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和中国电池沾点边就扣补贴,我都想替美国车企哭。。。,欢迎阅读。
众所周知,美国眼红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上周,老美又出来搞事了,打算限制美国车企使用中国的动力电池。
先说清楚一点,美国不是禁止使用中国的电池,而是用了中国电池不给补贴。
新出的规定是:
从明年开始,如果车上的动力电池是由外国敏感实体( FEOC )制造或组装的,就不能享受 7500 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
这个 FEOC 嘛,包括了和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政府有关联的组织、实体。鉴于其他三位在锂电产业基本没啥存在感,明眼人都知道它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具体来说,在中国注册成立或者中国官方持股 25% 以上的公司都会被当做 FEOC 。如果 A 公司不在中国,但 A 有 25% 的董事会席位、投票权或股权被认定为 FEOC 的 B 公司控制,那么, A 公司也会被认为是 FEOC 。
规则可能有点绕,大概翻译一下是:只要你的电池和中国公司沾了边,那就别想拿补贴。
更搞的是,美国还说到 2025 年,车里电池用到的锂、镍、钴这些材料,在加工、提取过程中如果有 FEOC 的参与,也不能享受补贴。
比方说你车里的电池不是中国产的,但是我发现你电芯里头用的锂,是之前由一家和中国有关联的公司在智利开采出来的,那也不得行。
一句话总结,美国就是不想让中国电池产业去做美国人的生意。
当然,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去年发布的《 通胀削减法案 》就要求电车有 50% 以上的电池部件在北美制造,才可以拿到补贴。
说到底,美国心里想的,是搞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完整电池产业链。
只是这种政策一出台,拜登政府是爽了,但美国车企们却是叫苦连连。
首先是福特,他们立马站出来说,自己的电马 Mustang Mach-E 估计就没补贴了。
要知道这车在美国可没少卖。根据 Countpoint 的数据,福特电马是去年美国市场销量排名第四的纯电车型。
让福特糟心的还不单单只有这个车。
今年 2 月份的时候,福特找来了宁德时代,打算合作在美国建一座电池厂,总投资是 35 亿美金。
为了能满足美国法案的规定,福特都准备这笔钱全部自己掏了,宁德时代只是来提供运营和技术服务。别说是之前了,哪怕按照上周的规定,这种模式也应该行得通的。
可即便这样,美国政府那边还是各种为难,又要福特提供合作協定细节,又要传唤 CEO 来听证的。给出的理由是,你福特搞的这种合作,会让美国的现金补贴流到中国企业。
结果一直拖到现在,这个工厂到底能不能建,都没个准信。
除了福特,隔壁特斯拉也不乐意。
它在美国官网上直接打出了一条横幅,告诉大家想买车就赶紧的,今年还有 7500 美刀的税收优惠,明年可就不好说了。
换句话说,特斯拉知道,自己车里的电池没法和中国完全撇开关系,也就满足不了明年新规定的要求。
脖子哥看了一圈发现,目前还没有美国车企敢打包票说,自家用的电池完全和中国无关。
所以现在看来,美国政府想要电车上完全不用中国电池这事儿,就是纯纯恶心了自己人。
当然,咱也不是说他们 100% 不能。只是说在现在这个阶段,美国人想在锂电池上搞出纯正的 " 美国货 " ,确实挺难的。
因为新能源发展早,中国这些年在锂电产业,从上游的锂加工,到正、负极等原材料,再到电池厂,都有深入的布局,并且每一个环节都不弱。
在锂加工上,咱就能掏出这两家被称作 " 锂王 " 的公司: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锂矿疯狂涨价的去年,天齐锂业的毛利率一度超过了 85% 。
而根据 CRU Group ( 英国商品研究所 )的研究数据, 2022 年,全球有 67% 的锂业加工是在中国完成的。
再往下走,是制造锂电池所需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原材料。
这些中国也是 " 我全都会 " ,产能占比都超过了 70% ,最高的负极材料更是达到了 92% 。
这么高的份额意味着,必然有很多外国电池厂在用中国的原材料。
以正极材料为例,根据高工锂电( GGII )的数据,当升是韩国电池厂 SK 的全球主供,份额超过了 50% 。而 LG 也开始用中国的原材料了。
负极材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锂电池的负极主要是石墨,这里中国有天然优势——石墨储量在全球占比超过 70% 。
在 2010 年前,负极材料是日企的天下,而随着国产企业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份额。2020 年全球前十负极材料企业中,有 7 家是中国公司。
至于做电池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不光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锂电巨头,就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这样第二梯队的电池厂也是实力杠杠。
就说在去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里,中国占了六家,市场份额超过 60% 。
毫不夸张的说,在锂电池产业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 " 全链 " 都打通了。
看看,什么叫遥遥领先啊?
如果美国真的按照政策搞,在 2025 年,把限制从电池厂扩大到原材料端,那它可能手里这些钱压根就撒不出去。
我只能合理猜测,他就是想找个借口收税,毕竟地主家里也没粮了。。。
美国媒体在今年 5 月写了一篇文章《 没有中国,世界能造出电动汽车电池吗?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任何国家现在几乎都不可能做出自己的电池供应链。
连福特 CEO 在接受采访时都感叹, " 没有与宁德时代相同体量的公司可以选择,对福特来说,宁德时代是唯一选择。和宁德时代合作的磷酸铁锂电池,能比现在用的便宜 15% 。"
看把孩子愁的,你不让我和宁德合作,我也不知道能找谁啊。。。
关键是,在美国市场,本来电车就够贵了。
市场调查机构 JATO Dynamics 最近发的一份电车价格报告显示,美国电车的平均价格为 7.1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0.8 万元 )。
这还来限制中国电池,那车价肯定更下不来。
如此看来,老美搞的限制补贴这招,妥妥是自损一千了,就是能不能伤到 " 敌 " ,还真不好说。。。
前不久,欧盟那边搞的反补贴调查,也是差不多的动作。
都属于正面打架打不过,就开始玩赖的,非得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整些幺蛾子出来。
但即便这样,中国电车的出口仍然在猛增。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在欧盟搞事的 10 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出口 12.4 万辆,环比增长 29.3% ,同比增长 12.8% 。
放长点看,今年前 10 个月,中国新能源车一共出口了 99.5 万辆,同比增长了 99.1% 。
而买咱新能源车最多的三个国家是比利时、泰国和英国,两个是在欧洲。
正好昨天,脖子哥刷到一条新闻,比亚迪为了做出口造的海运船,都开始下水试航了。
对于欧美这种 " 使绊子 " 的政策,咱只能见招拆招了。
有不少中国企业,是打算直接过去建厂,用子公司或者合资的方式,从而规避掉政策的不利影响。
但因为关于明年的新规定,美国还没有发布具体哪些车型才会有补贴的正式名单,所以大家只能先动起来试试。
像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这三家电池公司,已经都说了要去美国建厂。
这架势,让我想到了当年中国汽车产业刚刚兴起,外国车企纷纷过来投资建厂的场景。
不同的是,几十年前我们对他们张开了怀抱,几十年后他们却对我们却是处处设防。
恍惚间,我都不知道到底谁才是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