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和中國電池沾點邊就扣補貼,我都想替美國車企哭。。。,歡迎閱讀。
眾所周知,美國眼紅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
上周,老美又出來搞事了,打算限制美國車企使用中國的動力電池。
先說清楚一點,美國不是禁止使用中國的電池,而是用了中國電池不給補貼。
新出的規定是:
從明年開始,如果車上的動力電池是由外國敏感實體( FEOC )制造或組裝的,就不能享受 7500 美元的稅收減免政策。
這個 FEOC 嘛,包括了和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政府有關聯的組織、實體。鑑于其他三位在锂電產業基本沒啥存在感,明眼人都知道它就是衝着中國來的。
具體來說,在中國注冊成立或者中國官方持股 25% 以上的公司都會被當做 FEOC 。如果 A 公司不在中國,但 A 有 25% 的董事會席位、投票權或股權被認定為 FEOC 的 B 公司控制,那麼, A 公司也會被認為是 FEOC 。
規則可能有點繞,大概翻譯一下是:只要你的電池和中國公司沾了邊,那就别想拿補貼。
更搞的是,美國還說到 2025 年,車裡電池用到的锂、鎳、钴這些材料,在加工、提取過程中如果有 FEOC 的參與,也不能享受補貼。
比方說你車裡的電池不是中國產的,但是我發現你電芯裡頭用的锂,是之前由一家和中國有關聯的公司在智利開采出來的,那也不得行。
一句話總結,美國就是不想讓中國電池產業去做美國人的生意。
當然,他們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去年發布的《 通脹削減法案 》就要求電車有 50% 以上的電池部件在北美制造,才可以拿到補貼。
說到底,美國心裡想的,是搞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完整電池產業鏈。
只是這種政策一出台,拜登政府是爽了,但美國車企們卻是叫苦連連。
首先是福特,他們立馬站出來說,自己的電馬 Mustang Mach-E 估計就沒補貼了。
要知道這車在美國可沒少賣。根據 Countpoint 的數據,福特電馬是去年美國市場銷量排名第四的純電車型。
讓福特糟心的還不單單只有這個車。
今年 2 月份的時候,福特找來了寧德時代,打算合作在美國建一座電池廠,總投資是 35 億美金。
為了能滿足美國法案的規定,福特都準備這筆錢全部自己掏了,寧德時代只是來提供運營和技術服務。别說是之前了,哪怕按照上周的規定,這種模式也應該行得通的。
可即便這樣,美國政府那邊還是各種為難,又要福特提供合作協定細節,又要傳喚 CEO 來聽證的。給出的理由是,你福特搞的這種合作,會讓美國的現金補貼流到中國企業。
結果一直拖到現在,這個工廠到底能不能建,都沒個準信。
除了福特,隔壁特斯拉也不樂意。
它在美國官網上直接打出了一條橫幅,告訴大家想買車就趕緊的,今年還有 7500 美刀的稅收優惠,明年可就不好說了。
換句話說,特斯拉知道,自己車裡的電池沒法和中國完全撇開關系,也就滿足不了明年新規定的要求。
脖子哥看了一圈發現,目前還沒有美國車企敢打包票說,自家用的電池完全和中國無關。
所以現在看來,美國政府想要電車上完全不用中國電池這事兒,就是純純惡心了自己人。
當然,咱也不是說他們 100% 不能。只是說在現在這個階段,美國人想在锂電池上搞出純正的 " 美國貨 " ,确實挺難的。
因為新能源發展早,中國這些年在锂電產業,從上遊的锂加工,到正、負極等原材料,再到電池廠,都有深入的布局,并且每一個環節都不弱。
在锂加工上,咱就能掏出這兩家被稱作 " 锂王 " 的公司:天齊锂業和贛鋒锂業。在锂礦瘋狂漲價的去年,天齊锂業的毛利率一度超過了 85% 。
而根據 CRU Group ( 英國商品研究所 )的研究數據, 2022 年,全球有 67% 的锂業加工是在中國完成的。
再往下走,是制造锂電池所需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原材料。
這些中國也是 " 我全都會 " ,產能占比都超過了 70% ,最高的負極材料更是達到了 92% 。
這麼高的份額意味着,必然有很多外國電池廠在用中國的原材料。
以正極材料為例,根據高工锂電( GGII )的數據,當升是韓國電池廠 SK 的全球主供,份額超過了 50% 。而 LG 也開始用中國的原材料了。
負極材料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锂電池的負極主要是石墨,這裡中國有天然優勢——石墨儲量在全球占比超過 70% 。
在 2010 年前,負極材料是日企的天下,而随着國產企業技術的進步,我們已經牢牢占據了市場份額。2020 年全球前十負極材料企業中,有 7 家是中國公司。
至于做電池的公司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不光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锂電巨頭,就是中創新航、國軒高科這樣第二梯隊的電池廠也是實力杠杠。
就說在去年,全球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裡,中國占了六家,市場份額超過 60% 。
毫不誇張的說,在锂電池產業上,中國是名副其實的 " 全鏈 " 都打通了。
看看,什麼叫遙遙領先啊?
如果美國真的按照政策搞,在 2025 年,把限制從電池廠擴大到原材料端,那它可能手裡這些錢壓根就撒不出去。
我只能合理猜測,他就是想找個借口收稅,畢竟地主家裡也沒糧了。。。
美國媒體在今年 5 月寫了一篇文章《 沒有中國,世界能造出電動汽車電池嗎?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中國企業的參與,任何國家現在幾乎都不可能做出自己的電池供應鏈。
連福特 CEO 在接受采訪時都感嘆, " 沒有與寧德時代相同體量的公司可以選擇,對福特來說,寧德時代是唯一選擇。和寧德時代合作的磷酸鐵锂電池,能比現在用的便宜 15% 。"
看把孩子愁的,你不讓我和寧德合作,我也不知道能找誰啊。。。
關鍵是,在美國市場,本來電車就夠貴了。
市場調查機構 JATO Dynamics 最近發的一份電車價格報告顯示,美國電車的平均價格為 7.1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50.8 萬元 )。
這還來限制中國電池,那車價肯定更下不來。
如此看來,老美搞的限制補貼這招,妥妥是自損一千了,就是能不能傷到 " 敵 " ,還真不好說。。。
前不久,歐盟那邊搞的反補貼調查,也是差不多的動作。
都屬于正面打架打不過,就開始玩賴的,非得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整些幺蛾子出來。
但即便這樣,中國電車的出口仍然在猛增。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在歐盟搞事的 10 月份,中國新能源車出口 12.4 萬輛,環比增長 29.3% ,同比增長 12.8% 。
放長點看,今年前 10 個月,中國新能源車一共出口了 99.5 萬輛,同比增長了 99.1% 。
而買咱新能源車最多的三個國家是比利時、泰國和英國,兩個是在歐洲。
正好昨天,脖子哥刷到一條新聞,比亞迪為了做出口造的海運船,都開始下水試航了。
對于歐美這種 " 使絆子 " 的政策,咱只能見招拆招了。
有不少中國企業,是打算直接過去建廠,用子公司或者合資的方式,從而規避掉政策的不利影響。
但因為關于明年的新規定,美國還沒有發布具體哪些車型才會有補貼的正式名單,所以大家只能先動起來試試。
像國軒高科、億緯锂能、遠景動力這三家電池公司,已經都說了要去美國建廠。
這架勢,讓我想到了當年中國汽車產業剛剛興起,外國車企紛紛過來投資建廠的場景。
不同的是,幾十年前我們對他們張開了懷抱,幾十年後他們卻對我們卻是處處設防。
恍惚間,我都不知道到底誰才是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