片好看,但也没有吹得那么好看。
" 尺度大 " 不过是个噱头,一些裸露和暴力镜头放内地院线里,确实尺度不算小。
但放电影里,再正常不过。
对于那些觉得尺度很大,甚至觉得觉得这尺度都过了的观众,只能说——
温室不仅会杀死电影,也会杀死审美。
当然,对于院线来说,造成这一原因的还有分级和审查问题,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能在内地院线看到这么一部《周处除三害》已经很不错了。
而对于冲着尺度去的观众。
还有一句话:这部电影最不重要的就是尺度。
《周处除三害》不是复仇爽片,更不是动作片。
片中的动作场面不多,也只能说中规中矩。
影片的故事和镜头语言才是核心。
而它也给我们留下许多问题和值得解读的空间。
比如,影片的英文名为什么是:猪、蛇、与鸽?
贪、嗔、痴又是什么?
今天我探就给大家好好解读一下。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除三毒,求重生
本片的英文片是《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分别是「猪、蛇与鸽子」。
在佛教中,鸽、蛇、猪对应的是 " 三毒 " ——贪、嗔、痴,为害众生。
其中,猪咬蛇、蛇咬鸽、鸽咬猪,三者形成一个闭环。
表示三毒轮回相生。
而鸽、蛇又从猪口出,表达愚痴才是贪嗔之根本,痴可生贪,亦可生嗔。
图源图解地藏经
在六道轮回图中,中间的核心,正是鸽、蛇、猪。
在电影中,三大通缉犯也和三种动物一一对应:
第一害,香港仔。
手臂纹蛇,嗔也。
他一心想得到继女小美的肉体和真心。
第二害,林禄合。
传教印鸽,贪也。
他假借舍利除毒之名,贪图受害者的钱财。
第三害,自然是男主本身,陈桂林。
表盘映猪,痴也。
他不清事理,狂妄任性,颠倒妄为,做出种种恶行。
而他作为第三害,也正是产生贪、嗔的根源。
陈桂林除三害的过程,也是他「除三毒、求重生」的过程。
电影上半场主墨在陈桂林面对生命终结的绝望与挣扎。
他希望在世界上留下痕迹,所以在这一阶段,他并未真正理解除去心中三毒的深层含义,而是被一股想要轰轰烈烈地留名于世的冲动所驱动。
陈桂林的冒险从对决香港仔开始的。
香港仔,一位身陷重罪的恶棍,也是一个操纵、施暴他人的人。
这种通过暴力宣泄情绪的方式,正好映射了佛教所说的 " 嗔 " ——一种由怨恨和愤怒构成的心理状态。
在他的手臂上,有蛇形的纹身,这是他身份的标志,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恨意。
同样的,香港仔对小美的占有欲,以及对任何接近她的人的强烈嫉妒和愤怒,进一步体现了他 " 蛇 " 的形象和 " 嗔 " 的内涵。
在除二害中,导演巧妙的設定了一个环节,就是陈桂林救下了香港仔的继女程小美。
虽说陈桂林和程小美,电影没有刻意描绘太多细节,但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此时陈桂林心境发生的微妙变化。
首先他们之间的联系绝非爱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同情和关怀。
陈桂林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程小美的无奈和苦楚,这种共鸣促使他想要将她从那个充满暴力和恶意的环境中解救出来,否则他不会再回来救她。
而小美也将陈桂林心中沉睡的善意逐渐唤醒。
随后,影片悄然转向下半场。
在这里,可以看出黄精甫导演有意拉长下半场的叙事,将原本紧绷的氛围转换成一种意外的宁静。
虽然这一部分避开了前半段的肉搏,但整体呈现出的是一种充满讥嘲的戏剧性张力。
尤其是 " 尊者 / 林禄合 " 这个角色,他负有重大罪行,却在这里演绎了一出 " 伪善 " 的戏码。
他背上的鸟类纹身,暗指 " 鸽子 ",在佛教中,这代表着无尽的贪心。
尊者虽然表面上是个救世主,实际上却是个沉溺于物质和享乐的人。
同时,《新心灵舍》的封面设计也采用了鸽子图案,暗示着他背后隐藏的贪欲和虚伪。
起初陈桂林,在这个岛上被尊者洗腦后,以为自己真的摆脱了贪嗔痴,甚至连奶奶留给自己的遗物也烧光了,可以看出这个时候陈桂林内心对于除害这件事没了兴趣。
他甚至埋掉了枪,这也意味着他埋掉了自己曾经的痴念,也埋掉了曾经了陈桂林。
至此,其实第三害,陈桂林自己,已经被除掉。
而当他发现这一切是场骗局之后,他从棺材里爬出,其实已经获得了重生。
他再次吊起烟,挖出手枪。
但现在的陈桂林,已不再是曾经只求 " 死后留名 " 的陈桂林。
于是他开启了一场大屠杀,将邪教修行营变成了修罗场。
此时,他代表的是审判,是业报。
所以我们看到,陈桂林在消灭尊者后的折返,却意外地发现那些被洗腦的信徒们的坚定信念远超他的想象,至此他决定继续这场清理行动。
规则很简单,「逃跑者生,留下者死」。
因为在他看来,执迷不悟者,杀戮即救赎,死亡即重生。
这也是为什么陈桂林最后要过海,因为佛教与邪教本是对立,因为佛渡有缘人。
最初,陈桂林杀人,可以看出他毫无负罪感和愧疚感,甚至在逃过警察的追捕后,还有些许快感。
但,这种行为不过是将自己推向更深的迷茫之中罢了。
后来张贵卿骗他说他得了肺癌,于是他想干票大的再自首,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存在被这个世界记住,哪怕是以恶名。
这种心态,正是对「痴」的最好诠释——在不断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为何而活,为何而战。
后来这一系列的行动,却让他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他从追求名声的单一目标中解脱出来,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救赎。
尊者那场所谓的 " 心灵净化 ",虽然最终被揭露为一场骗局,却无意中触碰了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只能定义于杀戮和名声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桂林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的转变。
在最终选择自首的那一刻,陈桂林看上去很喜悦,这既有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忏悔,又有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救赎,至此悲喜转变后,人物的宿命感得以彰显。
当他最终了解到自己并未患病时,他的平静和释然的接受,也反映了他对这一切经历的感激——
即便是建立在谎言之上,这些经历也让他过上了更有意义的生活,因为这是他之前所不具备的。
最后行刑前的笑,是对谎言的讽刺,也是对自己过往生活的一种解脱。
在那一刻,他成为了一个「新造的人」,真正做到了「除三毒,求重生」。
而陈桂林的恶行竟结善果,恶善之间,一线牵。
所以,当他最后说 " 我对不起社会 " 的时候,并非刻意的拔高。
而是陈桂林真的除掉了内心的贪、嗔、痴,成为 " 新造的人 "。
他真得在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悔过。
此时,他的生命也走到终点,他以一个 " 新造的人 " 的身份,重新微笑着进入六道轮回。
善与恶
说到善恶,影片对于它的界定,很是玩味。
就拿陈桂林来说,此人到底是善还是恶?
一边是通缉犯的身份,带着人们对于罪恶的直观判断;另一边,他又试图通过杀戮来实现某种形式的超越,完成自我赎罪。
可全片看下来,他又好像没杀过 " 好人 "。
在邪教修行营屠杀的前夕,他手上的血迹都来自黑社会的恶棍们。
当然,这不是出于正义,只是为了钱,为了照顾奶奶。
有人把陈桂林标榜成 " 华影史上首位极恶连环凶手 "。
事实上,我认为他不过是个书没读几本,年轻时候就在街头混,跟一帮子不三不四的人混成一锅粥,但天性里却偏偏好过坏多的一个黑帮小弟罢了。
对陈桂林而言,这个世界的正邪善恶模糊得很,赚钱的事,不择手段。
当他看到自己名字挂在通缉榜上,还得和一堆他看不起的人一样排队自首,他那套 " 通过战斗提升名号 " 的逻辑立刻驱使他采取了 " 除害 " 的行动。
但这电影塑造的陈桂林,绝不是个凶残嗜血,杀人如麻的机器。
他虽然下手狠,但引发冲突的总是另一方。
不论是性情暴戾的香港仔故意割伤他的眉骨,还是被伪善的尊者捅刀活埋。
毕竟," 人的死,都是咎由自取的。"
即便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血洗屠杀」,陈桂林实际上也是留给了对方逃學生的可能。
因此,将陈桂林简单贴上 " 恶人、狂乱、失控 " 等标签,在我眼里,过于一面之词。
我反而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极度缺爱且单纯的人。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度认为,陈桂林之所以如此相信张贵卿,甚至在张贵卿面前哭泣,是因为一种母性关爱的无意识寻求。
由此,你可以看出他狂野行为的背后是缺爱,而缺爱的背后又滋生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这种关注,以一种几乎是宗教式的热情表现出来,无论是通过 " 除三害 " 还是 " 掷筊 " 的仪式,都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爱的渴望和对于超越自我的向往。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轻易落入邪教的圈套,并在发现真相后感到强烈愤怒的原因。
与之相对的,是尊者。
一个在通缉前,还写信给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贪婪求原谅的人。
他的忏悔,如同他的生命,充满了谎言与欺骗。
他以死亡为由,逃避了罪行的责任,把自己化身为一个受害者的形象,试图在母亲心中留下一丝善意的印象。
而真相的揭露,由陈桂林手中的铁锹一点点掘开。
陈桂林原以为会在冷漠的土地下找到林禄和的尸体,却只发现了一张褪色的合照,那是林禄和与其母亲的笑脸,静静地躺在空无一物的棺材里。
这一刻,陈桂林的笑并非仅仅因为自己的上当受骗,更因为林禄和对母亲的欺骗,以及对这份母子关系的亵渎,而这也恰恰是陈桂林最想拥有的。
同样的,在陈桂林目睹了孩子呕吐黑水的场景,那是他心灵深处的一次震撼。
这种震撼并非仅源于眼前的惨状,而是在这对苦难的母子身上,他看见了自己一直以来所缺失的——
那种即便面对世界的残酷仍愿意付出一切的爱。
这位母亲,为了孩子可以献出所有,正是陈桂林生命中所欠缺的那部分。
陈桂林似乎是个从不会倒下的人,但实际上你仔细看会发现他曾为两人落泪过。
一个是他奶奶,唯一一个把他当宝贝的人;
另一个是小美,生命终结时给了他点温暖,虽小,却足以让他泪流满面。
别以为他哭是怕死,他是在感慨,原来,这世上还有人是真正关心他的。
说到底,陈桂林最初以为干票大的能换来全世界的瞩目,好补回一辈子缺的那份关注。
但很快他就明白,这狗屁不是他想要的。
等待审判的日子长得跟面条似的,而唯一还把他放在心上的,竟然是那个他不经意救下的女人。
或许就像他说的,"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 院线热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