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甩掉「艳星」头衔,20年后她卷土重来,欢迎阅读。
暑期档群雄逐鹿,好不热闹。
今天咱换换口味,聊一部温情治愈的作品——
饰演女主角的演员陆小芬,是上世纪 80 年代红极一时的明星,以歌手身份出道,之后做了演员,曾经因大尺度表演被台湾主流报刊大肆报道。
那时的陆小芬因为身材姣好,总是被制片方要求展示诱惑、性感的一面,久而久之就被大众定义为 " 艳星 "。
直到 1983 年,她凭借《看海的日子》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演技才逐渐获得认可。
之后又因主演《桂花巷》和《晚春情事》,两次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90 年代,陆小芬减少了表演工作,赴美国进修,修习佛法,逐渐淡出观众的视线,上一部作品还是 2001 年的八点档电视剧《金枝玉叶》。
直到最近,息影 20 年的陆小芬带着全新电影《本日公休》,再次角逐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片中的女主阿蕊,经营一家老式理发店,店铺就在家楼下。
全店由她一人打理,洗剪吹烫染样样精通。
她的店铺从不播放激昂的背景音乐,也不向顾客推销储值卡,只有慢条斯理的修剪,以及心平气和等待的顾客。
对于顾客的各种要求,她总是尽量满足。
有中学生为了追女孩,要求留厚厚的刘海,她笑眯眯地答应下来,顺带打探中学生的心仪对象。
有老伯因为梦见亡妻抱怨他一头白发,一大早急冲冲跑来染发,女主也耐心地提前营业。
靠着脚踏实地的手艺,女主的理发店多年来屹立不倒,积累了一批忠诚的顾客,有的甚至一家三代都请女主理发。
而在她的店铺之外,社会飞速发展着,机器逐渐代替了部分人工,新潮的店铺诱捕着年轻顾客的钱包,人们开始变得心浮气躁。
女主的儿子整日不务正业,天天梦想发大财,但每次投资都未能有善果。
小女儿虽 " 女承母业 " 做了发型师,但她认为女主经营的传统店铺费力不讨好,根本赚不到钱。
大女儿跑剧组的工作虽然不尽人意,但她也不愿接手家里的店铺,坚持要在台北闯天地。
在子女们看来,女主经营的理发店早已是" 时代的弃子 "。
女主却坚信师父当年的教诲,只要手艺好,干这一行就饿不死,为了那些熟客,她也不能把理发店关掉。
每隔一段时间,她便拿出电话本,挨家挨户提醒顾客该修剪头发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唠家常式的推销手段。
这天,女主打电话给许久不露面的熟客许大夫,从对方女儿口中得知,许大夫已经生病卧床,不能去店里光顾了。
许大夫的女儿还请求女主,能不能跑一趟彰化老家,上门为父亲剪头发。
算上路费、人力,这单生意怎么算都是赔钱买卖,但女主还是决定顾客至上,亲自去彰化上门服务。
约定的这天一早,她便匆匆开车出门,在店铺门口挂上了 " 本日公休 " 的牌子 ……
从叙事层面,《本日公休》采用了倒叙、插叙手法。
片头先展现女主匆匆出门忘带手机,子女们发现后焦急寻找的情节,再用闪回将理发店的日常铺陈开来,逐渐突出女主与理发店顾客之间邻里般的情谊,也有效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感。
从细节来看,这部电影通过贴近生活的对白,不动声色地通过理发店这个场景,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小女儿工作的理发店,装修风格时尚,顾客纷至沓来,然而顾客与发型师之间的沟通,总是带着些 " 金钱的味道 "。
发型师要么小心翼翼地讨好,希望能用 " 贴心 " 的服务,将其发展成固定的熟客。
要么直接违心地奉承,只顾着把好听的话语吹到顾客耳边,审美标准随着顾客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然而,这样的讨好和奉承,不过是为了迎合顾客的小小虚荣心理。
女主的小店虽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有时生意冷清得门可罗雀,但总是能收获熟客的再次光临。
因为她工作时的松弛感,能让大家打开话匣子,在不知不觉中满足了倾诉欲望。
同样是给顾客提供情绪价值,两家理发店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化的店铺让顾客快速得到 " 我想要的 ",而女主的店铺则让顾客慢慢期待 " 她能给的 "。
这无形中凸显了时代发展带来的物质与心理的巨变。
如此说来,《本日公休》其实与电影《洗澡》有异曲同工之妙。
《洗澡》的开场,设想在快节奏的未来社会,人们利用先进技术发明了 " 洗澡机 ",日程紧凑的上班族几分钟就能在街头搞定个人卫生,快速又便捷。
然而,经营了一辈子澡堂生意的老刘却对这个超前的生意经不感兴趣,因为他知道传统澡堂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让顾客完成个人清洁,它也是客人们重要的社交场所,是邻里亲情的纽带。
电影里,老刘与长子之间的亲情矛盾,实际上也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阂。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聊的《本日公休》虽然也展现了女主和子女在经营观念上的分歧,但并没有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简单归结于代际鸿沟和亲情矛盾,而是指向了一个更加深层的根源。
时代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心性,并逐渐把大家抽成了两类人,一类迫切拥抱新生事物,一类默默恪守传统习惯。
这一点在小女儿阿玲的支线故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阿玲与前夫阿川育有一子,两人刚结婚时浓情蜜意,但很快就为柴米油盐而烦恼。
阿玲希望尽快赚出买房的首付,这样一家人就不用蜗居在阿川的汽车修理铺。
但是这笔首付一直攒不到头,因为阿川经常为老顾客赊账,钱赚得慢不说,他还擅自把存款借给老同学救急,两人因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阿川看来,新房子并不是一刻也不能多等的必需品,他更喜欢留在原地、老友都在身边的归属感。
但他不知道,阿玲是迫切想要抓住机遇、抛弃一成不变的生活的那类人。
这对夫妻的矛盾看似是因为钱,但本质上是他们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心理需求,彼此又无法说服、改变对方,才导致这段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
类似的遭遇,还体现在片中陈柏霖客串的年轻农夫。
女主去彰化的路上口渴难耐,便向附近唯一的农夫讨水喝,农夫热情地把他带到自己的小屋沏茶招待。
女主发现这个农夫是个 " 怪人 ",在简陋的砖房周围布下太阳能板供电,年纪轻轻却每天花大把时间照顾农田,头发长成了一团 " 鸟窝 "。
女主看不下去,便提出帮他理发。
交谈中才得知,农夫原本是工程师,因为厌倦了写字楼的枯燥,便辞职转行做农夫,这个任性的决定激怒了父母,亲情一断就是三年。
农夫与他的父母,就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那两类人,这边认为人在变化的时局中要保持稳妥,那边则坚持环境越是焦虑,人越要从心而活。
女主和子女,阿玲和阿川,农夫与父母 …… 影片并不想直接判断他们到底谁对谁错,而是想通过坚持 " 本日公休 " 的女主,指明当下社会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女主的理发店虽然简陋得快要被淘汰,但处处藏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有人庆祝子女升学,有人感叹老友去世,有人讨论年轻人的喜好,这里没有贫贱差异,只有真心的交流。
影片最动人的便是高潮段落,也是主演陆小芬演技大爆发的高光时刻。
一路奔波的女主终于到达许大夫家,子女们看着昏迷的父亲束手无措,而女主则熟练地指挥大家搭把手,迅速为许大夫剃头、刮脸。
如往常一样,女主一边工作一边唠起了家常。
许大夫的子女们才得知,虽然父亲不苟言笑,但对子女十分关心,在外会为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女儿能干会赚钱而兴奋炫耀。
女主的丈夫生病时,他也曾热心帮助联系医院,这次就是为了向许大夫表示最后的感谢。
说到动情之处,女主也忍不住坦言,之所以一直坚持开理发店,一方面是服务老顾客,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丧夫之痛,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可以说,女主这次不计成本地登门服务,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影片结尾,女主恢复了工作日常,虽有故人相继离去,时代在变,理发店也在变,但不变的唯有真心。