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合资破局之二,欢迎阅读。
作为美系车代表,上汽通用 " 一口价 " 全面铺开。
作 者 | 清 辰
责 编 | 林 东
出 品 | 汽车 K 线
2 月 28 日,上汽集团合资板块的重量级角色——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宣布全面启用新能源定价模式,在合资阵营中率先全面推行 " 一口价 " 销售策略。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汽车销售的价格博弈逻辑,更可被视为合资车企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冲击下的 " 全面摊牌 " 与自救行动。
「上汽通用副总经理 薛海涛」
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坦言:" 燃油车市场已成存量红海,价格战难以持续,唯有重构价值体系才能突围。"
价格战倒逼 " 一口价 "
2024 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一场更加史无前例的价格混战。
在政策导向和车企加快产业转型更新的作用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度连续 5 个月突破 50%。
新能源品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除产品力形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比较优势外,新能源品牌采用的直营模式、相对透明的定价,也成为重要因素。与之相对,合资车企却普遍陷入终端促销的泥潭。
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研究显示,合资车企采用的传统汽车销售模式中,消费者往往会遭遇捆绑销售、价格不透明以及频繁的终端调价,都可能导致消费者与经销商的议价周期被拉长。据统计,2024 年进店后到成交的时间,达三周及以上的比例增至 23%。
以上种种,导致用户对传统经销模式的信任度一降再降。
—延伸阅读—
别克品牌在 2024 年率先喊出 " 一口价 " 后,其昂科威 Plus、君越等车型销量实现六连涨,甚至一度因订单火爆导致延迟交付。
这都反映出如今对价格愈发敏感的消费者,对于购车价格高透明度的强烈需求。
2025 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合资燃油车的市场空间恐被进一步压缩。
此番,别克通过 " 一口价 ",将 B 级车别克君威的价格下探至 10.69 万元,对 A 级车市场而言,堪称 " 降维打击 "。
可以说,这既是别克应对新能源汽车冲击的防御策略,也是激活燃油车存量市场的主动出击。
去年,上汽集团完成高层人事调整后,别克开始的 " 一口价 " 政策,不仅帮助上汽通用乃至整个上汽集团合资板块销量逐渐回暖,更使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得以显著缓解,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以昂科威 Plus 为例,限时一口价推出后,其家族销量在 2024 年 12 月突破 2 万辆,库存周转周期缩短 30%。
与此同时,透明的定价减少了经销商间的恶性比价,传统的主机厂指导价与终端折扣的 " 双轨制 " 被打破,将终端定价权收归主机厂,推动经销商从 " 价格谈判者 " 转向 " 服务提供者 "。
据别克品牌方统计," 一口价 " 政策开始后,客户满意度和单客价值分别提升 32% 与 28%。
价格与价值间的博弈
从市场层面看,别克全面推行 " 一口价 " 策略的核心,除应对价格战形成的市场压力外,还在于消除价格波动。
以别克君威为例,君威 28T 纵享版 12.39 万元的 " 一口价 ",为全国统一价,不存在区網域差异。
同时,对比传统模式下经销商终端优惠的复杂计算方法," 一口价 " 直接将购车流程简化,彻底打消了消费者 " 车买贵了 " 的焦虑,将购车决策重心从 " 货比三家 " 的比价转移至对产品力和品牌服务的考量。
再从产品层面看,别克品牌依托上汽通用全栈自研的超级融合架构,在智驾、智舱、智驱领網域取得技术突破。
别克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道路场景覆盖率达 98.6%,智能座舱语音互動准确率提升至 97.3%;还有今年上半年即将发布的别克全尺寸新能源 MPV,将搭载 " 真龙 " 插混系统。
完成一系列技术向产品的转化,为别克 " 一口价 " 提供了产品价值背书。
2025 年,别克品牌累计销量有机会突破 1500 万辆,并成为国内最快达成这一销售纪录的单一汽车品牌。若能凭借 " 一口价 " 策略达成这一里程碑时刻,将成为合资阵营转型的标杆案例。
与此同时,别克作为上汽通用的重要销量支柱,其 " 一口价 " 模式的成功,将直接影响上汽通用其他品牌,甚至上汽集团合资板块的战略选择。
发布会上,薛海涛明确表示上汽通用已将 " 抢夺燃油车、突破新能源 " 列为 2025 年的核心战略,而 " 一口价 " 正是上汽通用努力达成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
别克宣布全面 " 一口价 " 次日(3 月 1 日),上汽通用旗下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全新 CT5 在浙江国际赛车场上市,同样高喊 " 一口价 "。
大幅降价虽刺激销量,但可能压缩单车利润。以君威为例,其终端价较指导价下调超 5 万元,若无法通过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抵消,长期来看也可能将影响研发投入。
此外,价格下探至 A 级车区间,也需警惕品牌价值被稀释风险。
同理,上汽集团合资板块的另一端——上汽大众,包括旗下豪华品牌上汽奥迪,也面临着市场份额下滑的局面。去年,上汽大众途岳、威然、帕萨特都曾推出限时一口价。
不过,需要合资车企注意的是," 一口价 " 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销量,也可缓解消费者对合资车 " 高溢价 " 的情绪,但挑战在于,德系品牌长期依赖品牌溢价,短期内大幅降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这就需要合资车企在产品价格透明化与维系品牌价值之间,寻求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对于经销商而言,尽管 " 一口价 " 提升了销售效率,并通过降低库存,使经销商回归到相对健康的运行状态。但传统销售团队的工作,需从 " 议价 " 转为 " 服务 ",这一过程产生的培训成本与人员流失,可能使经销商面临短期阵痛。部分中小经销商若无法适应服务竞争,或面临淘汰风险。
另外,老车主对大幅降价的不满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如何通过增值服务弥补价差造成的消费者心理落差,将是别克乃至所有有意推行 " 一口价 " 政策的合资车企,维护用户生态的关键。
Views of AutosKline:
别克率先打出 " 一口价 " 这张牌,既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一次悲壮自救,也是行业价格体系重构的标志。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短期销量增长,更需验证 " 透明定价、服务更新 " 这一逻辑的可持续性。
若上汽通用能借此重塑用户信任、激活经销商活力,并推动品牌向 " 智能化合资新势力 " 转型,或将为合资阵营开辟一条新路径。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当价格迷雾散去,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场从 " 能否活下去 " 到 " 能否活得好 " 的终极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