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朴朴即将在泉州开出首店,版图扩向第9城,欢迎阅读。
朴朴泉州首店开业,扩展至第九城,2024 首盈利,聚焦区網域深耕。
据泉州当地媒体最新报道,朴朴超市将于今年 5 月在丰泽区江滨北路水岸假日开设泉州首店,这标志着这家即时零售巨头正式将版图扩展至全国第 9 个城市。作为福建本土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朴朴的此次布局不仅填补了泉州市场的空白,更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串联成完整的福厦泉经济圈,形成区網域协同效应。
目前,朴朴已在福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武汉、东莞、佛山等 8 个城市建立了超过 400 个前置仓网络,覆盖超 1.7 亿用户。其中,福州、厦门作为核心根据地,市场渗透率超过 70%,双城预估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成为支撑其盈利的 " 现金牛 "。此次泉州首店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朴朴在福建市场的绝对优势,同时为其探索下沉市场提供样本。
回顾朴朴的发展历程,其扩张策略的 " 收缩 " 与 " 聚焦 " 折射出前置仓赛道的生存逻辑。2016 年成立初期,朴朴凭借福州市场的快速盈利(2018 年厦门仓首次实现盈利),于 2021 年开启全国扩张,拓展至武汉,成都,佛山三个城市。然而,扩张带来的高成本问题迅速暴露:武汉、成都的本地化难题使客单价低于预期,单均配送成本一度高达 6.5 元。
面对持续亏损,朴朴在 2023 年做出关键决策:收缩至 6 个核心城市(福厦、广深、武汉、成都),All in 大仓模型。通过将前置仓面积扩大至 1000 平方米,覆盖 3-5 公里商圈,单仓日均订单量突破 3000 单。这一调整显著降低了履约成本——福州、厦门的履约费用率从 2021 年的 22% 降至 2024 年的 18%,接近生鲜零售的盈亏生死线(18%)。
2024 年,朴朴终于迎来历史性转折:全年总收入超过 300 亿,毛利率 22.5%,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这一突破得益于两大战略调整:
一是自有品牌 " 硬折扣 " 战略,朴朴自有十多个品牌通过直连工厂、去掉中间商,实现价格优势。2024 年,自有品牌超过 750 个 SKU,销售额目标为 50 亿元,占整体销售额的 15%-20%,覆盖食品、日用品等八大品类。这种山姆式的自有品牌策略,成为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是大仓模型的规模红利,400 个前置仓中,80% 为 1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仓,提升了订单量,并进一步降低了履约成本。
随着 2024 年盈利目标的实现,朴朴的战略重心转向 2025 年的 " 四大战役 ":
首先是新融资与上市计划。据接近朴朴的投资人透露,他所在的机构已启动对朴朴的投资考察。尽管尚未官宣,但朴朴真的已经太久没有新的融资进来了,而且在 2022 年已引入审计团队、招聘 CFO,为上市做准备。若能在 2025 年完成融资或上市,将为其后续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泉州市场的区網域深耕。泉州作为 2025 年唯一新增城市,被朴朴视为 " 区網域纵深 " 战略的关键。该城市常住人口 885 万,城市化率 68%,且无强势竞品(据相关数据显示,永辉即时零售市占率不足 15%)。朴朴计划通过 " 厦门 - 泉州 " 联动,将区網域配送半径缩短 30%,可实现 6 个月盈亏平衡的目标。
第三,自有品牌的持续突破。2025 年,朴朴今年自有品牌销售额计划将不低于 60 亿,因此除了现有品类,还将拓展预制菜、母婴等领網域,通过 " 质价比 " 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
第四,履约效率的极限挑战。尽管大仓模型已显著提升效率,但 1000 平方米前置仓的分拣效率接近峰值。福州某仓数据显示,日均订单超 4000 单时,分拣错误率从 0.3% 上升至 0.5%。如何在保持订单增长的同时优化运营,将是朴朴面临的核心挑战。
朴朴的发展轨迹,恰好印证了前置仓赛道的生存法则——与其盲目扩张,不如深耕区網域。通过大仓模型优化履约成本、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区網域饱和攻击形成局部垄断,朴朴在 2024 年实现了从 " 烧钱机器 " 到 " 盈利标杆 " 的蜕变。
然而,2025 年的泉州首店、融资上市、自有品牌扩张等考验,将决定其能否从区網域龙头更新为全国性巨头。对于即时零售行业而言,朴朴的探索或许正在书写前置仓模式的新范式:不是跑马圈地,而是纵深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即时刘说 ",作者:即时零售刘老实,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