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深圳,走出一个隐秘AI团队,欢迎阅读。
"AI 下半场要来了。"
12 月初,深港创业基地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成一鹏缓缓聊起自己的看法。回想一年前,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他在深圳汇聚一个 AI 创业团队——新旦智能由此成立。
这位前腾讯 AI 员工,有着近 10 年的互联网 SaaS 和 AI 从业经历。与多数大模型公司不同的是,成一鹏和团队早早就意识到 " 粗放式算力的不可持续性 ",转而借助算法和架构的深究进入到 AI 的下一个阶段 : 复杂智能体架构。他将未来的 AI 行业称为 " 后算力时代 ",对应此前走过的 AI 1.0 时期,AI 原生应用将会在下一个阶段爆发。
眼前,中国 AI 行业或许走到十字路口。千千万万位创业者汇聚而来,他们身处其中,悄然改变着潮水的方向。
一位腾讯前员工,投身 AI 创业
时间回到 2016 年,AlphaGo 大战围棋圣手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史上的分水岭。这一幕带给当时一批年轻人极大震撼,其中就包括成一鹏。
从小在深圳长大,成一鹏很早就接触到一些前沿科技话题。目睹 AI 浪潮在国内兴起,他决定全力投入 AI 领網域。彼时,腾讯云正在组建 AI 团队,成一鹏顺利加入,成为最早一批 AI 核心员工。
此后 6 年时间里,成一鹏参与过不少大规模互联网 AI 项目,期间还负责一个保密核心专利的开发。在他的分享中,这是全球最早运用 Transformer 构建大规模 AI 调度算法的案例之一,成一鹏也是大规模云作業系統的 AI 核心算法专利第一发明人。
此后,国内 AI 行业陷入一段沉寂期。成一鹏离开腾讯,转身加入一家 SaaS 独角兽公司。正是这两段经历,让他亲身参与了一个团队从 1 到 100 的成长过程。
2022 年 6 月,OpenAI 发布第一款商业产品—— GPT-3,此时距离 ChatGPT 正式发布还有 5 个月,这款产品仅在 AI 技术圈被小范围关注,成一鹏再次看到了机会。
" 当你一个人在山洞里太久,很微小的一束光照进来都会非常敏感。我看到了这束光。"
意识到这件事能干,成一鹏决定辞职 All in AI,并在第一时间内加入全球开源的 AI 社区。那段时间里,他几乎 " 泡在 " 社群里,一度在数据、模型、算法、训练系统等各项工作上进行深度参与,逐渐摸清思路。
官网显示,这是一支来自清华、伯克利、腾讯、Meta 等知名学术与工程界团队。同年 10 月份,新旦团队发布首个 MT-Bench 全球榜单 TOP3 的高性能小模型 xDAN-L1-RL;今年 4 月后再推出全球首款高性能千亿 MoE 架构模型 xDAN-L3,据其提交的 Arean-Hard 全球榜单显示做到了 TOP4(2024.06)并成功实现落地到消费级显卡上运行。
这段时间正值国内外 AI 创业公司井喷式出现、并快速融资。新旦智能首轮投资人、志合基金创始人周弘扬回忆起当时的紧迫性:" 对于几家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那段时间错过融资就意味着节奏过去了,对于投资人亦是如此。"
公开资料显示,周弘扬曾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执行董事、大摩人民币 PE 基金投委及深圳负责人;此前在深创投、深高新投任职,后创立志合基金,一直活跃在深圳创投一线。周弘扬回忆,他与成一鹏均为 " 深二代 " 且相识已久,于是在尽调后迅速投出了第一笔钱,这也是志合基金成立以来其投资并深度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随后,新旦引入了全球化人工智能企业 APUS(麒麟合盛)的投资,2024 年 3 月份,新旦智能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
APUS 董事长兼 CEO 李涛表示,此次投资首先是看中技术与市场契合度,其次是产业协同效应。" 一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或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痛点或提供创新的服务是吸引 APUS 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双方能够形成互补优势,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
不久后,APUS 联合新旦智能训练的大模型 APUS-xDAN 大模型 4.0(MoE)正式开源。据 APUS 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参数规模最大的开源模型之一,也是首个支持在 4090 低端算力上训练千亿参数开源大模型。
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和行业内卷,成一鹏发现,只做大模型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形态—— AI 下半场来了。
AI 下半场:
算力还代表一切吗?
我们来想象一个游戏场景:在新手村单体 pk 界面,有人拿了把木剑、有人刚穿上衣服、有人腦子灵活……正当他们准备各显神通时,后面出现了一个四五人的小团伙。
——成一鹏以此来描述新旦智能基于 xDAN Agent OS 作業系統上构建的核心产品 MindSpace。
这是一款突破性的动态多智能体协同作業系統。MindSpace 能够根据问题的复杂度和专业领網域,自动构建和协调多个专业化智能体专家团队。不同于 ChatGPT 等 L1 级别的单一模型架构,MindSpace 作为 L3 级别的协同智能体系统,具备:
- 动态智能体生成:根据问题自动组建最优专家团队
- 深度互動能力:通过多轮对话深入探索问题本质
- 混合知识架构:结合私有化高精度多模态知识库和全球在线 AI 搜索
- 集体智慧整合:多个专业智能体协同决策
- 系统化输出:生成深度的体系化解决方案
(动态智能体编排 & 群体智慧协同)
(深度推理分析 & 全球智能搜索)
(系统性方案 & 万字深度报告)
成一鹏打个比方:如果 GPT 系列是一个博古通今的智者在与你对话,那么 MindSpace 就致力于汇集多个不同领網域的专家给出答案,最终由一个拥有全局视角的指挥者汇总输出,这就是游戏中的 " 团战 "。
他认为,这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由此提出了 AI 发展的五大阶段——
在他的划分中,L1 阶段是 GPT-4 为代表的第一代大语言模型—— " 一种智慧的马达 ",这一级别的模型更多是一种被动的直觉模型,因此国内大模型价格战本质也是一种同质化竞争的结果。
而 MindSpace 正在向着 L3 阶段进发," 模型是个马达,但是人类需要是汽车。" 成一鹏解释称," 新旦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赛道,当别人还在谈论模型大小的时候,团队已经在思考如何让 AI 真正地思考,进化为真正的智能协作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业界讨论最多的算力问题。成一鹏团队认为,模型的思维可以被精密加工、雕刻,形成一个高性能模型,而非完全依靠海量算力来支撑,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饭喂得越多越好,而是对这个人思维上的教育。
" 最初,我们都以为拥有 GPU 就拥有了一切。但随着行业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算力竞赛并非制胜关键。"
在团队看来,后算力时代的竞争优势更多来自算法的精进和数据工程能力的突破。通过创新思维工程方法,团队将千亿参数模型压缩到消费级显卡上运行,意味着 AI 正在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进化。MindSpace 由此诞生。
根据提问,MindSpace 能够输出一份超过 10000 字的长篇报告,生成大约 15 分钟,而一份相对完整的报告可能要花 2 到 3 个月完成。" 虽然现在的报告看起来像我们刚入行时 60 分的水平,但未来将不断迭代到 80 分、90 分,到那时候 AI 智慧咨询的供给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关于商业化情况,新旦团队表示,目前产品已经在法律和政务方向落地,并有了初步意向客户。随着进一步迭代,MindSpace 还将向金融、咨询等专业性领網域拓展。
" 大多数人还在关注 L1 阶段的算力竞赛,我们选择了一条通往‘后算力时代’的路,技术的演进总是比想象更快,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成一鹏说。
打响 AI 产业战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新旦智能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的创业基地,这里位于深圳大学城,周边有着源源不断的高校和人才资源。提及深圳创业感受,成一鹏直言:" 这是一座崇尚创新和变化城市。"
正如一位创业者也提到,相比之下深圳对 AI 创业者的包容性更强,不看出身、不论背景,不会被包袱拖累,有着极大的灵活度。而接触下来,周弘扬印象最深一点就是与政府沟通的顺畅性," 创业者想去见领导敲门就能进,不需要繁琐的关系。"
如今,深圳正在打响一场 AI 战役。2023 年 5 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 ( 2023-2024 年 ) 》,两个月后《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出台。
其中,前者提出统筹整合基金资源,形成规模 1000 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从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打造全網域全时场景应用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后者则直接公布 22 条举措,提出打造全身、全车、全屋 " 三全智能 " 产品矩阵。
就在不久前,《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从发放 " 训力券 "、 " 语料券 "、 " 模型券 " 等资助,到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等 18 条措施,深圳砸下真金白银,每年投入最高 1 亿元。
而在 2024 年初出台的深圳 "20+8" 产业集群 2.0 版本中,人工智能升格为 "20+8" 集群中的独立集群,并作为战略重点类集群进行全市布局。
如此种种,也是全国争抢人工智能产业的一缕缩影。
纵观其他城市,北京先依托清华系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接着开始推动 "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上海同样政策频出,先推出规模 225 亿元的人工智能母基金,后再发布 100 亿人工智能生态基金;合肥、成都、武汉、杭州、广州等城市纷纷开始布局,所有人都想抓住这个产业机会。
目之所及,AI 融资席卷一级市场。年度最大融资、最快独角兽几乎都出现在这一领網域。然而繁荣之下,隐忧难掩。一位 AI 投资人曾这样形容过当下的 AI 行业——他们正在重走 20 年前互联网时代的路,或许 2000 年前后那场泡沫就要来了。
对此,成一鹏并不担心:" 现在还是一个非共识时代。没有人真正看到理论的尽头,也没有人能预测 AI 的终点。"
回到 2023 年前半年,这是成一鹏第二次做出奔向 AI 的决定。几乎同一时间,一大批沉寂已久的创业者重新看到了未来," 大模型六虎 " 中就有至少 4 家在此时成立。提及当时的创业初衷,这位理工男的答案带着些许浪漫——
" 大航海时代来了,每个人都会撑起岸边的船出海,我也想撑起自己的船。"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旸与,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12/54470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