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国产电动汽车拿下全球66%市场,但90%芯片仍依赖进口,欢迎阅读。
据《经理人》援引研究机构 Rho Motion 的最新调查数据报道称,2024 年 9 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总计售出 170 万辆电动车,创下新的销售纪录。其中,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表现最突出,单月销售 110 万辆刷新纪录,几乎占全球市场 66% 的份额。
2024 年年初至 9 月底,全球共卖出 1,150 万辆电动车,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高达 720 万辆,年增长率达 35%,明显领先于其他电动汽车市场。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市场表现疲乏,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减少 4%,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虽然持续增长,但同比增幅仅 10%。中国凭借强大市场需求和快速增长的销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
尽管销量及市场份额表现出众,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却面临过度依赖进口芯片的问题。
逾九成芯片依赖外国进口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迅速发展,但在汽车芯片这项核心技术,却极度依赖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 90% 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 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 92%。
咨询公司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670 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供应链巨头,如瑞萨电子(Renesas)、恩智浦半导体(NXP)、英飞凌(Infineon)、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就占据了全球 77% 的市场。
虽然近年来国产汽车芯片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在车规级 MCU、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方面,仍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比如在车规级 MCU 市场,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虽然国内也有比亚迪、兆易创新、国民技术、小华半导体、云途半导体等国产车规级 MCU 厂商,但是整体市场份额依然有限。
芯科集成联合创始人、资深技术市场总监王超曾在 2023 年的一场行业会议上就曾表示:" 按照一些专业的评估机构,国产车规级 MCU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应该是有 3%~5%。但是按照我们跟客户实际去沟通,比如南方某大小 OEM/ 主机厂,虽然其研发能力也很强,什么样的国产 MCU 都愿意去测试,但是实际上国产替代率也就 1% 左右。"
在目前中高端电动汽车所需的碳化硅功率器件方面,TrendForce 数据显示,在 2023 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意法半导体(ST)以 32.6% 市占率位居第一,安森美(onsemi)则由 2022 年的第四名跃居第二名,市场份额为 23.6%。紧随其后的则是英飞凌(Infineon,16.5%)、Wolfspeed(11.1%)、罗姆半导体(ROHM,8%)。这前五大国外碳化硅功率器件供应商约占整个市场营收的 91.9%。
在智能座舱芯片方面,近两年,国产厂商发展也很快,比如吉利旗下芯擎科技首颗国产 7nm 车规级座舱 SoC" 龍鹰一号 " 成功上车领克汽车;芯驰科技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座舱 SoC ( X9E/X9M/X9 ) ,并被上汽荣威等部分车型采用;华为麒麟 990A 也被众多的智选车合作企业的车型所采用,比如问界 M7/M9、智界 S7 等;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此前也宣布,旗下座舱 SoC AC8025 已被国产自主品牌车型采用。不过,从整个市场来看,高通骁龙系列座舱芯片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 ADAS/ 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主要被英伟达、Mobileye 和特斯拉(主要自用)等厂商占据,市场份额约 70%。不过,地平线、华为、黑芝麻智能国产厂商近两年发展也很快。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在 2023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标配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拿下 23.7%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 Mobileye。在 2023 年标配 NOA 车型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也拿到了 35.5%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英伟达,位居第二!
随着智能驾驶级别的更新,车载摄像头搭载数量在快速提升,而其汽车 CIS(CMOS 影像传感器)的价值量最大。得益于国产 CIS 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在汽车 CIS 市场也获得了突破。Yole Group 的数据,在 2022 年汽车 CIS 市场,中国豪威集团拿到了 27% 的市场份额,不过排名第一的安森美市场份额则高达 42%,索尼约为 14%。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发展,汽车芯片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数据显示,2021 年,一辆传统汽油车需要约 900 颗芯片,而一辆新能源汽车则需要约 1500 颗,增幅达三分之二。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进一步提升,所需的芯片数量将持续上升。赛力斯汽车总裁何浩也指出,2019 年芯片成本占电动汽车总成本 4%,但到 2023 年已经超过 20%。而随着汽车电池价格的下降,芯片可能将成为电动车最贵零件,导致中国对国外汽车芯片供应过度依赖问题又浮出水面。
提升本土芯片采购比例至 20%
为解决芯片过度依赖进口问题,中国政府试图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据《日经亚洲》与市场研究公司集邦(TrendForce)报导,中国政府计划 2025 年,将采购本国汽车芯片比例提升到 20%~25%,获多家中国电动车厂商支持,如比亚迪(BYD)、上汽、东风汽车、广汽和一汽等。
在今年 6 月的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軟體生态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就曾宣布,今年前 5 个月,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华润集团、中国中车集团共销售了 2.35 亿颗汽车芯片,三家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共使用 1.32 亿颗国产汽车芯片。
然而汽车芯片要求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特别在刹车、动力系统等安全性要求极高领網域,中国厂商现阶段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仍旧希望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提升技术,逐步降低对于进口芯片的依赖。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目前政策属奖励机制,非强制性规定,让中国企业灵活性高些。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暂时领跑全球市场,尤其销量遥遥领先。但芯片过度依赖进口,成为产业发展瓶颈。如果能提升汽车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技术,有机会带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迈向更快更强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