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郭广昌:现在应该更勇敢一点,欢迎阅读。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音 频丨点击小程式边听边看
" 非常明确的是,我们已经穿越周期,复星的现金流压力已经得到很好解决,现在要更多地聚焦发展,聚焦主业,更加创新,更强化品牌与全球化……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核心。"
8 月 31 日,复星国际 2023 年中期业绩会上,郭广昌如此定调当下的复星,并特别针对当前的大环境自勉与共勉:
" 应该更勇敢一点,更决绝一点,更加对未来充满信心。"
成功解决流动性压力,聚焦发展,聚焦主业,更加创新、品牌与全球化,正是复星 2023 上半年的总写照。
期内,复星通过加大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退出,集团合并报表层面退出项目回笼现金超人民币 200 亿元,同时还获得国内银团贷款人民币 120 亿元,并发行新一笔境外银团贷款,截至 6 月 30 日已提款超过 5 亿美元,复星国际境内运营主体——复星高科也完成了 20 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期内,复星国际成功兑付境内债券人民币 67.3 亿元及超过 27 亿美元境外债务,未来 12 个月已无海外公开债务压力。截至期末,集团现金、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充裕达人民币 1146.8 亿元,平均债务成本为 5.3%,杠杆率加速下降至 51.8%,为 2018 年以来最低位。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在 5 月 30 日将复星国际的评级展望上调为 " 稳定 ",称其跨行业、跨地網域的多元化资产组合,稳健积极的负债管理,将护航穿越经济周期。
业绩方面,产业表现是超预期惊喜。
期内,集团实现总收入人民币 970.6 亿元,同比增长 10.9%;产业运营利润人民币 33.7 亿元,同口径同比提升 66%。产业利润强弱决定企业生命力盛衰,66% 高增长之下,复星旗下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葡萄牙保险、复星旅文四大核心子公司显示出强劲活力与张力。
期内,四大核心公司均收入正增长,合计收入达人民币 707.6 亿元,同比上升 12.4%,集团占比已达 73%。豫园股份营收同比增长 21.86%,达人民币 274.44 亿元;复星旅文收入大幅增长 38.7% 达人民币 89 亿元,并告别此前受疫情拖累的连续亏损,强力扭亏为盈。
自 2016 年向家庭消费产业聚焦的复星,定位于 " 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 ",并将 " 创新 " 与 " 全球化 " 在集团置顶。报告期内,这两大关键也被进一步强化:
创新方面,期内科创投入达 42 亿元,剔除已退出企业去年同期的投入,同比增长 20%。复星长期积淀的科创能力也正持续转化为产业成果,如: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 H 药汉斯状已在中国获批治疗 3 项适应症,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抗 PD-1 单抗;汉曲优美国上市许可申请获 FDA 受理,有望成为首个中国、欧盟、美国获批的国产生物类似药;直观复星的国产達文西手术机器人走到最后一公里;多家子、孙公司获得省市与国家级 " 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认定。
伴随汉斯状、汉曲优等核心商业化产品加速放量,复星持续投入 13 年,也亏损 13 年的世界级生物创新药企复宏汉霖,更在本报告期迎来历史转折:首次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盈利。
即便近年来全球化逆流,复星也坚定着全球化信念,并以 " 全球组织 + 本地经营 " 更新着全球化运营,取得了海外收入 10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0%的业绩。期内,复星海外收入继续同比增长 15%,达人民币 440.9 亿元,占总收入 45.4%,已撑起集团营收半壁江山。
其海外业务收入增速已超过国内业务。
复星医药旗下印度 Gland Pharma 收购法国 Cenexi 集团,战略布局欧洲 CDMO 业务,另有子公司获国际金融公司(IFC)5,000 万欧元贷款,加快在非洲科特迪瓦建立药品生产和分销中心;舍得酒业新覆盖 9 个国家及地区;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将在中国推出全新城市度假产品线 " 地中海 · 白日方舟 ",落子南京、太仓。
除推动旗下中国企业全球化,复星也推动着其海外企业的全球化且进展喜人,如:复星葡萄牙保险,大力提升拉丁美洲等海外业务,实现国际业务同比增长 19.4%,其国际收入已占总收入的 30%;主要为宝马、戴姆勒、大众等国际一线汽车生产商提供智能生产支持的德国 FFT 打入墨西哥市场,使德国之外的收入从 2022 年的 44% 提升至 63% ……
全球化是复星最显著的优势特点。一共只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回答两个问题的郭广昌,也两次都把全球化作为重点。他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拥有的全球化商业能力,以及全球化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实在太少了。全球化是复星最宝贵的能力之一,集团还会继续加大全球化,尤其是加大全球化创新与全球化市场发展。"
郭广昌认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依然会是全球互通与合作,相对过去强调引入海外资源能力到中国,如今他也高度看好中国竞争力的全球化:
" 中国各行各业内卷厉害,弊端是往往卷得大家利润都很薄,好处是卷出竞争力,我能想到的未来景象是,中国能力在全球市场赚钱。"
去年此时,复星还置身于被郭广昌称为 " 完美风暴 " 的危机之中:疫情叠加地缘冲突令全球经济大势不妙,国内大企业普遍遭遇流动性危机,复星也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冲击,穆迪接连调降信用评级,有媒体甚至谣传它会是下一个倒下的。
但它非但没有倒下,反而生命力更旺盛。
在经济景气并没有显著改善的环境下,它是怎么做到的?
入主舍得酒业之后,哲学系毕业的郭广昌,与人分享多了一个话题:舍得酒背后 " 舍 " 与 " 得 " 的智慧。
复星穿越完美风暴,首先也是靠了 " 舍得 ":舍弃非战略非核心资产与业务,得到战略聚焦与强化,进而从乌云压顶走到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轻的是流动性压力,也是轻资产。
事实上,向家庭消费产业转型更新以来,复星就一直以 " 舍得 " 之道加强战略聚焦:退减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与业务,加码战略性产业与业务深耕,退减重资产,加码创新轻资产。
但过去的惯性,年营收超 1700 亿元,遍及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庞杂资产与业务体系,以及体系下的内外利益格局,注定让其战略聚焦,包括非战略性业务的退出充满牵绊。
于是,流动性压力之下的复星干脆更彻底的 " 舍得 ",把化解流动性压力与缔造 " 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 ",两场麦子合为一场打:加大非战略退出,加强战略聚焦。
危机也因此在创造痛苦的同时创造机会:增强决心与共识,对掣肘转型的牵绊快刀斩乱麻。
于是,有了——大手笔退出或减持南京南钢、招金矿业、中山公用、泰和科技、青岛啤酒等,2022 年一年就完成超 400 亿元的资产退出签约,回笼近 300 亿元资金。
有了——在外界眼中的最困难时刻,斥资拿下上海黄浦区核心地段——福佑路 16 宗地块,鼎定大豫园片区扛鼎地位,并继续加大对全球化产业的布局。比如:
▲地中海白日方舟 · 南京仙林度假村
Club Med 一年内全球新开五家度假村;时尚奢侈品集团 Lanvin Group(复朗集团)在纽交所上市;直观复星在上海张江开建总投资 7 亿元人民币的医疗机器人制造与研发中心;印度制药公司 Gland Pharma 收购法国 Cenexi;复星医药在科特迪瓦建立药品生产和分销中心……
有了——以科创、全球化为核心的产业运营,组织效率的强化与提升,包括:
深入推进 " 全球组织 + 本地经营 " 让复星既全球一家,也在每个所在地都落地安 " 家 "。
员工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强化合伙人制度,倡导企业家精神,搭建60 后、70 后做董事长,80 后做 CEO,90 后在一线奋战的新老结合作战部队。
也有了—— " 复星穿越了‘完美风暴’,‘轻’舟已过万‘重‘山,何惧前望几多重……伴随经济持续恢复,坚定创新驱动和全球运营的复星,将迎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本次完美风暴之前,复星也曾经历过风波考验,但都一一化险为夷,闯关更新。
其成功因素是综合的,比如对经济周期与社会趋势的恰当把握,比如对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把握,比如对社会责任承担的积极承担等等。
但一切一切的根本,还在于它始终坚守着商业的本质,坚守着作为一家企业的天职:可持续地为顾客与社会创造更好与更多价值。从 90 年代创业初期研发 PCR 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开启研发和产业之路,到如今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它始终以价值创造为天条。
2016 年转型以来,郭广昌更是推出了诸如强化科创、创新实践 FC2M 家庭幸福生态战略等系列举措,推动集团深耕产业,创造极致产品与服务,为顾客与社会创造独特价值。
2018 年,他就曾在浙商总会年会上的发言中提问:我们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在客户身上?在了解自己的产品上?在提升产品服务上?到底愿意不愿意慢下来,去做点慢的事情?
他自封为集团首席产品体验官并分享说,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聚焦产品,每个董事长都应该是首席产品体验官。产品好不好,客户满不满意,自己应该是最了解的。
三亚亚特兰蒂斯开业前,郭广昌不但亲自体验了各项设施与游乐项目,而且在社交媒体当起首席推销官。该项目开业至今,也一直是三亚乃至整个中国文旅的顶流。
这些年,郭广昌更明确要求复星每个产业都要做到数一数二,并不断灵魂拷问:" 为什么这个产业需要由复星来做?复星有没有能力做出独特价值,并且做到数一数二?"
他说," 如果没有独特性,没有为社会创造独特价值,原则上就不做。"
复星管理层这些年最熟悉的事情之一就是,郭广昌经常深夜在各种群,要么提要求,要么谈感想,要么批评或表扬人,核心也都是,什么产品做出了极致,什么产品简直是渣渣。
复星的全球化,核心逻辑也是以全球创新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复星医药、舍得酒业等国内企业出海,Club Med、Lanvin、亚特兰蒂斯等进中国,都是这一逻辑的贯彻。
这次评级和债务压力中,复星能快速处置非核心非战略资产,降债增肌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办出了有核心价值的好企业,所以才有人愿意,甚至争着购买这些项目与企业。用郭广昌的话说就是:
能卖出去的企业是好企业,真正把企业做好了,才会有人要。
与复星形成对比的是,不少遇到流动性问题的企业,拥有大量资产与业务,但却想卖也卖不掉,甚至账面资产上千亿的企业,会被几个亿,乃至几千万的到期债务彻底放倒。
中期业绩发布前,郭广昌也再次在内部拷问了复星的产业价值,重申复星将继续瘦身健体,以终为始,明确战略,坚持以全球化资源与能力,为全球家庭创新创造价值。
他甚至认为:今后,民企能赚的就是 " 辛苦运营 " 的钱,赚 " 辛苦运营 " 的钱,也就是赚创新创造价值的钱。
这次业绩会上,面对未来发展的提问,郭广昌的结论也是:" 作为企业没有办法选择环境,只有适应环境,走出自己道路,更好发展,更好创新,更好服务客户,创造价值。做企业就这点事儿,我们一步步把它做好。我们这些人说老不老,说小不小,反正继续努力!"
郭广昌在业绩会上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经济恢复需要时间,要有耐心,但国家持续出台利好政策,外部宏观环境都会利于中国经济恢复。前些年大环境好时,一直强调 "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 " 的他,今天强调的则是:
" 面对今天的环境,应该更勇敢一点,更决绝一点,更加对未来充满信心。"
纵观商业世界的盛衰成败,危机往往都是带着礼物来的,它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个礼物,只有极少人可以承受它,更少人可以用好它。
2022 年的完美风暴,就是送给复星的一份礼物:在它三十而立之年,让它更能立得起 " 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 " 的而立之礼。
复星承受了它,也用好了它。
大环境好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大环境不好时,更勇敢一点,更决绝一点,更加对未来充满信心,也许就是复星能过万重山,下一步还能更上一层楼的原因。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 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 是喜欢," 在看分享 " 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