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一套想赚钱必须改变的观念,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 生成
我要先提到两个词:叙事和本能。
什么是叙事?什么是本能?看到它,想必能从大腦中调取到一些认识,不过,似乎有点模糊。没关系,我来解释下。
叙事(Narrative),一种故事讲述或书写的形式,它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一组事件组成,类似于,最近很火的电影《好东西》是对现代青年情感生活面貌的一种叙事。
剧中各种别出心裁的情感关系設定、贴近当下的观点碰撞,还有女生在面对旧创伤和新挑战时的自我探索等等,都是一种叙事。
而本能呢?
即人或动物天生拥有的、不用过多思考就有的自然反应或行为模式;准确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心理倾向,通常和生存、繁衍等基本功能有关。
但叙事和本能放一起,就不应该单独理解了。为什么?
理由有很多,我姑且讲两个自认为重要的。第一个关于叙事方式。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成了现在的样子,而不是理想中的模样?我未来的生活何去何从?
从出生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爸妈、爷爷奶奶那辈,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织了一张大网,用各种方式在不同场合讲故事。
不管是人类文明,还是教育影响,甚至是邻居们的闲聊,大腦把这些信息都整合起来,就像生命一样代代相传,这就是叙事的方式。
爸妈按照他们那一代的故事来讲述他们的生活,也传递着生命的希望;等我们长大了,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也让我们按照这种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叙事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帮助文化、价值观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省去部分教育成本。不信,你想想看,如果每个孩子都要通过正式教育接受所有的文化、价值观,那是多庞大的教育工程?
还有一点,叙事方式提供一种行动指导。比如:上班。
人们听到这些话,会潜移默化塑造着对工作的态度,让一个人不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带着一种内在驱动力去投入其中,面对困难时,找到坚持的意义。
类似于 " 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 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 "" 每个岗位都重要,你的工作也在影响世界 " 等等。
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叙事的引导,仅靠明确的制度和条文来规范上班行为,那工作可能会变得很无聊,甚至出现抗拒反应,到时候如同一个孩子生病 " 打针 " 一样,必须采取强迫措施。
所以,这就是叙事方式的重要性。
说白了,社会框架下,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一套叙事方式,它潜移默化中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意义和方向指导,这种意义又与我们的本能交织在一起,驱动着我们按照规则办事。
第二点是什么呢?我把它总结成一个词:动力源。
什么是动力源(driving force),动力,即推动一个人去行动的力量,而 " 源 " 则指这种力量来自哪里?二者结合可以理解为某种行动、活动的根本原因或能力来源。
你有没有发现,动力源是支撑行为和决策的原初驱动,它根植于本能需求。
比如:饿了要寻找食物、感到孤独要去社交、想要成就必须奋斗,这些本能诉求就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发动机,不断推着我们。
然而,仅靠本能是不够的,如果缺少引导,它可能导致无序甚至破坏性。比如:为了吃到食物可能出现掠夺,为了满足欲望而违反规则。
这时,叙事方式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像给动力源装上一个方向盘,让本能驱动的行为被赋予一定意义,变得更加符合社会的规则和文化价值。
正因如此,本能为我们提供动力,叙事方式引导动力化为有序和有意义的行动。
这看起来是非常完美的组合对不对?可是,你知道吗,正因为叙事和本能从小根植于思想中,很多时候还带着家庭、文化、社会传承的影子,这就导致:我们往往会被叙事框架限制住。
比如:之前在公司上班时,领导喜欢把 " 客户永远是对的 " 挂在嘴边,还说找客户多不容易之类的话。
记得有一次开发新产品,为了迎合天使客户需求,几乎客户提的任何功能要求都尽量满足。结果呢?耗费半个月,产品开发出来发现不是通用需求,最终,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错过了市场最佳红利期。
还有一个观点和创业相关。
我接触过许多老一代创业者,他们在做产品时总是习惯从标准化、规模化的思路出发。产品没开始做,就已经盘算能卖给多少人、规模能做到多大。
实际上,现在市场竞争已经发生了变化,大部分领網域已经饱和了,竞争对手花很久設定的壁垒,后来者根本难以跨越。
所以,你会发现,叙事框架限制了思维方式,习惯沿用旧逻辑,会忽略环境的变化阻碍创新。可问题是:怎么改变这一切呢?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个词,认识到它也许能从根源上反思这个问题,即:普鲁士教育体系(Prussian Education System)。
什么是普鲁士教育体系?它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跟你讲个故事:18 世纪普鲁士王国(统一现代德国的前身),经历一场巨大变革,当时普鲁士的领土不断扩张,但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社会分裂和国家治理的挑战。
因为普鲁士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这里的人生活方式和信仰都千差万别,再加上封建制度留下来的历史,普通民众受到教育有限,所以,大部分人都过着文盲生活、完全依赖农耕为生。
这种现状直接导致国家缺乏统一的价值观,也缺乏具备基本技能和服从意识的公民。
但是,从统治者角度来看,如果想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那必须解决教育问题,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做了一场教育革命。
首先,所有儿童出生都必须接受教育,确保每个人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术能力;接着,为了让教育更专业化,他们开办了教师培训学校,把 " 当老师 " 变成一项职业。
然后,为了让教育内容保持一致,国家为老师配备了统一的教材、课程和考试标准,确保所有学生接受相同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最后,学校设计得像微型社会机构,强调学生服从规则、遵守纪律。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培养出大量具备基础技能的工人和听从指挥的士兵。后来,这套体系的完善和推广,也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基础。
说到工业化,你有没有想过,它的核心是什么?其实,用三个词就能概括:标准化、规模化、分工化。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很特别。它把复杂的制造过程分解成简单的步骤,让每个人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后,工厂可以引入更多机械设备,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同时,标准化让产品品质更稳定,产品稳定后,规模化则帮助工厂用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商品,这样就改变了生产模式,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讲到这,你发现了吗?
后来,很多国家借鉴了这套教育和生产模式,不仅在教育上,还在生产面模仿普鲁士的做法,因为它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塑造成熟的现代社会结构。
但,如果从今天的社会结构来看,问题就更加清晰了。
你有没有想过?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普鲁士教育体系的框架下成长,接受了大量 " 做题思维 " 的训练。什么是做题思维?总想着找到标准答案,追求效率和速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 " 标准化的产品 "。
这样的思维方式,真能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吗?我觉得不能。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人再快,也干不过机器。
AI 来了后,更是加速了这一切。如果我们只是众多 " 标准化产品 " 中的一个,又能有多大的价值?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改变做题方式。
我们需要跳出 " 标准化 " 框架,去重新审视感知力,重新认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梦想和每一个小需求。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藏在细节里。那些让人沉醉于生活的一切,才是突破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我常说,要远离 " 大而全 " 的思维模式,去追求 " 小而美 " 和 " 个性化 " 的创业方式。
还有一点是:出题思维是创新性的。
过去我常思考一个问题:高铁一小时能到河南老家,为什么还在跑外卖,用吃苦和牺牲来赚钱?为什么要复制前人的省吃俭用,或者靠发牢骚、制造争议来赚流量?
现在,这些方法正在被慢慢淘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财富标准变化时代,过去百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概念,早已跟不上新的价值观。
我们要从全新角度看问题,比如:除了金钱,身上还有什么价值?还有哪些潜力未被发掘?
我也经常问自己,赚钱真的是少数人的游戏吗?是靠运气和机会主义吗?确实,如果财富被所有人轻松获得,那游戏就失去了意义。
社会不需要你非常擅长赚钱,只要一个人不至于饿死,但这也无法保证你能比别人过得更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大腦。
如果我们整天想着做标准品,那么,就会成为流水线上的一环。虽然每个人的悲喜不同,但标准品的人生和情感体验却大同小异。
因此,逃离标准化,才是 next level,是更高层次的突破和更新;前人的经验已经失效了,打破传统叙事框架,从个性化中寻找未被开采的价值,才能摆脱旧时代的束缚。
问题是,理论归理论,怎么拥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呢?
最近调研了诸多商业案例,随意分享一个。先提个问题:请问,现在要开一家鸭货店,如何把生意做好起来?这应该是诸多鸭货店面临的问题。
地铁旁边有一家小店,之前卖过蛋糕,后来又卖早餐,店面不大,换过好几个商家,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最近,那儿开了一家某品牌鸭店,生意却特别火,我自己去买过几次,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
更有意思的是,附近还有其他同品牌的店,生意都明显不如这一家,这家店到底有啥特别之处呢?我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老板的经营方式非常独特。
为拿到真经验,我连续买了一星期鸭货。后来两个 90 后的老板才告诉我,他们每天现卤两次鸭子,大概每天卖 300 斤左右。
怎么卖的呢?招牌上写标准价格,比如:鸭头 3 块钱一个,鸭翅 3 块钱一个,实际上卖时会多给顾客一些。
比如:顾客给 10 块钱,可能拿到 4 个鸭翅。临走时,老板还会额外送点卤鹌鹑蛋或者豆皮。这样的卖法,让店里人气特别旺。
到了晚上,老板还会搞团购活动,因为现卤的鸭货,晚上怕剩下,老板晚上就用超值组合吸引顾客,比如:5 块钱就能买一个鸭锁骨加一个鸭脖,还附送几个素菜。
我问对方,能赚钱吗?对方说:能啊,我的扭转效率比别人高,而且现卤,销量大,一天下来,店租和两个人的工资绰绰有余。
看到没?
找到了共识中的非共识。现在很多鸭货店都还在想着标准化,能赚 1 块绝不打折;而这两个年轻人呢?打破了传统生意叙事结构、摆脱了普鲁士教育体系,从个性化中找到了答案。
这就是 next level,接下来,总结思考时间留给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