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这款冲进Steam愿望单前十的国产FPS,决定重新定义搜打撤!,欢迎阅读。
该见识一下 " 搜打撤 Ultra" 了。
我一直认为,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一个难以实现创新的游戏类型。
如今的 FPS 游戏模式已经变得五花八门:团队竞技、爆破、推车、占点……但其核心玩法却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将准星对准敌人,然后射击,就是这么 " 简单 "。
" 瞄准—射击—命中反馈 " 这一循环始终是 FPS 游戏的核心。传统 FPS 以 " 击杀数 " 或 " 存活到最后 " 为唯一胜利标准,而这也就导致了 " 枪法 " 是大多数 FPS 游戏中直接决定胜负的核心能力,是玩家在 FPS 游戏中 " 横行霸道 " 的 " 硬通货 "。枪法精准的高水平玩家,往往能在各种 FPS 游戏中轻松击败其他玩家。
所以,尽管如今市面上的 FPS 游戏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 FPS 游戏通向胜利的关键 " 钥匙 ",依然是 " 枪法 " —— " 唯枪法论 " 也因此一直在 FPS 游戏中大行其道。
然而,近年来崭露头角的 " 搜打撤 " 玩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真正的创新,为 " 枪法为王 "FPS 游戏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
" 搜打撤 " 玩法不仅包含传统的 " 打 ",还包括 " 搜 " 和 " 撤 " —— " 搜打撤 " 将目标转向 " 携带物资成功撤离 ",击杀敌人的 " 打 " 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之一,而非最终目的。
" 搜打撤 " 玩法通过 " 非对称目标 " 和 " 风险对冲 " 机制,颠覆了传统 FPS 的胜负判定标准,这让 " 枪法 " 在 FPS 游戏中的绝对优势被一并稀释。玩家即使不参与战斗,也能通过潜行、信息判断与资源管理达成目标,从混乱的战场中带出 " 大金 ",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 " 搜打撤 " 玩法颇具吸引力,但目前市面上的 " 搜打撤 " 游戏,却都 " 人才辈出 ",让人有些 " 一言难尽 "。
该怎么说呢?
以 " 搜打撤 " 玩法的鼻祖《逃离塔科夫》为例,该游戏中的 BUG 和网络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且就连运营方面也曾狠狠背刺过老玩家,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
就连 " 牢 " 玩家都亲自下场劝退
《逃离塔科夫》的开发商尼基塔曾经承诺过 " 购买黑边版本的玩家可以获得后续更新的所有 DLC",但在推出只有蓝边版本才能游玩的 PVE 模式时,又开始声称 "PVE 模式不算 DLC"。
尽管在玩家们的一片声讨中,尼基塔对黑边玩家进行了一定补偿,但从 " 彩虹边警告 " 这句流传至今的梗中,便足以窥见《逃离塔科夫》老玩家与尼基塔之间的信任裂痕,早已经难以弥合。
再说一些新推出的 " 搜打撤 " 游戏,尽管它们意在革新原有机制,优化玩家的游戏体验,但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其过于粗暴的简化以及多种机制的杂糅,反而导致 " 搜打撤 " 玩法本末倒置,回归到了以 " 打 " 为主的传统模式。" 搜打撤 " 也就此名存实亡," 没那味 " 了。
所以,当前市面上的 " 搜打撤 " 游戏虽多,但玩家们的处境却颇为尴尬——有趣的 " 搜打撤 " 玩法 " 弃之可惜 ",但市面上的 " 搜打撤 " 产品又 " 食之无味 "。
但凡事也有例外,《暗区突围:无限》便是这么一个特例。
《暗区突围:无限》作为《暗区突围》的 PC 版,过去在海外一经宣布,就获得了无数老外的拥趸——在《逃离塔科夫》陷入 " 蓝边风波 " 的同时,《暗区突围:无限》海外官推就直接下场来了一波 " 收留心碎塔科夫玩家 "。
但这种 " 公开跳脸 "《逃离塔科夫》的行为,不仅没有引起《逃离塔科夫》玩家的反感,反而让 " 苦尼基塔久矣 " 的他们夹道欢呼。《暗区突围:无限》自上线后,也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在海外各大直播平台占据了一席之地。
《暗区突围:无限》在海外到底有多高人气?
光凭上面几句话,你可能还没啥概念。
就直接拿数据说话吧——锁国区后,也就是减去 Steam 最大用户群体的支持后,《暗区突围:无限》依旧能在 Steam 愿望单排名中排进前十。
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了。
那么,为什么《暗区突围:无限》能取得如此夸张的成绩?
参加了 4 月 1 日举行的《暗区突围:无限》国服定档发布会后,我想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暗区突围》作为国内 " 搜打撤 " 玩法的 " 老大哥 ",本身就是行业内的头部产品,再加上海外 PC 端运营的技术积累,让《暗区突围:无限》的国服版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从手游的基础算起,《暗区突围:无限》的打磨时长,足足有四年时间。
长时间的精心打磨,让《暗区突围:无限》国服端自诞生起,其品质就达到了竞品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其他游戏都是 " 搜打撤 " 这个类别的参与者,那《暗区突围:无限》就是 " 搜打撤 Ultra"。《暗区突围:无限》的存在对竞品来说相当于 " 降维打击 " ——在试玩《暗区突围:无限》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被它那极度写实的高规格画面震撼到了。
画面中的光影效果、材质质感都极为细腻,熟悉又陌生的卡莫纳就此在眼前展开,那些曾经受限于手机性能,而无法展现的场景细节,如今都得以完美呈现在我的眼前。无论是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还是废弃建筑上的斑驳锈迹,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中。
枪械的细节同样经得住考验——各种武器和战备的设计,你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而且,你可以在一比一建模还原的枪身上,找到相当真实的 " 做旧感 " ——弹夹上的划痕清晰可见,保险机构在外壳上留下的磨损,同样在诉说着卡莫纳的艰苦岁月。
枪械上的精细配件并非摆设,几十个自定义枪械栏位中,可以搭配组合数以百计的枪械配件,你最终能组装出一把独一无二的专属枪械,并把它带到战局中大杀四方。
除了枪械本身,子弹也经过了精心设计。不同口径、不同种类的子弹,其弹道轨迹、穿透力、伤害值,各不相同。玩家需要根据战局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携带的子弹种类,甚至需要在弹夹打空后手动 " 压弹 "。
但比起单纯的画面规格和枪械的硬核拟真外,《暗区突围:无限》的 " 动态天气系统 " 才是最让人惊艳的。以难度极高的雨天场景为例,潮湿金属的地面、打湿的皮革手套和表面依附着雨滴的枪械,这些不同材质的水体反射效果毫无瑕疵,看不出任何破绽。
当然," 动态天气系统 " 并非单纯拿来 " 炫技 " 的,它作为一种机制完美融入了游戏玩法当中,为《暗区突围:无限》带来了远超竞品的拟真度和沉浸感。
比如,雨声会掩盖脚步声,让玩家难以察觉敌方动向,更加容易遭到伏击。但与此同时,自己的行踪也更难被敌方察觉,潜行撤离的玩家也获得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再比如,在大雾弥漫的环境中,玩家的视距会受到严重限制,这使得远距离狙击战术几乎无法实施,战局也将被导向更为危险,同时也更加刺激的近距离交战中。
从 " 动态天气系统 " 的设计,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暗区突围:无限》对 " 搜打撤 " 的诠释—— " 动态天气系统 " 不仅大幅提升了游戏的拟真感,还深化了游戏的信息获取机制,将游玩方向从一味地 " 打 ",导向更加具有策略维度的 " 信息博弈 " 中。
可以说," 信息博弈 " 就是 " 搜打撤 " 玩法最核心的部分。正是由于每一场战局不存在绝对的确定性,基于 " 信息收集 " 建立起的博弈才能让 " 搜打撤 " 三个方面并驾齐驱,环环相扣。
但现在市面上其他的 " 搜打撤 " 游戏,往往会忽略 " 信息博弈 " 的重要性,导致游戏方向偏离了 " 搜打撤 " 的初衷,变成了 " 一味地打 "。而花里胡哨的技能也会让玩家过于依赖角色性能,队伍阵容的固定则进一步加剧了游戏体验的同质化。
但《暗区突围:无限》始终坚守硬核底线,甚至取消了手游的 " 声纹系统 ",玩家只能靠自己的双耳去捕捉战场中的每一丝声响,这也加深了 " 信息博弈 " 的维度——只有通过听觉获得了足够多且足够正确的信息,玩家才能知道 " 在哪里搜 "" 该不该打 "" 什么时候撤 "。
所以,比起只靠枪法的 " 一味地打 ",《暗区突围:无限》更考验玩家根据实时信息,进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 " 保本 " 和 " 以小搏大 " 中做出抉择。玩家也获得了更多维的策略施展空间,以及更为刺激的心流体验。
同时,为了让玩家们 " 搜得更爽 ",《暗区突围:无限》也对地图结构进行了重点改造。" 免保 " 的位置得到了优化调整,且全地图的爆率都得到了提高。相比手游,《暗区突围:无限》提供了更 " 富 " 的物资带出体验,玩家们通过 " 搜 " 就能 " 吃饱 " 后,战斗的欲望也会下降," 避战猛搜物资 " 将会成为大部分玩家的主要玩法。
在 " 不逼打 " 后," 搜打撤 " 中的 " 搜 " 和 " 撤 " 就被解放出来了。" 非对称目标 " 的存在,让玩家在进入对局前,也获得了更多的装配自由。《暗区突围:无限》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玩法脉络,来满足需求不同的玩家群体。
玩家可以选择成为一名 " 跑刀仔 " 轻装上阵,凭借敏锐的信息判断能力和过人胆识,在战场的缝隙中灵活游走,摸取 " 大金 " 后快速撤离;当然,起出全装 " 猛攻 " 也不是不行,丰富全面的战术装备足以抚平你的 " 火力不足恐惧症 "。
看到这你或许会说,《暗区突围:无限》画面规格足够优秀,玩着也确实是纯正 " 搜打撤 " 的味道,但会不会和《逃离塔科夫》一样在运营上 " 昏招频出 "?
作为《暗区突围》的老玩家,我倒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相比同类游戏的各种 " 俗手 ",魔術方塊工作室在《暗区突围》手游的运营,已经可以作为业界的教科书典范。
外挂作为 FPS 游戏中的痛点,一直让不少玩家深受其害。尤其在 " 死亡掉落装备 " 的 " 搜打撤 " 中,更是会让玩家辛苦攒下的装备瞬间化为乌有。但《暗区突围》手游以及海外 PC 端运营至今,一直在对外挂 " 重拳出击 ",并率先推出遇挂补偿机制,有效挽回了玩家的损失。
而 " 搜打撤 " 运营侧最难平衡的长线市场经济,《暗区突围:无限》也将通过 " 无形的大手 " 在背后调控,以保证物价不会发生通胀。而且,《暗区突围:无限》还承诺,不会暗改爆率,不会使用让人深恶痛绝的 "ELO" 机制 " 杀熟 ",控制玩家的收益,变相延长玩家的游戏时长。玩家的长线体验乐趣,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当然,这些承诺在游戏还未正式上线前,或许会显得有些单薄,但通过 4 月 1 日的《暗区突围:无限》国服定档发布会,我确实看到魔術方塊工作室没有躺在手游端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
《暗区突围:无限》的惊艳表现,完美诠释了 " 搜打撤 " 玩法的精髓,真正展现了身为 " 搜打撤 Ultra" 的过硬实力。《暗区突围:无限》这位 " 搜打撤大学生 " 的出现,无疑为所有热爱 " 搜打撤 " 的 PC 端玩家,填补了市场的一大空白。
或许在《暗区突围》手游问世时,它还只是个追赶前人脚步的后来者,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以从玩家的呼声中,看到这个追赶者的身影,已经逐渐超越了过去的领跑者。
如今,《暗区突围:无限》已然跑在了 " 搜打撤 " 赛道的最前沿。
至于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